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季纹(林韶安 摄)
特别企画 Feature 戏曲编剧 后浪滔滔 速写新生代编剧

李季纹 新观点翻写老故事 跨剧种组出新形式

在李季纹笔下,传统老戏老故事,都会「翻转」一番,翻出亮眼新观点——如改编自《宋宫秘史》的歌仔戏《金水桥畔》,让向来「很坏」的刘妃也流露出人性与无奈;如最近的作品《石秀》,让「荡妇」宋巧云成为有主见、恋爱中的女人。李季纹不只翻转剧情,也翻转形式,《石秀》形式上融合了日本舞蹈身段与歌仔戏,浓郁的东洋风,不只「洗」观众的眼球,也让传统戏曲「洗」心革面。

在李季纹笔下,传统老戏老故事,都会「翻转」一番,翻出亮眼新观点——如改编自《宋宫秘史》的歌仔戏《金水桥畔》,让向来「很坏」的刘妃也流露出人性与无奈;如最近的作品《石秀》,让「荡妇」宋巧云成为有主见、恋爱中的女人。李季纹不只翻转剧情,也翻转形式,《石秀》形式上融合了日本舞蹈身段与歌仔戏,浓郁的东洋风,不只「洗」观众的眼球,也让传统戏曲「洗」心革面。

观看李季纹笔下的戏曲剧本,被搬到舞台上呈现,即使过去再熟悉不过的生旦名角,随著剧情故事发展,举手投足、内心性格也仿佛被「洗过」一番。 因戏被「洗」、遭冲击的又何止演员而已?台下的戏迷观众也眼见著,传统戏曲向来标榜的忠孝节义、黑白分明,即使不是被「冲倒龙王庙」,也算是一新耳目的「洗礼」。 目前任教于树德科技大学表演艺术系的李季纹,其实大学时才开始接触传统戏曲,就读政大广告系的她,适逢校内国剧社最兴盛的时代,但身为国剧社一员的她坦言,事实上「什么戏都去看」。

老故事新观点  重写《宋秘史》

「我第一次进剧场看传统戏曲,其实不是歌仔戏或京剧,而是坂东玉三郎第一次来台湾演出的《杨贵妃》与《鹭娘》。一开始接触传统艺能的人,自然是被『美形』所迷惑,后来我才知道这是改编自《太真外传》。」李季纹说,开始接触京剧后,喜欢像《挑滑车》、《樊江关》这种热闹的武戏。随著年岁增长,则对《钓金龟》、《乌盆记》、《红鸾禧》,这种描述小人物被命运拨弄的处境很有感触,「这些故事看似荒谬,却一直出现在我们的社会中。」

北艺大戏剧研究所毕业后,李季纹曾短暂在《新新闻》周刊待过八个月,二○○二年就在大一时的国文老师、现任台湾戏曲学院副校长蔡欣欣鼓励下,跨海四年至中国北京中央戏剧学院攻读表演系博士。也就在二○○六年刚学成返台时,与蔡欣欣感情不错的李季纹,又在对方「妳可以写」的鼓励下,因缘际会首度参与为传统戏曲编剧。以唐美云歌仔戏团的《金水桥畔》初试啼声,运用家喻户晓的「骨子老戏」《宋宫秘史》为素材,李季纹发挥其「老故事、新观点」的所长,在首见的「两岸三地华人歌仔戏艺术节」绽放异彩。

「刘妃」一角的塑造,尤其令人印象深刻。走出《貍猫换太子》、《遇太后》的既有框架,李季纹刻划宫闱斗争中,最不可能达到平衡的政治、亲情两者;传统舞台上「使坏」理所当然,老被观众恨得牙痒痒的刘妃,到了李季纹笔下,纵使在宫斗中胜出,成为掌握权势的「刘太后」,亦终日惶惶不安,既流露出人性、人味,也铺陈出动机、心机,以及无恃、无奈的处境。

