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琄(许斌 摄)
艺号人物 People 资深演员

王琄 磨喙拔羽 振翅高飞

「老鹰的平均寿命可以到七十岁,然而在四十岁左右,牠会遇到生命的瓶颈,牠的鸟喙已经太弯、羽毛也变得太重,牠必须蜕变才能生存。」跨足剧场、电视与电影的王琄如是说。长年的表演与戏剧教学工作,王琄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她自问:「为什么还要表演?这一切又是为了什么?」今年她参与脱口秀、举办读剧及青少年戏剧推广,演出与偶同台的新戏《洋子 Yoko》。她说:「这些都是让我觉得快乐的事,我可以默默地做、慢慢地做,好像手工艺,回到简单。」

「老鹰的平均寿命可以到七十岁,然而在四十岁左右,牠会遇到生命的瓶颈,牠的鸟喙已经太弯、羽毛也变得太重,牠必须蜕变才能生存。」跨足剧场、电视与电影的王琄如是说。长年的表演与戏剧教学工作,王琄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她自问:「为什么还要表演?这一切又是为了什么?」今年她参与脱口秀、举办读剧及青少年戏剧推广,演出与偶同台的新戏《洋子 Yoko》。她说:「这些都是让我觉得快乐的事,我可以默默地做、慢慢地做,好像手工艺,回到简单。」

无独有偶工作室剧团《洋子 Yoko》

10/910  1930   10/1011  1430

10/1617  1930   10/1718  1430

10/2324  1930   10/2425  1430

台北 水源剧场

INFO  03-9501977

那个有著摄人大眼的偶就躺在王琄怀中,像个好奇的女孩静静接收这一切,不禁叫人期待她灵魂苏醒的那天。「她有一种生命感,于是我们将意念灌注进去。」王琄说,与偶的工作分成三个阶段:一开始由人操控偶、逐渐达到人偶合一、最后要让心随著偶走,也或许是一段关系的三种进程,当偶终于成了一个生命,「她也有了个性,或许她的个性跟人有了冲突,这时候就会有戏。」

她就这样带著偶度过一天,去开会、教课、通勤、吃饭,偶的大眼看尽了王琄生活的点滴,陌生的人或许慢慢变得熟悉,她也正在理解王琄的生命。她还没有开口说话,她正酝酿著、形塑著自己的魂灵和个性。这是个未知的领域,对偶、对王琄来说都是,跟偶的合作是她今年的课题之一,其他还包括参与脱口秀、举办读剧演出及青少年戏剧推广活动。这是现阶段的她想做的事、觉得需要去做的事,更重要的是她必须面对的改变。

走下高铁  慢步看风景

「老鹰的平均寿命可以到七十岁,然而在四十岁左右,牠会遇到生命的瓶颈,牠的鸟喙已经太弯、羽毛也变得太重,牠必须蜕变才能生存。」于是老鹰默默地进行著自我修复、重新出发的私人疗程,耗费一百五十个日子磨损嘴喙、拔去过长过重的羽毛,生命必须经过蜕变,往后的时光才得以像从前那样自在飞翔。王琄说著老鹰的故事,然后反求诸己:「其实这几年,我一直有个很深的感触。我一直问自己:为什么还要表演?我还可以给观众什么?这一切又是为了什么?」演了几十年的戏、教了几十年的表演,得到金钟奖最佳女主角与女配角双项殊荣的她,对于自己的表演生涯有了新的想法,又或是说,必须为自己注入新的想法,才能延续这份生命。

「那段日子我突然发现,早上醒来会觉得,好无聊。所有的事情都没有发生,不是说没有工作,心情也没有不好,但就是觉得无聊了。我还是有在排戏、有拍戏、去教书。但就是想著,有点无聊耶,怎么会这样?」她发现这是一个转换的时期,这些念头像是一个提醒,提醒著身为表演者的自己,「假如我对自己的表演还有期望的话,我就要推掉一些戏,否则就会变成一种惯性。我们一直都用某一种惯性去生活,告诉自己要战斗,直到有一天发现不用那么拚了,不需要奋斗到那种地步了,这时候该怎么办呢?这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当她发现专业可以得心应手,多年训练已足够让她面对工作游刃有余的时候,真正的考验才终于浮现:「老鹰要拔掉羽毛才能继续高飞,于是我问自己,现在该怎么办?」

