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此次硏讨会的缘起始末,就不免会把焦点集中在此次担任承办单位的国立成功大学中文系。本刊访问到系主任廖美玉与筹备委员马森详尽地描述了催生的过程与其对此次硏讨会的观察和回应。
马森说:「关于筹备的始末必须回溯到一九九六年,从主办单位文建会所举办的那一场『现代剧场硏讨会--台湾小剧场一九八六〜一九九五』的检讨会谈起。该会中,多位与会者在有了『剧场硏讨会应持续办理』的共识之后,随即讨论并决定了这次硏讨会的主题,即专业剧场、社区剧场与儿童剧场等三个类项,并就各主题选定了相关的筹备委员。另一方面,也为了能顾及南北均衡,于是同时决定了以台南作为下一次硏讨会的办理地点。」经由筹备委员们的一致推举,马森便因地缘关系而「顺理成章」地成为被大家托付重任的不二人选。
成大中文系系主任、本计划的主持人廖美玉,提及她在九七年八月承接工作之后的筹备情形:「成大中文系作为一个承办与执行单位的立场,为了能透过这场大型会议,让国内剧场领域的学者专家与硏究者们都能有一个完整的讨论机会,一开始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详列所有戏剧硏究的相关机构、学者专家、表演团体等名单,再提到筹备委员会议中讨论,并由会议决定作为执行工作的依据。也因为我们不属於戏剧领域,因此我们便没有任何主观立场的预设,只是尽可能地提供最完善的服务。」
考验执行力
可想而知,虽然「现代戏剧」在成大中文系是一门必修课程,原本就是该系教学领域的一部分,但是毕竟中文系师生并非戏剧领域的专业。资料的搜集、论文的邀稿(如儿童剧场类的论文原来少、后来又过多;而专业剧场类又过少的问题)、演出团体的征询邀约(虽然广发英雄帖,但还牵涉到演出团体的档期、意愿等因素,后来遂只有果陀剧团等团体代表参与演出)等等,再加上国内目前各剧团资料保存的状况并不十分完整的情况之下,都在在考验他们的执行能力。
廖美玉说:「当我们决定走入当代、走入现实、跨越三个剧场类别,再加上当代剧场的发展都还未论定、文献资料还在发展的阶段;不像以往中文系办理硏讨会时,因为大多专注于中国文学的传统古典领域,其中文献资料相当丰富、也都有长时间的硏究成果,因此在学术论文的要求上,较能按照学术界论文写作上的要求。有这样的差异性,此次在论文部分的邀约对象,便扩大到不只是学者、也有剧场工作者;其中大部分的论文需要进行访谈、田野调查的工作;展览部分则对外聘请兼任助理与硏究生来协助办理。筹备过程因为涵盖三个类型,因此联络工作上的对象与数量都比以往复杂、投入的人力也比以往一般硏讨会的办理多了两三倍。」
观察与回应
马森亦试图针对硏讨会过程中引发的一些批评作澄淸:「第一,纵然这次硏讨会后有媒体报导相较于上一次的『北部观点』,这次硏讨会俨然是『南部观点』的呈现。然而实际上,这一次的硏讨会,不但广纳了来自台湾各地的剧场界人士,甚至还邀请了大陆、美国方面的学者来参与硏讨,因此绝不能说所发出的仅仅是南部的声音。第二,某报导指出北部的『主流』没有南下参与,这也是不正确的,因为甚么是『主流』?假使说北部多位学者专家的莅临与会(如黄美序、吴静吉、邱坤良、汪其楣、司徒芝萍等等教授,甚至国立艺术学院剧场设计系主任靳萍萍虽未担任论文发表者或讲评人也都应邀出席),以及果陀剧团的南下参与等还不具代表性的话,那么象征『主流』价値的代表是甚么呢?我想任何的硏讨会都不可能将所有对象一网打尽,这样的批评实际上某种程度地扭曲了这次硏讨会的真貌。此外,在一个学术硏讨会当中要达到任何的共识也是不可能的;一个学术硏讨会越是有多元的意见、越是有更多不同的声音,才表示这个学术硏讨会的成功。剧场硏讨会其实是提供给每位学者、剧场工作者一个共同交流沟通的机会;并且藉著交流互动,让许多论文发表者有机会进一步做论文的厘淸与修正。因此,或许有人会觉得各方意见纷歧是一个缺点,然而在我看来,却认为那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
马森并进一步就其观察与心得归纳:「总地来说--第一,这样大型的戏剧硏讨会在南部算是第一次。第二,大会以外伴有剧场资料的动静态展览、剧团演出也是第一次。第三,会议中不但南部的声音发出来,就连北、中、东部各地也都发出声音来。第四,这次不但有台湾的学者、也有大陆、美国的学者专家的参与,毕竟「他山之石可以攻错」,透过不同地域的经验交流也是相当重要的。第五,参与者的认真与热情、发言的踊跃,致使过程没有冷场、到闭幕时仍座无虚席。如此林林总总,皆可以说是其成功之处。另外値得一提的是,果陀剧团演出的当天晚上,观众反应非常热烈,在场外排队等候的观众从成功厅外一直排到校门口外,最后有三分之一的观众因为座位有限的关系,不能进场观戏,也是从来没有发生的现象。我想这是硏讨会宣传的结果,市民借由这次硏讨会的机会开始对戏剧产生注意。」
廖美玉亦认同补充:「因为这次硏讨会特殊的开放性,我个人深深感到这三天来戏剧的气氛使得附近地区的民众、关心戏剧的人口被带动起来。而且透过这样的一个活动,让同学实际地去贴近当代的戏剧现况,并借由义工训练作为未来社会普遍层面艺术文化推广者的养成,都是硏讨会正面的效果。」
「美丽的错误」!!!
当然,马森也承认以上所述不尽代表硏讨会完全没有缺点:「譬如说剧场类别的定义与定位、搜罗的论文水准不齐;以及我们没有事先调查硏究大陆有无社区剧场,致使之后必须选定『台湾小剧场』做为应邀的大陆学者论文的写作主题,算是一个不得已的『美丽的错误』,当然也是一个缺失。然而最前者的问题,是整个台湾大环境的问题;后者的问题,则是一般硏讨会常会发生的状况,论文有暇疵并不能代表硏讨会有暇疵。这些都是因为硏讨会开得太少,这次才第二次,还须耐心等待。」
戏剧/剧场的影响力是无远弗届的,台湾现代剧场发展至今,未来走向如何値得大家一起共同来思考与观察。经过三天的热烈讨论,可能多方见解各有不同,但可以看出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剧场硏讨会应该、也一定要继续地办下去。
后记:文建会于「一九九九台湾现代剧场硏讨会」结束之后将汇整相关文字报吿集结出版,分别是──《一九九九台湾现代剧场硏讨会论文集》、《一九九九台湾现代剧场硏讨会成果集》与《一九九九台湾现代剧场硏讨会观察实录》等三册。
文字|方静琦 特约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