:::
指挥大师马捷尔指挥NSO时,动作清楚简洁。(林铄齐 摄)
纪念大师 In Memoriam

忆马捷尔大师的震撼教育

指挥大师马捷尔(1930-2014)以神童出道,八岁登台、十一岁巡回全美国,十五岁以小提琴家之姿演出,卅岁就登上拜鲁特音乐节,甚至一度接掌维也纳歌剧院。在指挥台上七十多年间,指挥过将近两百个管弦乐团、近七千场表演。录制超过三百片CD,包含贝多芬、布拉姆斯、德布西、马勒、舒伯特、柴科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及史特劳斯等等经典名曲。在音乐上的造诣不用多说,在数学、哲学、美术方面也相当擅长。而最引人争议的,是在二○○八年,马捷尔因率领纽约爱乐前往北韩首都平壤,举行一场史无前例的音乐会而跃居媒体头条。

他曾应台北市立交响乐团之邀带领匹兹堡交响乐团演出,也曾受邀客席指挥国家交响乐团(NSO),最后一次来台则是和纽约爱乐来访。近年来他身体状况不佳,曾在今年四月临时请俄国指挥家葛济夫飞到美国代打。六月才因医师建议辞去慕尼黑爱乐音乐总监,七月不幸却因肺炎并发症病逝,享寿八十四岁。为纪念大师风范,本刊邀请二○○六年曾受邀参加马捷尔大师班的指挥郑立彬,以及NSO首席李宜锦,回忆当年与大师的接触,将当时的故事,娓娓道来。

指挥大师马捷尔(1930-2014)以神童出道,八岁登台、十一岁巡回全美国,十五岁以小提琴家之姿演出,卅岁就登上拜鲁特音乐节,甚至一度接掌维也纳歌剧院。在指挥台上七十多年间,指挥过将近两百个管弦乐团、近七千场表演。录制超过三百片CD,包含贝多芬、布拉姆斯、德布西、马勒、舒伯特、柴科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及史特劳斯等等经典名曲。在音乐上的造诣不用多说,在数学、哲学、美术方面也相当擅长。而最引人争议的,是在二○○八年,马捷尔因率领纽约爱乐前往北韩首都平壤,举行一场史无前例的音乐会而跃居媒体头条。

他曾应台北市立交响乐团之邀带领匹兹堡交响乐团演出,也曾受邀客席指挥国家交响乐团(NSO),最后一次来台则是和纽约爱乐来访。近年来他身体状况不佳,曾在今年四月临时请俄国指挥家葛济夫飞到美国代打。六月才因医师建议辞去慕尼黑爱乐音乐总监,七月不幸却因肺炎并发症病逝,享寿八十四岁。为纪念大师风范,本刊邀请二○○六年曾受邀参加马捷尔大师班的指挥郑立彬,以及NSO首席李宜锦,回忆当年与大师的接触,将当时的故事,娓娓道来。

今年七月十四日,得知举世闻名的指挥大师罗林.马捷尔﹙Lorin Maazel﹚于美国维吉尼亚州家中与世长辞的消息(七月十三日过世),除了震惊与哀悼外,脑海中也浮现了一幕幕八年前参加他在台湾举办的指挥大师班的画面及点滴。

二○○六年三月,马捷尔大师受邀来台与国家交响乐团合作两场音乐会,这虽不是大师第一次来台指挥(另两次分别为一九九一年率匹兹堡交响乐团,及之后的二○○八年率纽约爱乐交响乐团),却也是唯一一次指挥国内的乐团。

临时换曲目的大师班考验

犹记大约是大师抵台前的几天接到国家交响乐团的电话,邀请我参加指挥大师班接受大师的指导(共有四人接受指导,另三人为颜子钧、张颖中、简伯修),曲目则是柴科夫斯基《罗密欧与茱丽叶幻想序曲》,这个邀请对于当年刚出道的我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机会,除了能当面接受大师的指导外,也是第一次有机会指挥国家交响乐团,再加上我曾在二○○四年三月指挥台北市立交响乐团演出过《罗密欧与茱丽叶幻想序曲》,所以便自信及爽朗地答应了邀请。

但就在三月十六日大师班举行的当天早上约十一点,又接到国家交响乐团的来电,告诉我临时要更换下午大师班的曲目为《布拉姆斯第二号交响曲》,因为大师觉得《罗密欧与茱丽叶幻想序曲》他与乐团已经排练了几天(这首正是当年音乐会演出的曲目之一),团员们已经相当熟悉他的速度与诠释,不希望有别的指挥在音乐会前夕进来改变他与乐团已完成的默契及习惯,再加上接受指导者应该都已做足充分准备,因此决定临时更换曲目,也借此测试一下乐团及受指导者的应变能力。

