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作「温暖都会人心」音乐剧为主的「天作之合剧场」,前年成立后推出《天堂边缘》、《MRT》两作,都以长销剧模式演出。执行长廖又臻表示,为了分摊成本,冲多场次势在必行。而实际操作经验也告诉他们,「若要打开更多市场,表演艺术必须平易近人」。从品牌建立、操作的概念切入,天作之合很清楚,主动培养观众、拉长经营时间,是必须的投入。
天作之合剧场《黑胶男孩》
4/17~19 19:30
4/18~19 14:30
台北 国家戏剧院实验剧场
INFO 02-89787488 转888
二○一三年,「天作之合剧场」正式成立,以制作「温暖都会人心」的音乐剧为号召。从题材到制作规模,他们都想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希望以中型剧场的规模,制作让普罗大众都能轻松欣赏的,有质感的音乐剧。
「我们每出戏都是长销剧啊!」天作之合剧场执行长廖又臻这么说。这是他们对于推出作品必定「禁得起考验」的自信,也是期待剧团要能长久、稳健、自给自足的考量。
音乐剧的成本确实比一般舞台剧高。从大剧场做到中型剧场,廖又臻也说:「虽然做小,但硬体设施的成本没差多少。我们原本就设定要冲多场次,分摊成本。」于是,创团作《天堂边缘》每场座位四百席,就在水源剧场连演了十六场。
要打开市场 表演艺术必须平易近人
尽管廖又臻、冉天豪(天作之合剧场艺术总监),都在音乐剧圈打滚多年,面对新剧团、第一个演出、十六场,他们坦承:「还是会焦虑」。于是他们从先前累积的人脉著手,想办法谈企业包场、包票。结果正式对外售票前,卖完六场包场。其中大部分观众,是第一次走进剧场。廖又臻说:「来的都是企业员工、客户、贵宾。我们原先以为这出戏的观赏族群在廿至五十岁间,没想到,来看的小朋友会和台上互动,六、七十岁的退休族群也看得很投入。我们发现,若要打开更多市场,表演艺术必须平易近人,可以带全家人来看。」
「这是增加接触点的方法之一。」冉天豪补充:「从创团到现在,我们也做了大量巡回的讲座型音乐会,学校、企业、扶轮社……透过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讲座,慢慢建立起一些基本盘。这一块比较耗费时间、人力资源,但也是开拓新观众的实际方法。主动找接触点,让别人有机会知道我们在做什么。」从品牌建立、操作的概念切入,天作之合很清楚,主动培养观众、拉长经营时间,是必须的投入。
坚持票券无折扣的他们,唯一例外,是推出学生专案:「黄金种子」。为了培育五年、十年后的「核心观众」,他们邀集企业支持专案,让没钱看戏的学生,用一百元买六百元的票,三百元买八百元的票,「由企业买单,剧团不会亏损,学生也知道是有人帮他出钱,让他做艺术教育的黄金种子。」
目前最大困难 还是欠缺场地
然而,廖又臻直言:「目前最大困难,还是场地。」想做长销剧,除了水源剧场提供场租优惠,其他场馆,演出团队若要连演超过两周,多连档期都申请不到。
场馆的适用性,也是另一大考验。二○一四年,《MRT》在松烟文创园区演了两次、各两周。「多功能展演厅」除了椅子,没有任何规格化设备,甚至因为是古迹,地板、墙壁都不能挂、不能钉;一号仓库连椅子都不提供,在隔音差、场地限制下,必须加设更多组喇叭,才能接近理想的音场效果。而这些,都是成本。
要谈「长销剧」的成功范例,多数人可能马上思及百老汇的音乐剧,或者,观察经过多年深耕、现下成果耀眼的南韩。以音乐剧来说,在国外,长销,是常态。在台湾,廖又臻、冉天豪继续聊著:「我们几乎要将剧团以公司经营来看待,才能达到长久经营的目标。」「不知道创团第几年,可以募资自己盖剧场?」「或许,当台湾开始出现民间剧院的时候,剧场才开始成为一种『产业』。」
《黑胶男孩》 在虚拟世界寻找当年的自己
去年连推《MRT》与《天堂边缘》两出长销剧,今年,天作之合推出小型的独角音乐剧《黑胶男孩》,由演员黄士伟独挑大梁,以单人表演的形式,先在实验剧场试水温。
故事始于一首网路爆红的歌曲《男孩不哭》,引发了各界网友、发烧友的热烈讨论、肉搜:当年录制这张传奇黑胶唱片的歌手「沙格利」究竟是谁?为什么这首「神曲」与旧仓库里等待丢弃、从未发行的黑胶唱片有关?就在各界乐迷纷纷讨论、肉搜之际,老唱片行间的流言蜚语再次流传,电视媒体见话题心喜穷追猛打,号称原唱者的同学开始投书爆料……
冉天豪形容:「当大家都在虚拟网路上,寻找这位黑胶时代的歌手,从另一个角度看,其实也在找回当年最真实的自己。」剧中,他将以一九八○年代的复古舞曲,打造华丽的音乐风格。
二月初,本剧连同加演场次全数完售。廖又臻说:「这出戏颠覆以往的制作方法,从演员自身故事背景出发。期待未来能以不同规模,再到不同场地演出:校园、咖啡馆、Live House、小剧场,甚至电影厅、户外广场、企业团体会议室、演讲厅,都是可能选项。」看来,国家戏剧院的实验剧场,可能只是传奇歌手「沙格利」的第一站。(朱安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