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长笛教母樊曼侬(林铄齐 摄)
艺号人物 People

台湾长笛教母樊曼侬 让世界长笛一家亲

每三年一次的「国际长笛艺术节」已从四月底展开,每一届都让国内外的长笛名家、年轻好手齐聚一堂,如同国际长笛界的大型聚会,一起交流、学习——这一切的幕后推手不是别人,就是有「台湾长笛教母」美誉的国际新象文教基金会董事长樊曼侬。桃李满天下的她,多年来用心为台湾观众带来许多打开视野的艺术演出,在长笛的推广教育上更是著力甚深,透过「国际长笛艺术节」的举办,她让国际长笛界如同一个大家庭,团结一致,让更多人了解长笛之美……

每三年一次的「国际长笛艺术节」已从四月底展开,每一届都让国内外的长笛名家、年轻好手齐聚一堂,如同国际长笛界的大型聚会,一起交流、学习——这一切的幕后推手不是别人,就是有「台湾长笛教母」美誉的国际新象文教基金会董事长樊曼侬。桃李满天下的她,多年来用心为台湾观众带来许多打开视野的艺术演出,在长笛的推广教育上更是著力甚深,透过「国际长笛艺术节」的举办,她让国际长笛界如同一个大家庭,团结一致,让更多人了解长笛之美……

第四届国际长笛艺术节

长笛新势力

5/1  19:30 新北市 功学社音乐厅

苏菲雪赫长笛演奏会

5/2  19:30 新北市 功学社音乐厅

上野星矢长笛演奏会

5/3  10:30 台北 国家演奏厅

长笛三协奏曲之夜

5/3  19:30 台北 国家音乐厅

INFO  02-25772568

四月份的暖阳,带来一丝丝的惬意,随著天气的回暖,国内表演艺术也逐渐进入上半年最热闹的四到六月档期。一档又一档的好节目轮流上场,其中的「国际长笛艺术节」,已然成为每三年音乐界的长笛圈盛事。由于国际级长笛家陆续来台,无形中让国内学子获取与国际同步的知识因而受惠,而长笛更成为音乐班、系中最热门的管乐器项目,间接使得长笛界里的老师们比起其他乐器分外团结、热络。检视这一切现象,一定有一个动力的旋转中心点——台湾长笛教母樊曼侬。

多年深耕台湾表演艺术环境,二○一四年荣获第廿五届金曲奖传统暨艺术音乐类特别奖的樊曼侬,除了是现任国立台北艺术大学音乐系副教授,也是中华民国长笛协会理事长与国际新象文教基金会董事长;然而永远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她永远挂在脸上的一抹浅浅微笑,与她贡献台湾艺术界大环境的那一份心情。

从「圆一个长笛家的梦」谈起

一谈及聊长笛大小事与长笛艺术节,樊曼侬的眼神亮了起来。长笛是她生命的重心,无论是身为一个长笛家、长笛老师,或是长笛艺术节的创办人。长期接触国外杰出长笛名师、演奏家,让她开始思考,既然身在新象,也举办如此多届的新象艺术节,那么是否有可能也让长笛界的朋友们「不出国门,能闻天下之乐,知天下之事」?于是,二○○六年第一届国际长笛艺术节创立,至今,这个信念仍旧是她坚持不变的宗旨。

「每个月翻开月节目简介来阅读,长笛的各种形式音乐会,几乎是器乐里最多的,有这么多演奏者们前仆后继地跃上表演舞台,更是令人兴奋。」一向爱才又独具慧眼的樊曼侬更将目光放在年轻演奏家身上:「你看第四届的受邀演奏家们,愈来愈年轻化。」指著妮伯克奈赫特(Andrea Lieberknecht,1965)、文生.卢卡(Vincent Lucas,1967)、胡兰德(Tatjana Ruhland ,1972)都是三、四十岁就已经在世界乐坛中发光发热。

「特别是一九八九年出生的日本长笛家上野星矢(Seiya Ueno),」樊曼侬像是聊自己孩子一样说:「他在十八岁时就获得法国国际朗帕尔长笛大赛首奖,可是还是照样继续音乐院学业,也一路继续参加比赛,并不丝毫以曾拿过这样一个重要的大赛首奖而自豪自满,反而一路扩展自己,继续迎向新的挑战。」樊曼侬继续说:「我曾经问过他:『已经拿到过一个第一名,再参赛万一没有再拿第一怎么办?』没想到上野毫不畏惧地说:『没有关系,跌倒了就要爬起来。』」对他这种充满动力与斗志而且不畏惧失败的特质,樊曼侬直说:「这孩子实在太特别了!」

一路走来,樊曼侬对她能同时获得舒菲.雪赫(Sophie Cherrier)演奏师承、班诺德(Philippe Bernold)的室内乐指导,更同时担任文生.卢卡长笛音乐营的助教啧啧称奇,然而话锋一转,经常忘记带谱、错过班机等等年轻人会犯的小失误,可没跟著她卓越的演奏能力并行。不过,办艺术节不就是这样,替年轻人圆梦、替自己圆梦。这点,当然是双赢。

师徒像父子  回忆也美丽

从第一届举办长笛艺术节,至今已经将近十年了。回想起当年一代大师尼可莱(Aurèle Nicolet,1926-)首次来台,樊曼侬感触良多。由于相中他的巴赫音乐演奏堪称当代一绝,便指定他演奏全场巴赫,结果他来台之后,竟然不情愿地埋怨全场巴赫的难度相当高。但正是因为樊曼侬能够识得得英雄、并且让他发挥,尼可莱不但对她印象深刻,并且成就了后续多次合作与友谊。

