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荣念曾执导的《散花》。(第四届朱鹮国际艺术节 提供)
话题追踪 Follow-ups

从解构到结构 从诘问到试答

侧记第四届朱鹮国际艺术节「一桌二椅」

由香港「文化教父」、进念.二十面体创办人荣念曾策划的「一桌二椅」相关活动,从一九七九年迄今走过两岸走过亚洲其他角落,从二○一二年起与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合作,名为「朱鹮国际艺术节」。今年于十月下旬在南京举行,活动包含系列亚太传统艺术座谈,以昆剧艺术为主、与现代剧场导演激荡的「一桌二椅」演出,与两天跨界、跨文化与跨性别表演座谈会。这一系列活动,形成一个持续对话的平台,提问,试答,抛接,思索……

由香港「文化教父」、进念.二十面体创办人荣念曾策划的「一桌二椅」相关活动,从一九七九年迄今走过两岸走过亚洲其他角落,从二○一二年起与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合作,名为「朱鹮国际艺术节」。今年于十月下旬在南京举行,活动包含系列亚太传统艺术座谈,以昆剧艺术为主、与现代剧场导演激荡的「一桌二椅」演出,与两天跨界、跨文化与跨性别表演座谈会。这一系列活动,形成一个持续对话的平台,提问,试答,抛接,思索……

像是永远不满足于既定旅游目的那般,原来荣念曾的这趟「中国旅程」,从一九七九年起走过两岸数地和亚洲角落,一直走到今天。

时称「中国旅程——一桌二椅」(Journey to The East)的创意策展,自一九七九年于香港举办第一届直至九七年香港回归,延续近十八年;分别汇聚了香港、新加坡、台湾、美国与柏林等地不同艺术专业的创作者,进行跨界、跨文化的创作和交流。累积至今,计有百余位创作者,在「荣念曾」所提的这个一桌二椅——亦即所谓「中国传统戏曲空间概念」——的框架下,尝试回应了这个诘问传统与现代、跨界和创新的创作形式,努力活络亚洲华人和亚洲各地艺术家之间的对话与合作。台湾除了导演魏瑛娟曾陆续获邀参与之外,表演工作坊导演赖声川、电影导演蔡明亮与已故电影导演杨德昌,都曾经走过这趟创作旅程。

这趟对话的旅程  从中国走到亚太

二○一二年,「中国旅程」转型为「旅程艺术节」,表演驻地也扩展至中国北京、上海和南京;不过,较为特别的是,与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合作主办的这四届「朱鹮国际艺术节」,则是以省昆的年轻演员为表演执行核心,试图延续或拓展这些年轻传统昆曲演员走向日本、新加坡和香港等地的交流旅行。

二○一○年荣念曾与日本导演佐藤信,合作编导日本馆委托创作的多媒体音乐剧《朱鹮的故事》,于上海世博会演出之后,他将编导创意扩及为策展概念,并以「朱鹮计划」为题,将亚洲传统艺术喻为这一亚洲濒临绝种的珍贵鸟类;一则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于艺术节内举办各种非遗传艺的大众座谈,如这届的印度海德拉巴古典舞蹈、印尼日惹的古典爪哇舞蹈与日本能剧等等。二则以昆剧表演艺术为本、现代剧场编导概念为辅,透过短短数天到一周的工作坊,呈现五、六出不等、廿分钟长度的一桌二椅表演;获邀参与的导演有佐藤信、松岛诚、新加坡实践剧场编导刘晓义等。此外,还举办两天的跨界、跨文化与跨性别表演座谈会,让来自世界各地如德国、英国、泰国、日本、台湾、印尼和印度等地的表演艺术工作者与学者,得以切磋。

被喻为香港文化教父的荣念曾,一直是活跃于电影、漫画、装置、录影、舞台与装置艺术的多元艺术家和专业策展人。创立「进念.廿面体」卅多年来,除了累积参与编导作品多达一百五十出,包括:「中国旅程」系列、「二三事」系列、「百年孤独」系列与「中国文化深层结构」系列等,也同时影响欧亚文化交流,经常发起、串连有关文化艺术政策的论坛与研究,以及积极筹设城市艺术交流网络。在香港专业评论人梁文道的眼中,他是香港文化界最有影响力的人,而「荣念曾」三个字,就是代表著「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注1);透过进念.廿面体的诸多实践,「荣念曾」也成为持续诘问、不断前卫的一种批判启蒙(注2)。

因此,我们可以从这四年朱鹮国际艺术节的规划与筹办中,看见这位文化教父一直以来,以解构作为批判思考的立场与初衷。值得探究的是,这一桌二椅的诘问,近年来都在中国的城市里(包括北京、上海和南京等),找到这样一座「应答」亚洲传统与现代的跨界平台;究竟南京的昆剧青年演员,会如何应题?

青年昆剧演员  与现代剧场的奇遇相逢

事实上,早自二○○○年起,荣念曾便已启动了一连串实验传统戏曲计划,邀请参与的戏曲演员包括昆剧石小梅、川剧田蔓莎、昆剧柯军、赵志刚,与京剧的吴兴国等人;其中作品包括二○○八年的《荒山泪》、二○一二年中、日、香港、新加坡合制的《灵戏》与曾来台演出的《夜奔》(2011)等。而这次参与的江苏省昆青年演员包括孙晶、徐思佳和杨阳等人,对现代剧场的语汇和指令,并不陌生。例如,当日本编舞家松岛诚以俐落、即兴的肢体动作,试图刺激花脸专行的孙晶和高韵时,第一次投入实验的高韵便显得有些惶恐不安,而孙晶却能自在地与松岛诚的身体对话,还笑称自己早已习惯了松岛的「折磨」。松岛诚以擂台竞技作为结构,试图以日常自然的节奏,传达一桌二椅台面下的张力;演出的最后,三位演员在一座舞台和两张椅子之外,呼喝他人上台对打,自己却在台口喝起啤酒,背后的政治意涵深远,而花脸演员们于程式和身体的出入自得,也让人惊喜。

