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采柔录像作品《记忆过曝》。(台北市立美术馆 提供)
艺活志 Behind Curtain

「我吃,故我在」 艺术家上菜!

生命与文明,从食物与食欲开始!由策展人萧淑文策划的「食物箴言」展,邀请廿一组位艺术家当主厨,各自设计菜单并端出菜色,从八个面向谈食物与艺术、历史及人类文明的关系。透过表演、录像,探讨食物的多重文化意涵、食欲的过度扩张等议题,就像是不同的角色登场,带来一出出「食物启蒙」的体验之旅。

生命与文明,从食物与食欲开始!由策展人萧淑文策划的「食物箴言」展,邀请廿一组位艺术家当主厨,各自设计菜单并端出菜色,从八个面向谈食物与艺术、历史及人类文明的关系。透过表演、录像,探讨食物的多重文化意涵、食欲的过度扩张等议题,就像是不同的角色登场,带来一出出「食物启蒙」的体验之旅。

食物箴言:思想与食物

即日起~5/3台北市立美术馆

INFO  02-25957656

食物是文化的指标,食物的历史就是人类的文明史,菲立普.费南德兹-阿梅斯托(Felipe Fernandez-Armesto)的著作《食物的历史:透视人类的饮食与文明》Food: A History,揭橥人们如何在餐桌上认识世界蕴藏的秘密。食物也是人们交谈、沟通与交流过程中,永远不败的话题,策展人萧淑文于台北市立美术馆策画「食物箴言」展,邀请廿一组位艺术家当主厨,各自设计菜单并端出菜色,从八个面向谈食物与艺术、历史及人类文明的关系。

从食欲开始的文明

描绘食材、食物,是西洋静物画之重要题材,然在此之前,从洞穴壁画中所发现的动物形象,已是人类对「食」之欲望的原初来源,不只人类,所有生物都借由自己的力量摄取食物,滋养身体成长,待发展成熟后继而才有繁殖生衍的欲望。

在保暖之余,人们对食物从观、闻、食、碰触等生理层面,进而衍生出生心理、阶级、信仰、价值观等文化概念,并成为风俗习惯、制度、思维、礼教、仪式等人类活动总和的基石之一。

十六、七世纪荷兰静物画家皮耶特.克拉斯(Pieter Claesz)描绘肉、面包、柠檬、橄榄、坚果、水果和酒,过剩的食物与倒落的酒杯,他以朴素色调与细微光线克制食物的奢华感。义大利巴洛克画派卡拉瓦乔(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的《水果篮》,被视为现实主义的重要之作,异于强调丰盛鲜美的食物静物画传统,卡拉瓦乔描绘一篮腐坏中的水果,下垂的葡萄、虫蛀的苹果与枯乾的叶子,逼使观者面对生命脆弱的本质。

「食物启蒙」的体验之旅

在「食物箴言」中,艺术家从信仰、欲望、文化、记忆、关系、堕落、知识与消费等面向来解读食物。戏剧编导耿一伟在开幕表演《艺术的重量》中,将本展作品提及的食物运用在他的表演台、一西式长餐桌上,演出前他先称体重,接著伴随波丽露音乐,像大胃王一样进食长达十五分钟,表演结束再测量体重,增加的数字名为「艺术的重量」。

行为艺术家汤皇珍与剧场导演谢东宁,以《生成》为概念,四个文本演绎四场演出,不断解构、重组食物隐藏在思想下的疆域,「生成」彷如一道千层面,从捏面、擀面到成形,食物就是思想本身,在不断流动、质变下产生灵光,展期间三、四月在展览现场均有表演。

河床剧团编导郭文泰的数位影像《食战》,拍下如被食物轰炸过、人物摊倒的景象,碎裂的食物像呕吐物般覆盖在人脸上,搅和在一起无法区辨;何采柔的影像装置《记忆过曝》则将番茄、橘子等水煮四、五小时,再以颜料还原本色后经嚼烂、捏烂等动作,表现过度欲望的暴力。

正如巴尔札克在《论现代兴奋剂》中谈到烟草时提到:「人类怎么也没想过当烟囱也可带来快感。」陈慧峤的人造花田装置《罂粟花》,涵盖神话故事中的罂粟花象征死亡、恶兆,现实中罂粟花可提炼成鸦片、实用油与药品等功能,让这种冷艳红花兼具多重且复杂的文化意涵。

黄博志的《蛋白质男孩》同样连结食物与生理感官,其装置源自他所虚构的短篇小说。一个酷爱手淫的男孩,在缺乏蛋白质的年代,为了补充自身营养只好饲养蟑螂、食用蟑螂。黄博志在小说中分析精液的气味,分别像漂白水、乾鱿鱼和腐败的起士,因此展场中弥漫这三种气味交杂,其中还有石楠树,被认为接近精液气味之树。

王俊杰一九九四年的录像装置《十三日羊肉小馒头》是这次展出年代最早期的代表作,形式仿造电视节目广告「中国神秘宫廷菜」,现场发送附有折价券的文宣。而林明弘的自行车和玩具风车装置《又凉又甜》贩卖咖啡与甜点,这两者可说是现代人的兴奋剂,反复在人们生活里满足无尽的需求。这逾廿一组作品就像是不同的角色登场,带来一出出「食物启蒙」的体验之旅。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