剧末时则让李妃心中一凛,当初若自身「念头一歪」,两人恐将易地而处,最终选择回到民间。

跨剧种组合《石秀》  让观众「洗眼」

谈起身为现代社会里的戏曲编剧,李季纹以二○一二年再度与唐美云歌仔戏团合作,由她原创的《碧桃花开》剧本为例,时下年轻一辈观众,并不会冲著某一剧种买票入场,而是先受题材、故事的吸引;或因喜欢某位演员,有其参演的作品都会捧场,进而评论「这次剧本好不好」,开始翻著节目册、找出「编剧是谁」。

一九八九年,李光与市川猿之助合作,京剧与歌舞伎合作演出的《龙王》,让她深受启发。「京剧重『玩艺儿』、『唱功』,往往以行当来套角色;歌舞伎或许因为演员不唱,更注重细腻的台词、表情与华丽的机关布景,喜欢在舞台上展现『奇观』。 这次合作打破了语言与剧种的藩篱,发展出一种新的舞台幻觉。」

今年三月,李季纹与李清照私人剧团合作的《石秀》,形式上就融合了日本舞蹈身段与歌仔戏。《石秀》灵感来自《水浒传》第廿四回〈石秀怒斩潘巧云,杨雄大闹翠屏山〉,以及上海新感觉派小说家施蛰存的同名小说。如同民国作家张恨水看石秀,列出其杀嫂一事的「四怪」后所言:「而翠屏山上,石秀亦必欲杨雄杀之。」伴随著施蛰存捻出,「拼命三郎」石秀的复杂思绪、变态情欲;李季纹进而细笔描绘,重新爬梳「淫戏」在不同时代的诠释与理解,解放「好汉」、「淫妇」间的权力与情欲、自由与理想。

剧本中,石秀身为外来的第三者,冷眼旁观这个谎言、利益共构而成的脆弱家庭;且又安排有著一串孩子,抱女娃儿写稿的张恨水来看「石秀杀嫂」,透过「两层观看」,观众也得以疏离,跳出来看戏里的这段婚姻关系。

在李季纹设想下,潘巧云是个传统社会里有主见的女人,为保有财产而找低阶公务员杨雄入赘家中;并安排丈夫杨雄、「小王」海和尚由同位演员「一赶二」,表示对潘巧云而言是「同一道菜」;她与海和尚之间不只是性,「潘巧云是个恋爱中的女人」。

「戏曲里如何谈恋爱?」李季纹与导演刘亮延讨论,用上她对传统戏曲的「初恋」,观赏日本歌舞伎名家坂东玉三郎演出时,舞台上身穿和服、恣意开展与性相关的动作,「上床前女的一拉男的裤腰」,一切也就不言而喻。女性视角《翠屏山》般的婀娜风情,邀请日本舞踊名家指导日本舞身段,《石秀》全剧浓郁的东洋风,不只「洗」观众的眼球,也让传统戏曲「洗」心革面。

将自己的想法  投射在笔下人物中

李季纹自承,写作的时候,会把自己的个性、对于世界的想法,投射在人物中。比如《金水桥畔》,李宸妃最后选择离开宫廷回归民间,《杂剧班头关汉卿》里的关汉卿将戏文视为灵魂,《碧桃花开》里秦钟的刚愎自用,《石秀》里潘巧云的实惠算计,都是她的一部分。

与其说是做「戏」,对李季纹而言,她更在意最后创造出来的「舞台」是什么样貌。但前提是演员条件与剧本提供了创作的基础,「我写剧本的时候,都会把这些考虑进去,所以有一个可以跟我在美学上对话、互相商量的导演还蛮重要的。」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人物小档案

  • 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博士、国立艺术学院(现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戏剧艺术硕士
  • 剧本创作:《石秀》、《碧桃花开》、《杂剧班头关汉卿》、《金水桥畔》。
  • 导演作品:《死神与少女》、《安妮日记》、《男王后第十二夜》、《俄罗斯游戏》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