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中三位后中年女士穿著的材质和剪裁相当不自然,走秀时看来更显得手足无措。(叶锦添工作室 提供)
现象视察 最PAR!/现象视察

叶锦添:「这是一场对当代台湾服装的思考与集体创作!」

文建会与叶锦添的回应

原本可以是一桩「锦上添花」的美事,却又因政治力介入主导,让一项动员数百人、耗资千万预算的「时代的容颜」服装特展活动,招致褒贬两极的批判。八月初《民生报》社评严正质疑该项活动的文化意义与影响性,而同行的剧场工作者则对因该项活动期待落空,严厉指责主办单位与设计者,希望能就政策方向来沟通对话。

的确是因为奥斯卡

透过千万余元的预算执行,这项活动的参与者几乎个个玩得开心,并在当天「天公作美」的成全下,拥有「振奋、投入」的感受,叶锦添也在事后受访表示对当天的活动「非常满意」。若暂且不论当天活动执行现场,到底有什么见仁见智的瑕疵;隶属国家最高文化机构的文建会,为什么独独钟爱叶锦添的设计创意,甚至选择以他的作品,来代表以及代言台湾当代的服装美学?又为什么大笔一划就是一千余万的经费,又希望借此达到什么样的文化影响性呢?

文建会主委办公室主任钟佳滨不讳言地表示,希望集中曝光的机会,好让各界注意文建会此次提倡创作当代台湾服饰美学政策的意义,确实是借重叶锦添奥斯卡奖锋芒的原因之一:而以奥斯卡金像奖为指标,可能比从「金马奖」获奖者来选择合作对象的争议度低。也许叶锦添不算台湾本土培养的人材,但换言之,从叶锦添在台湾不断累积舞台设计工作的历史来看,台湾的创作环境既与国际接轨,又能包容多元,确实能吸引不同的表演艺术人材来台合作。

至于备受争议的经费问题,钟佳滨指出补助政策大致有两种;一种是「雨露均霑」型的需求性政策,往往基于民间仰赖政府供养,政府必须予以补助经费,然后视公共效益如何以决定是否持续补助。另外一种则是竞赛型的方向指导性政策,政府为达成政策指导效果,选择目前最能符合政策需要的对象,而将经费给予该领域最杰出的单位或个人。因为「推动政策需要鲜明、快速的效果」,钟佳滨认为公共政策的执行往往在「图利」(求政策的效果)与「便民」之间拉锯,很难做到全民「雨露均霑」之福;至于要做到「防弊兴利」,当然我们便得就「兴谁的利」来看这次政府经费投注的目的与效果了。

这是一场集体创作的思考

对于外传叶锦添的个人品牌服饰即将于近日上市,叶锦添本人倒是不置可否,只表示朋友都在鼓励他出来做;当被询问这次文建会的参与,似乎有协助宣传的嫌疑时,叶锦添坦然表示,有时候「联想」很难避免,他已经很努力地在避免商业与金钱势力的介入,只有到了活动后期才有厂商提供硬体赞助。这点,钟佳滨也肯定叶锦添的做法;以叶锦添今天的名气,大可以与其他商业利益结合。钟佳滨举出过去政府投资支持联电曹兴诚与台积电张忠谋等研发IC产业的技术,也是投下了大笔经费,却为台湾带来高度的经济效益;同样地,若从创意文化产业的角度来思考,这项活动正是宣示了文建会对当代台湾「生活设计」的政策思考。

钟佳滨认为台湾的时装设计师通常都不帮国人设计服装,几乎是为国外消费者服务,而经济部工业局纺拓会主要业务都是为了协助业者开拓国外市场空间;如今外在市场开始失去竞争力,台湾的市场又小,平均而言,国人消费力目前还无法一步登上购买高级服饰的水准时,反倒今天叶锦添采取非常本土的做法,撷取设计台湾当代服饰的灵感,过程更为可贵。叶锦添则强调,他希望澄清这次的服装特展,并非采取一般时装发表会的概念,「时代的容颜」活动应被视为一场对当代台湾服装的思考与集体创作;若非「水到渠成」,也许下次要有类似的活动,恐怕很困难。

前阵子内政部为了修订自民国十八年订立的「服制条例」,邀请各界专家学者举办座谈,希望取消不符时宜的「长袍马褂」,与民间合作订定一套代表国家的服装,席间已有北美馆馆长黄才郎认为,当前国族认同仍有争议,若以政治力介入制定国服,恐怕造成更多族群裂痕。文化学者张小虹也曾受访表示,制定国服的这种政策思考相当可议;若非蓄意断裂时代的演化,固定时代转换过程的差异,对于处于不断转化、变动又深具现代性的台湾时装而言,国服的思考无非就是诉求国族主义,像是一种召唤僵尸还魂的举动。也许,在面临外界质疑与国服概念尙属模糊的情形下,这次的例子,正足以让政府单位借镜反省台湾创意文化产业的政策;也像钟佳滨所言:「接下来该看的是我们能做些什么,好让各方面都共蒙其利。」而这点,政府、民间与文化界都责无旁贷。

 

(本刊编辑 傅裕惠)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夏佑体验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