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巴黎地区的奥伯维理耶市「公社剧院」制作的《雨果街八十一号》,以卡夫卡小说《审判》的选段文字导入,让八位男性难民亲身上台,一一开口陈述他们的生命旅程。《雨》剧今年五月份首演,即引起巴黎各界关注。七月份,本剧赴亚维侬艺术节演出,并于十月份重新在公社剧院上演,依旧场场满座。演出目的是希望通过游行、抗议以外的形式,将剧场作为表达平台,借此唤起当局重视,协助更多无证件难民尽早获得合法居留与工作权。
每一段逃难的过程,背后都有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正当欧洲面临难民潮涌入,政治人物算计著以此为筹码时,大巴黎地区的奥伯维理耶市「公社剧院」(Théâtre de la Commune)让八位男性难民站上剧场舞台。过去他们偷渡来法,如今公开面对群众,侃侃述说自己的经历。
演出名为《雨果街八十一号》,指的是当地一间废弃空屋的地址。此处原本是当地职训局办公处,后因单位搬迁,便成为无人使用的空屋。数年前,八十名无证件的偷渡难民被当局从收容中心逐出,于是他们决定占领雨果街八十一号空屋,权充遮风避雨的栖身地。
悲惨遭遇娓娓道来令人动容
参与演出的八名非专业演员,当年都是这场占领行动的主角。他们分别来自马利、象牙海岸、布吉纳法索、利比亚、孟加拉等国家。《雨》剧演出以卡夫卡小说《审判》的选段文字导入,逐次让八位演员一一开口陈述他们的生命旅程。如果卡夫卡小说里的法律辩词叫读者目眩头晕,那么偷渡者面对的道德、舆论和审判更是百转千回。通过他们娓娓道来的陈词,观众仿佛一起见证那些苦海沉浮的辛酸。乘风破浪于海上千里的他们,或许没有探险家的万丈雄心,却少不了日日目睹坠海惨境。即使有幸抵达法国,应许之地仍然遥无止境。日复一日的等待,想方设法游走法律边缘打黑工,都只为了有朝一日换来合法居留。
八位台上演员都已经获得合法居留权,然而他们口中描述的其他难民,许多早已客死旅途。而这些真实故事固然令全场观众动容,但现实的流离生活却非一帆风顺。排练过程中,协助搜集故事的人员之一,就因没有合法证件而被警方当场逮捕,经多方协调后才得释回。回顾本剧创想之初,当导演与剧组人员首次前往雨果街八十一号时,占领者对他们充满敌意与不信任感。其中不乏已经领有居留证但因无固定工作而法租赁房屋者,特别强调他们与众不同的合法身分,不愿意淌这滩浑水。经过多次沟通,终于说服并组织卅六位在此居住的难民参与《雨》剧制作演出,包括八名在舞台上现身的演员。
《雨》剧今年五月份首演,即引起巴黎各界关注。七月份,本剧赴亚维侬艺术节演出,并于十月份重新在公社剧院上演,依旧场场满座。演出目的是希望通过游行、抗议以外的形式,将剧场作为表达平台,借此唤起当局重视,协助更多无证件难民尽早获得合法居留与工作权,让千辛万苦抵达法国的难民能有一丝存活机会,不至于流落异乡。
「时事戏剧」介入公众生活
《雨》剧诞生的推手是二○一四年初上任的公社剧院院长玛莉斯(Marie-José Malis)。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毕业、国家教师资格检核通过,是一般人想像中的菁英分子。这是她任内剧院推出的第三出「时事戏剧」,委由年轻导演库隆-贾龙卡(Olivier Coulon-Jablonka)执导。玛莉斯指出,所谓「时事戏剧」,是取材现实世界里不同人群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其复杂且直捣人心痛处的生活经验,提炼出一种新的升华「美」感,赋予当代剧场生命与活力。
事实上,奥伯维理耶市正是大巴黎地区最多难民与无证件者聚集的区域之一,常住居民有一半是低学历工人阶级(其中约三成是外籍劳工)。许多工厂、商店基于不同理由雇用黑工,有些身怀一技的无证件者甚至提供廉价上门服务。《雨》剧以在地人演在地事,左打发烧议题,右批社会现实,将剧场结合政治,作为弱势群体的发声论坛。剧场介入民众生活,带动公民讨论并化为时代力量,或许莫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