就这样王琄慢慢推掉一些演出、推掉工作,将心力投入在需要长期专注或真正感到有趣的挑战,「真的是有点神经病,有钱不赚。但我就是想要简单一点,比较不同于以前的生命状态。」起初她计划去北欧走走,给自己放个假,「我说要去北欧,朋友全都以为我要去工作,我才发现我出问题了。」过往的自己实在太投入、太拚了,好像搭高铁一样,眼前的景色转瞬即逝,「什么事都很快就过去了,所以也看不明白、看不清楚沿途的风景。现在我选择下了高铁,坐慢车、走支线,停下来看一看四周。」

当学生也当老师  播洒戏剧种籽

长年投身戏剧教育与表演教学的王琄,来到儿童文学研究所进修,而后转往宜兰慈心华德福中小学参与教师培训,当学生也当老师,这是她多年来默默耕耘的事,「我一直觉得戏剧教育或其他相关的艺术教育,还是应该从小开始、愈小愈好。那可以让孩子的幻想得到满足,戏剧是一种目的、一种品味、一种美学,是跟自己靠近的方法。」她也持续与善牧基金会合作,以营队活动带领高关怀的青少年认识戏剧艺术,「我想借由戏剧的过程让他们知道这是一种角色扮演,你甚至可以创造一个全新的角色。我告诉孩子:你们的创造力用在对的地方就叫才华,用错地方就变成破坏。」

拥有多年表演教学经验,编写过数本戏剧教材,王琄教过的学生无数,她参与成人戏剧课程、带领亚斯伯格症的孩童进行戏剧治疗,也曾指导听障及视障学员做表演呈现。今年她推动成立了「台湾青春玩艺戏剧艺术推广协会」,除了进行师资培训,也期望以组织的力量统整资源,将戏剧老师推送各方,「我好像还是这么忙,还是在做很多事。但我觉得很开心,我比较想做这样的事。」

或许真的是高铁坐久了,她慢下来将风景看仔细,才发现想做的事还真不少。上半年的她举办了几场读剧演出和剧本讲座,先是带领学员探究声音表演的可能性,接著亲身示范经典剧本的声音呈现。追根究柢这个工作跟戏剧教育一样,是她从经验中看见了需求,于是义不容辞。「我发现台湾的演员碰到一个很大的瓶颈,大家好像不愿意好好练功,好像花了很多力气在跟外面要东西,而不是向里面沉淀:问问自己要什么、自己又可以做到什么?」

这么多年来,她一直在剧场演出、教书,会去演电视、电影,她说那是缘分。她没有想著人脉,或是急迫地希望被看见,「我就是默默地做,我们是用作品说话的演员。」她知道没有实力就不会有作品,想要说话也必须先让人听懂才行。于是王琄邀请了几位年轻也有兴趣的演员参与读剧演出,期望他们能在这样的过程中把基本功做扎实,花时间对自己付出:「我说来练功吧!我们读些经典的剧本,我们练情绪、练习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很困难的。场上什么都没有,可是我说出来的话要有东西、要能勾人,观众靠听觉就能听到我话语背后的故事,这就是演员的功力。」

脱口秀与人偶同台  表演的新尝试

在王琄的剧场生命里,演员与老师这两个身分反复交错著,相辅相成,为她凝聚了更多能量:规划学员的呈现时,也兼具导演工作;选用剧本、筹备演出的同时,也需要执行故事的编修与创作。 忙碌的生活不是杂沓的足迹,而是踏稳步伐持续迈进,即使要像老鹰学习、改变惯性,也不能自乱阵脚、虚与委蛇。「上半年我其实都在开会。」除了读剧演出和固定的教学行程,为了迎接脱口秀《戏后人生》,每个星期王琄与「好好笑女孩」都要固定见面讨论:「这是一个很漫长的学习过程。我们每周开会、看影片、分析结构、练习,等于是在上课。从年初连续不断到现在,比排一出戏还久。」起初王琄不过是好奇,「脱口秀对我来说是个好陌生的表演,我想了解他们在做什么,也想试试做点不一样的,打破自己既定的样子,或是说别人认识我的样子,结果聊著聊著他们就去找场地了!」