日本帐篷剧场前辈佐藤信则是以多年沿用的文本《站》,作为两位演员互动对话的场域;能剧演员北浪贵裕与昆剧演员孙伊君的一动一静,像在描述一种错过或回忆中的缘分,而从生行转攻旦行的孙伊君表现不凡,蒙住双眼地穿梭在一桌二椅之间,反而超越了一般写实性、文本性甚至达成跨剧种的融合,让人直觉是最性感、最动人的作品。

相反于佐藤信的沉淀与美学,新加坡的年轻编导刘晓义从实践剧场已故编导郭宝昆老师的剧本《郑和的后代》出发,迳以自己的文字与现代诗穿插其间,实践了两段文本互涉的「一桌二椅」,甚至开放第四面墙让观众参与,让这么一个「破格诠释」的美学问答,透过台上、台下的关系和联结,使得概念更为完整。刘晓义将作品分成两段;一则副标题为「过去式」,另一则是「现在式」。昆剧武旦朱虹在「过去式」里,时而昂首走步、时而低头遮脸,而身体情态则摆荡在武旦或青衣之间;另一位来自香港却落脚新加坡实践剧场的演员洪节华,则以苍老皱苦的姿态,拖著行李,像是被刮满伤痕的时间老妇,移动在舞台前缘,最后以一声嚎叫结束。参与了四届朱鹮艺术节的朱虹,心路历程最具戏剧性;一开始跟荣老师合作,连搬张椅子都尴尬,只知道跟著导演的指令走。如今,朱虹却能自在于现代剧场抽象的概念中,安心于导演对自己、自己对演出的信任里。

对话之前先聆听  与会青年热情参与

原是中国移民的新加坡编导刘晓义,在研讨会里针对长期多次一桌二椅的合作,他说了这么一句开场:「在对话形成之前,我要先了解对方是谁。」这样务实的态度,我们不太可能在台湾延续的「一桌二椅」创作命题里看见,我们多半仍在期待目睹编导如何在极简的美学下,发挥多样的风格(注3)。事实上,当资深前辈们仍在对谈时喟叹香港、台湾的文化主体性如何模糊不明时,刘晓义的作品里,似乎没有我常在美学性作品里所常见的那种与大众平民的「切割」;他说,当他再看见与过去合作过的昆曲演员时,他通常会花很多时间去倾听对方讲述,这段时间他们彼此发生了什么事。观察许多节奏沉缓、概念暧昧的一桌二椅片段,其实许多「不说的」,依然充满了丰富可说的指涉与批判,背后可能还有很多对于「一桌二椅」如何诘问观众、怎么影响观众的质疑。当他们在座谈会里急切热络地交换如何建立中国境内的平台管道时,笔者也兴味盎然地思考著,台湾的跨文化与跨界平台该在哪里。也许就是自然交朋友的年轻世代圈?

相较过去笔者于一九九八年所参与的「一桌二椅」交流演出,南京这场应试作答的「考生」不仅在台上表演,甚至动员了五十多位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师范学院和南京博物院的年轻义工。他们在每场排练与彩排时,贴身观察与采访每位创作者,巨细靡遗地针对创作过程的细节,与台上的表演验证。经过香港的雨伞街头运动之后,荣念曾与进念.廿面体特别邀请了十几位来自香港的高中学生,跟著我们这一群旁观的观众,坐在观众席里,一同思索「中国究竟是什么。」

时空环境改变  重新思索「对话」意义

虽然回顾这一次「一桌二椅」的探索,笔者能对照出八、九○年代「中国旅程」初期行走时,那样摸索、朦胧的美学实验氛围。不同的是,当时参与的台湾编导创作者,多半是提问、发想的主导者;而他们其中究竟有几位投入了所谓实质传统跨界与现代化的努力?——如果我们从狭隘的传统戏曲定义来看。至今台湾戏曲现代化的实践与尝试,依旧是循著由上而下的轨迹前进;例如国光剧团和台湾歌仔戏剧团的案例,均由编导创作主导所谓现代化和跨界实践的方向,或与求取现代化转型的剧团,一拍即合地携手努力。相较之下,江苏省昆剧团则是在资深演员与领导阶层的共识与默契下,透过荣念曾与进念廿面体的策划与资源,让在地的青年演员与年轻义工,一同见识不同传统与专业的汇流。

事隔卅年,在台湾谈「一桌二椅」的脉络,毕竟与过去命题作答的文化情境,有所变革了!我们早已不再思索(或暂时搁置争议)「中国是什么?传统是什么?」年轻一代的创作者深知传统是什么,现代是什么,进而不断思索著「台湾是什么。」如果不是为了对话,那么我们跨界、跨文化的意义该如何论断价值;面对陌生的泰国、印尼、印度或马来西亚等东南亚文明,甚至是日本、韩国,或是阿拉伯语系国家,我们都该「对话」。期许以一个建立对话管道的远景,转型我们自己对「一桌二椅」的命题。

注:

  1. 梁文道,〈荣念曾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见www.commentshk.com/2013/11/blog-post_3.html。
  2. 于善禄,〈不断的诘问思索 持续的前卫启蒙──走过卅年的进念‧二十面体〉,《PAR表演艺术》杂志2012年11月号,239期,pp. 108-110。
  3. 纪慧玲,〈命题旅程,寻,桃花源《一桌二椅×4》〉2012,见pareviews.ncafroc.org.tw/?p=5227。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秋天艺术节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