谈起她当初的坚持,樊曼侬笑著说:「巴赫的音乐要吹一辈子,也许第一年就这么硬梆梆地吹奏,但之后势必跟随著你的人生经验,对于对位法的认识、钢琴乐谱的熟悉等等,产生对答,甚至是游戏,这个游戏的过程随著年龄的增长与经验的丰富而不同,最微妙的就是这个不同啊!」

然而不仅台上如戏,人生也如戏。谁能预知当年意气风发的尼可莱,如今受失忆所苦,住进了安养院?听到这个讯息,真是让大伙儿赶到欷嘘!所幸他的学生、也是长笛艺术节常客班诺德有空便去探望。班诺德感叹地说,他曾邀请尼可莱从安养院里出来听他的音乐会,但听完之后尼可莱一直问他:「我吹得怎么样?」那种仿佛期待得到音乐会后好评的神情让人熟悉,但其实现实里已经搞不清楚谁是谁的薄弱记忆力,却让人鼻酸……

艺术节  也是讯息交换中心

尼可莱大师神智时而清醒时而不清,但班诺德愿意时不时地去看他,带他出来走走聊聊天,陪伴他,看在樊曼侬眼里,成了一种令人感动的「传承」。她说:「我曾经问班诺德,『你为何喜欢尼可莱?』他回答我:『因为他是一位心胸宽广的人。」师徒间的传承在他们之间,似乎不只有音乐或技艺上,还有那为人处事以身作则的表率。

透过班诺德的口中去认识另一位长笛大师,不但难能可贵;其中的讯息往来,也间接让艺术节无形中成为一个资讯交换中心。讯息、人才、曲目、趋势……在过去三届所编辑的长笛节专刊清楚地传递。无论是哪一国长笛演奏家看到,无不竖起大拇指。尤其第三届所编撰的洋洋洒洒四大册,融合了欧、美、亚洲等各地长笛乐派与传承,更是全球长笛活动里从未出现过的巨大篇幅。高达十五万字:内容收录长笛发展历史、各时代风格与演奏技巧变化、欧美亚洲各地长笛乐派与传承等资讯,除了是综合性的实用参考书籍,更是华文长笛界的创举。这背后隐藏的,除了文章作者群所有老师们贡献所学的团结力量外,不能抹灭的,就是樊曼侬全力以赴的召集。

长笛圈  就像一个大家庭

说到另一位老大师葛拉夫,樊曼侬笑说:「今年八十六岁的葛拉夫爷爷上一届来台湾时,我们还在舞台上帮他过生日,为他录制特别的庆生影片,也谢谢他在生日时来到台湾为我们演奏。」让人除了感受到当时的欢乐气氛外,更佩服团队的体贴和用心。

回顾来时路,她有感而发地说:「我觉得大约每十年的一波波新浪潮,都会给大环境带来新的生命力。」就像老师们出国求学,回国之后又够邀请国外老师一起来到台湾同台演出。那份情谊更会让你不断延伸、益加深厚,不会像断了线的风筝。「就像这是一棵大树,我们共同抱在上面,彼此分享,就是一个大家庭啊!」

回忆当初,她还记得率领台北长笛室内乐团,成为第一批到日本长笛年会表演的团体:「我和牛效华带著一批当时的菁英学生们前往日本表演,还获颁了感谢状,真是记忆犹新。而如今看到后辈也带著学生参与国际化的音乐活动,更感觉到传承的重要,有这样一辈一辈的老师愿意无私付出,我们的环境就会愈来愈茁壮。」她继续说:「前一个世纪让我感觉上像是一个直向的发展,虽然茁壮,但就像树的枝干不断地向上发展;进入廿一世纪之后,我觉得像是横向的发展,树的养分多了,枝叶开始茂密,新的生力军也多了起来,愈来愈丰富的音乐家与各项活动丰富了我们的大环境,仿佛有一份新的疆土可以恣意发展,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

问与答  是我现在最大的课题

虽说「文人相轻」,但樊曼侬却不这么想。她从周遭看到许多感人的例子中确认:「唯独在音乐圈,甚至长笛界里,绝对是每个人都心胸广大,愿意接纳彼此。而当每个人都愿意敞开心胸接纳别人、成就别人时,这样的感动就会再度出现。这也不是一个人的示范,而是我也看到别人这样示范给我看。」因此她常感谢在她身旁工作的伙伴们。他们的发想与创造力,常常让她惊艳,从而可以一起创造出更好的企画。而伙伴们的学识背景与涵养,往往也能让她从中学习。

这么多年来,樊曼侬体会到学习往往需要重复、温故知新。因此在每一个时期,随著人生经验深度的不同,都可以尝到不同的滋味,有著不同的见解。樊曼侬笑瞇瞇地说:「像我正在学习的,就是『问』问题,对于许多不懂的事情,不断提出问题,就是我现在最大的课题。」

无时无刻思考著如何带来更好的表演艺术,樊曼侬不厌其烦地问与答,却让所有长笛人获得到满满的收获。如果说长笛圈是一个大家庭,那么长笛艺术节,就是一个家的所在。无论来自世界各地,只要回到了家,就能感受到爱。这份爱,就来自于默默付出的家长──她是樊曼侬,永远给予温暖、永远守护著每一个爱长笛的孩子。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人物小档案

  • 1965年国立艺专音乐科毕业后留校任教,1974年赴美国波士顿大学艺术研究所深造,在波士顿交响乐团首席长笛杜耶尔夫人指导下,专攻长笛演奏及室内乐。
  • 多年来培养人才无数,近年长笛菁英大都出自她的门下。
  • 现任国立台北艺术大学音乐系兼任副教授、中华民国长笛协会理事长、国际新象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对国内外艺术交流不遗余力。
  • 2014年,获得第25届金曲奖传统暨艺术音乐类特别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