早上十一点接到通知,下午两点就要正式上场,而且坦白说,当时《布拉姆斯第二号交响曲》并不是我已经准备好的曲目(repertoire),扣除交通时间,等于我只有一个多小时来准备,于是赶紧找出总谱及CD临时抱佛脚,虽然我平常准备一首乐曲的时间算是很快的,但在只有一个多小时的情况下,还是觉得非常心慌及心虚。

精准又有效率的指导

下午两点的大师班准时在国家音乐厅舞台登场,除了舞台上的马捷尔大师及国家交响乐团外,国内的指挥家及指挥学生也几乎全员到齐于观众席观赏,我是第一位上场接受指导的学生,当时走上舞台真的是硬著头皮且有些沮丧,那种不安的感觉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我指挥第一乐章走了一段(呈示部),乐团团员也都非常帮忙地努力演奏,停下后大师要我排练乐团。我们都知道指挥除了用手势及肢体动作带领乐团外,另一项必须具备的能力就是有效率的排练,大师或许想看看我的排练能力及乐团的反应,在排练过程中,大师提醒我,除了带出主要旋律的声部外,有时必须更注意音符及节奏更为繁复的伴奏声部;另外大师也提醒我及乐团,在演奏极富张力的长线条旋律时,有时弦乐声部可借由内外座位不同的连弓弓法,或许更能奏出漂亮的线条及张力。

预定的廿分钟时间一到,大师立刻结束了对我的指导,更可见大师对于排练时间的掌控及效率是非常精准的。结束后大师并没有对我多说什么,但后来从一些团员口中及第二天记者的报导,得知大师对我赞誉有加,认为我非常有天分。

大师的肯定坚定了我当指挥的信心

第二天三月十七日晚上,我前往国家音乐厅欣赏大师与国家交响乐团的音乐会,曲目除了上述柴科夫斯基的《罗密欧与茱丽叶幻想序曲》外,另外还有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Lidia Baich担任独奏)及穆索斯基的《展览会之画》,大师的指挥动作清楚简洁,毫无任何多余及与音乐无关的夸张手势,乐团也在他的带领下,做了一场高水准的演出。

回想八年前的这段往事,虽然只是短短廿分钟接受大师的指导,却也收获良多,大师对我的肯定,也更坚定了我日后从事指挥工作的信念及信心;而与国家交响乐团的那一次经验,或许也是这几年来与他们陆续有几次的合作机会、甚至于去年十月临时代打接替因病无法来台的指挥家贾维(Kristjan Järvi)与乐团合作演出的远因。

马捷尔大师,谢谢您!也愿您安息!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他的手势  让我们安心

口述  李宜锦 国家交响乐团首席

整理  李秋玫、林立雄

二○○六年,当我们知道马捷尔要来指挥我们演出时,都觉得像是天上掉下来的礼物。在人生的经历中,能够被这样一位大师这样指导,真的是一个很特别的人生印记。他当时七十六岁了,但体力还是很好。

他排练很有效率,话不多但很清楚,没有任何夸张的修饰语句。言语上,你可以感受到他的「严厉」,但不是害怕,而是敬畏和打从心底佩服的心情。排练时他有个规则,就是他下指挥台走到后台之前,我们都不能动。事实上也没有人敢乱动,因为他就是有这样强大的特质。刚开始排练我们很害怕,但他说了一句:“Read my sign, you have to react”,读他给的讯息并做反应后,果然就能调整出音响上的平衡。

我认为他是一位极其聪明的人,他曾说自己的长处是「能在短时间感受到乐团的特色,并让团员发展自己的优点」,而乐团在他的指挥之下,真的就会呈现高雅又华丽的音色。记得和他合作《罗密欧与茱丽叶幻想序曲》,还有穆索斯基的《展览会之画》时,他完全背谱,甚至连表情记号都一清二楚。排练时他可以不看谱就走过整首曲子,并且在结束时还可以精准地指出哪个段落有问题,这种惊人的记忆力,让我们的错误都无所遁形。

马捷尔的眼神犀利,好像完全能够洞悉对方要做什么。可能有人会觉得他很高傲,但我觉得他的高傲是有道理的。有的指挥像老师,但他把自己当作一个音符或乐句的传递者。他的手势虽然不花俏,却能清楚地看见其中的层次、力度和他给予的乐句方向。当你在演奏时遇到了疑惑的时候,只要专心看著他的手势,总可以感觉到安心。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