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心心(心心南管乐坊 提供)
戏曲

王心心与打城戏 「闽韵风泽」雅俗并陈

「新传统」系列推出《霓裳羽衣》与《目莲救母》

由王心心和福建梨园戏、泉州南音乐团共同创作的《霓裳羽衣》,以大唐皇室为背景,以玄宗和贵妃知音识音为主轴,将结合梨园科步、创新南管音乐曲风,重现盛唐古画韵味。《目莲救母》是打城戏最具代表性的剧码,深具福建闽南特殊的风土民情与地域色彩。

由王心心和福建梨园戏、泉州南音乐团共同创作的《霓裳羽衣》,以大唐皇室为背景,以玄宗和贵妃知音识音为主轴,将结合梨园科步、创新南管音乐曲风,重现盛唐古画韵味。《目莲救母》是打城戏最具代表性的剧码,深具福建闽南特殊的风土民情与地域色彩。

闽韵风泽《霓裳羽衣》

11/15~16    7:30pm 

《目莲救母》(上、下)

11/17~18    7:30pm 

台北新舞台

INFO  02-27545024

同样发迹自中国福建泉州的闽南一带,同是以泉腔南音为曲调,南管乐舞与打城戏,却展现一雅一俗,全然不同的艺术质地;前者以细腻别致的清音雅乐为正统,后者则吸收京剧的打击乐,著重武打杂技的热闹气氛,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宗教仪式色彩。新舞台「新传统」系列今年推出「闽韵风泽」,由「南管女儿」王心心和福建梨园戏、泉州南音乐团共同创作《霓裳羽衣》南管乐舞剧;紧接著由泉州打城戏剧团带来《目连救母》,这出打城戏中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剧目,原有七十五场,可连演七天七夜,此次删选成十场,上、下两集精华呈现。

《霓裳羽衣》重现盛唐古画韵味

成长于福建泉州南管世家的王心心,向来以保存纯正南管的古朴典雅,并赋予其当代风貌为创作方向。新作邀请有「福建才子」之称的梨园戏编剧家王仁杰以《长生殿》为本,为《霓裳羽衣》增添戏剧骨干。全剧以大唐皇室为背景,以玄宗和贵妃知音识音为主轴,分〈春睡〉、〈闻乐〉、〈制谱〉、〈霓裳羽衣曲〉四段,铺陈玄宗音律造诣之精深与玉环动人心魄的歌喉、瑰丽之舞艺,隐约牵动著彼此,甚而牵动著观众的,就是这种在艺术上的高度成就,不费一言一语而情动之,唱之不足,而舞之蹈之。王心心表示,演出将结合梨园科步、创新南管音乐曲风,重现盛唐古画韵味。

盛行于闽南语系地区的打城戏,来自于道教与佛教打「天堂城」超度亡灵升天的宗教仪式,后经表演艺术家加工创造后,逐步形成具有强烈宗教和民间特色的地方剧种。打城戏有道士兴办的「兴源班」,又有和尚兴办的「开元班」,文武戏兼备,逢喜庆与丧仪斋醮演出,又有不同的开场仪式。打城戏也俗称「法事戏」、「师公戏」、「罗汉戏」、「和尚戏」,其表演以罗汉科为主,带有浓厚的提线木偶表演风格,并吸收了梨园科步,技艺侧重于跳跃扑打和杂耍,武打主要运用源于泉州的南少林拳技,特技功夫则以戴面具表演、叠罗汉、吃火吐火、吃纸拉肠、弄铙钹独擅。

《目连救母》展现打城戏经典剧码

《目连救母》最早可追溯自一千年前的北宋时代,中元鬼节举行盂兰盆会超度亡灵仪式时的表演,后世称此剧为「中国戏曲之母」。《目莲救母》的丰富完善过程,也是打城戏由打「天堂城」的宗教仪式逐渐加以戏剧化,最终成为专业戏班的形成过程,因此是打城戏最具代表性的剧码,也深具福建闽南特殊的风土民情与地域色彩。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年鉴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