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莫里斯的舞者带著病友与家属伸展肢体,让他们除了在个人身体状况许可范围内能尽情舒展四肢外,也激发他们的情感与想像力。(许斌 摄)
艺号人物 People

舞者陪伴 病友身体不受限

记马克.莫里斯舞团「为帕金森氏症而舞」工作坊

这次的文化交流中,马克.莫里斯舞团也带来了「为帕金森氏症而舞」工作坊,与台湾的帕金森氏症病友与他们的照顾者一起舞动。透过舞者最熟悉的肌肉伸展、平衡训练、节奏感等训练,带著病友学习掌握运用身体的诀窍,也借由音乐让病友自在起舞,对自己更有信心。

这次的文化交流中,马克.莫里斯舞团也带来了「为帕金森氏症而舞」工作坊,与台湾的帕金森氏症病友与他们的照顾者一起舞动。透过舞者最熟悉的肌肉伸展、平衡训练、节奏感等训练,带著病友学习掌握运用身体的诀窍,也借由音乐让病友自在起舞,对自己更有信心。

入秋之后一个难得的晴天周末,在青岛西路YMCA七楼一间小小的礼堂,挤满了五、六十名来参加马克.莫里斯舞团(Mark Morris Dance Group)工作坊的学员们。特别的是,这群学生们可不是什么慕名前来、仰望大师的舞蹈系学生,而是一群行动不便、有些甚至得坐著轮椅的帕金森氏症病友与他们的照顾者,和马克.莫里斯舞团的年轻舞者梅莉.奥卡穆拉、山谬.布莱克(Samuel Black)、瑞塔.多娜修(Rita Donahue)愉快(且难得)地舞动了一下午。

跟著舞团巡回的工作坊

这次由马克.莫里斯舞团举办的「为帕金森氏症而舞」(Dance for PD)工作坊,是美国国务院“DanceMotion USA”文化外交计划所安排的系列活动之一。不过,早在这项计划前,由马克.莫里斯舞团与布鲁克林帕金森组织(Brooklyn Parkinson Group)所规划的帕金森工作坊已有近十五年历史。二○○一年时,布鲁克林帕金森组织的创办人奥莉.魏斯海默(Olie Westheimer)为了规划一系列与帕金森病友与家属相关的课程,找上那时刚在布鲁克林有了新家的马克.莫里斯舞团,与两名舞者约翰.贺吉柏坦(John Heginbotham)、大卫.利帆索(David Leventhal)、乐手威廉.魏德(William Wade)一起发展了这套工作坊课程,后来第三名舞者米斯提.欧文斯(Misty Owens)的加入,让教学系统更为完善。一开始只是在布鲁克林举办的小型工作坊,每月一次,病友、家属们来来去去,人数难以掌握。

二○○四年起,「为帕金森氏症而舞」工作坊开始跟著马克.莫里斯舞团的巡演行程,在各地开课,如今足迹已遍布墨西哥、加拿大、澳洲、英国、苏格兰、义大利、德国、荷兰、以色列、印度等十一个国家,与超过一百个帕金森团体合作。今年六月,马克.莫里斯舞团受邀至台南艺术节演出《莫札特之舞》Mozart Dances,也曾随团举办相关工作坊教学。

舞者与病友都需要「身体训练」

对于生活起居难以自理的帕金森患者而言,如何「自在地舞动」,听起来像是个艰难的任务。不过,布鲁克林帕金森组织创办人奥莉却在舞者与病友身上看到许多共通处。她说:「一开始听到我这样比喻,大家大概都会觉得我疯了,但对我来说,无论是舞者、病友、或家属,他们都是要学习解决问题的人。(注)」在疾病的侵袭下,病患逐渐失去基本的行动、认知能力,有时连穿衣服、煮咖啡这么简单的动作就要花上一两小时。慢性疾病也让病人与照顾者之间关系紧绷,情绪低落更是常有的事。于是,他们只得不断求助、上网翻书找资料,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挫折中学习与身体共存。其中,最大的障碍大概就是手脑不协调。如何让大脑操控身体,让弯腰、起身、转身、抬手、走路等每一个分解动作顺畅地排列组合,完成吃饭、洗手、上厕所等日常生活中所需的连续动作,是患者与家属们的最大挑战。而这竟与舞蹈训练如此相似!舞者同样要学习如何集中注意力,让每一次旋转、滑步、抬腿,跳跃等分解动作,结合成一系列有意义的连续动作,「唯一的差别只在于舞者接受的是专业训练,帕金森病友家属们则是要学习生活技能。」奥莉如是说。

既然要运用肢体训练来帮助病友家属,还有谁比舞者在这领域更专业呢?这正是「为帕金森氏症而舞」最初的想法。于是,舞者最熟悉的肌肉伸展、平衡训练、节奏感,也成了工作坊的三大重心。同时,马克.莫里斯舞团更强调这项训练并非舞蹈治疗,而是货真价实的「跳舞课」,让参与者除了在个人身体状况许可范围内能尽情舒展四肢外,还能激发他们的情感与想像力。以这次工作坊为例,大部分的动作都是在椅子上完成的。从简单的呼吸、伸展开始,到稍有难度的马克.莫里斯编舞作品之简化版、简单的芭蕾动作(坐或站皆可)等。其中,更有几个练习带入了一些剧情性,以「剪刀石头布」或「吃角子老虎」作为动作发展,加上了赌输赌赢的夸张情绪,让整套活动设计更显趣味。在乐手柯林.法勒的现场音乐伴奏下,也让参与者自然而然地跟著音乐线条摆动,轻松掌握不同节奏、力度,以身体直觉呼应舞蹈与音乐本身的流动性。看著平常总是显得保守的台湾人(老人家与病友犹是),竟也乐在其中,自在地做出各种丰富的肢体情绪表达,真正令人见识到了舞蹈打破人际藩篱、挑战自我极限的魔力。

带动病友们自在起舞

舞者们在局促的空间里耐心地带著一个又一个的动作,在一些复杂的手脚交错段落更不厌其烦地示范著如何掌握动作的小撇步,不禁令人纳闷:面对这么多不同国家、不同年纪、身体状况不一的学生们,究竟要如何「因材施教」?这群年轻的舞者说:「真正的差别,来自于舞者/非舞者不同的身体认知;除此之外,他们其实没有太大的差别。也许一开始,他们会有些自我怀疑,就像许多没有接受过舞蹈训练的人们一样,质疑自己是否能做到这些动作。不过最后,大家往往惊讶地发现,就算他们不是舞者,但『他们也会跳舞』!」而这也是「为帕金森氏症而舞」工作坊除了「动一动身体」之外更重要的意义:让所有人能在舞蹈与音乐中彼此交流、彼此支持,对自己更有信心。看著一位坐轮椅的老奶奶,在大家站起身来拍手踏步向前走时,她也挥舞著双手,专注地跟著每个动作——这一下午的收获,尽在不言中。

注:参考资料来自Dance for PD网站danceforparkinsons.org/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