没想到就这样顺水推舟的被推进了坑。既然花了时间学习,当然就要练习运用,要规划怎么把一个片段呈现出来、该怎么做才能达到效果。要自己写、自己说还要录下来自己听,「真的很糗,但也是很专业的。脱口秀有一套逻辑公式,著重在个人特质。平常演戏有个角色保护著,现在则要把本色放上去。我们持续讨论、不停发展,不过说真的,也只能等上了舞台才知道,要丢到有观众的现场才行,不见得排练就够了。」

这一切都是未知,王琄也承认这样的更新与再造「很不习惯,也不一定会成功,好像老鹰拔掉羽毛之后能不能再长出来?我不知道,但是我必须去做。」王琄今年的另一个课题是十月与无独有偶工作室合作的《洋子Yoko》,演出取材自绘本作家佐野洋子罹癌时的日记散文集《无用的日子》,尝试以猫的视角去理解这位性格乖僻的独居老妇。人偶同台的表演,也是王琄多年未曾接近的领域,曾有过操偶经验的她,「隔了快廿年,这次我成了演员,又再次跟偶相遇。虽然是偶戏,我觉得还是应该有人的情感,那是我比较想去触碰的部分。」

该如何与偶合作,王琄有许多想像、许多种可能,她一直抱在怀中的小女孩偶,是以王琄的形象塑造,是洋子的孩提也是心中的自己。有时候王琄是洋子的妈妈,回忆著过往艰困的日子;有时候王琄是老年的洋子与自己对话,再一次成为那个任性的孩子。「我看著他们操偶,不同的偶会有不同的肢体动作,」回到演员身分的王琄,透露她希望在这个演出中给自己的功课,「我也意识到,有时候人也会出现一些不像人的动作。这一次我想要在肢体上做一些变化,做一些比较不那么写实的东西,试试看偶而让自己也变成偶、用偶的方式去移动,或者是把自己当作一个偶在操作。」

回到简单  回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关于佐野洋子在散文中描述的老年摆烂生活,王琄觉得:「她的诚实好像一面镜子,提醒我们的生活是多么规矩、活得没有自己的样子。」或许在此之前,王琄也早已明白了生活的真实,从此决定过自己想要的日子:「我今年做的这些,都是让我觉得快乐的事,而且一点都不张扬。我可以默默地做、慢慢地做,好像手工艺,回到简单。这是我想要的生活,这样比较适合我。」

她时而为怀中的小女孩拨发,也常轻轻拍著女孩的手,对于这个还不算熟悉的工作伙伴,王琄说她虽然是个小孩的样貌,却好像「有个老灵魂」。这样的形容,王琄亦曾在几年前的访谈中用以描述自己的性格,或许这偶的形象真是照她而作,造偶之人其实看见了王琄的内在。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人物小档案

◎ 1963年生,桃园人。国立艺术学院(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戏剧系毕业后,即投身剧场表演与戏剧教学工作。曾参与民心剧场、春禾剧团、纸风车剧团、屏风表演班、果陀剧场、绿光剧团等剧团演出。

◎ 亦跨足电视及电影,2003及2004年分别以电视剧「妈妈的合欢山」及电影《秋天的蓝调》入围金钟奖单元剧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并于2005年以公视「再见,忠贞二村」一剧获颁第40届金钟奖连续剧最佳女主角奖。2008年以客家电视台「大将徐傍兴」中徐母一角,赢得金钟奖戏剧类最佳女配角奖。

◎ 持续进行表演指导、声音表现及戏剧推广等课程、活动与讲座,并涉入剧本编修及导演等领域。近期将参与脱口秀演出及无独有偶工作室剧团的《洋子Yoko》。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