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专栏 Columns

「永」,不管是流动的河或运动的人,都是变动的形象,是随时保持平衡下沉和上浮可以呼吸和前进的空间,或是有随时上岸的准备。因此,如何保持合适的体格和培养体力,平衡不时冒出的念头/想像(如中国市场)和评估目前的能力,尽量保持清明的状态随时面对危机和机会的处理,不是挥舞著「永」夸夸其谈,穿上不合脚而无法动弹的鞋。

「永」,不管是流动的河或运动的人,都是变动的形象,是随时保持平衡下沉和上浮可以呼吸和前进的空间,或是有随时上岸的准备。因此,如何保持合适的体格和培养体力,平衡不时冒出的念头/想像(如中国市场)和评估目前的能力,尽量保持清明的状态随时面对危机和机会的处理,不是挥舞著「永」夸夸其谈,穿上不合脚而无法动弹的鞋。

永,是一条河的意象,另一说法是「泳」的前身,河水+一个人+行进=,表示一个人在河中前行,虽有学者认为这说法是错的,不过如果想成是一个人在时间永恒之流中游泳,或是「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注1)的插画,这意象还蛮可爱的。

永,如幽灵般,纠缠得很,常在背后幽幽地说:是否有不因时代变迁、价值观转变,而永恒不变的艺术价值?转成白话就是:「这作品现在观众喜爱按赞,但三年、十年、百年后观众还会按赞吗?」(那时还会有脸书吗?)相反地,「这作品现在嘘声不断,但三年、十年、百年后,观众会突然发掘它的艺术性而名垂千史吗?」马克斯也曾困惑:产生希腊悲剧的社会条件早已逝去,为何还能保有永恒的魅力?

永,是焦虑也是一种瘾

本来没红觉得丑,死后才红(卖)还觉得美,最著名的当然是梵谷。很红的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原本没人重视,是因为西班牙大提琴家卡萨尔斯十三岁时在二手乐谱店买回去研究后,直到六十岁,一九三六年开始录制,才完成了音乐史上第一套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马太受难曲》的总谱还听说是孟德尔颂从菜市场一叠包猪肉的纸中发现的,这或许只是当时夸张的宣传伎俩(注2),就像某火锅店宣称某食材是学自日本某阿嬷的手工秘技,到底是东西好吃?还是故事好听?巴赫真有那么好听?梵谷真值那个价?但不论如何,伟大艺术家的故事确实激励了不少当代创作者大声感慨:生不逢时,时运不济。

永,下的slogan是「长生不老的灵丹」,实际上却是瓶毒药。永,是焦虑也是一种瘾,愈焦虑灵丹就愈吃上瘾,愈上瘾就愈早死。广告最爱利用这永恒的焦虑:「爱情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神棍更拿手,反正没人活到历史的尽头可以证明永恒,只要现在相信,有利可图就好。不只对生命、对作品永久保存期限的焦虑,经营也有永续的焦虑,许多马后炮网路文章最爱检讨曾经辉煌,但瞬间倒闭的知名商业品牌、3C产品和电脑软体,这些说法背后不证自明的是:真的有长生不老药,只是这些企业不懂。

对永的追求从生命到组织,从个人到法人,好像不谈永续就回避经营、不负责任、不解风情。有见过永恒的剧团或舞团(或企业)吗?国内外有多少艺文团体因成立的创作者过世而解散的?有多少想要培养下一代创作者而失败的?有多少团队因年度演出变少甚至没有而焦虑?倒是常见为了所谓永续,造成组织过度膨胀而早夭,为了强撑组织导致创作品质下降而解散的团体,这是负责任吗?经营与创作当然有繁复的关系,票房、制作演出场次、年度预算、专职数量的确看得出来当年度的运作,问题是下一步,若将资料放入「永」,那如父执辈阴影般巨大的善意和视角,专业地将数字制作曲线图、预测、规划、评估未来时,反而无法看到团体多元的性格和立即性的问题。

永,是变动的形象

团队的经营和组织结构也需要创意、磨合和个性,如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高矮胖瘦性格理念,也会遇到不同时期的生老病死,所谓「成功」的案例,虽可参考,但不能复制到其他团队,最常发生的反而是滥用「成功」,而简化偷懒不去面对自身或他人的独特性。霸道的「永」如婆婆检视媳妇屁股判断能不能生的业绩压力,压力不是问题,而是当家族永恒的存续成了最核心的单一价值,违反者将为罪人或妖魔。

「永」,不管是流动的河或运动的人,都是变动的形象,是随时保持平衡下沉和上浮可以呼吸和前进的空间,或是有随时上岸的准备。因此,如何保持合适的体格和培养体力,平衡不时冒出的念头/想像(如中国市场)和评估目前的能力,尽量保持清明的状态随时面对危机和机会的处理,不是挥舞著「永」夸夸其谈,穿上不合脚而无法动弹的鞋。

注:

  1. 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名言。
  2. 学者的确曾因孟德尔颂复活《马太受难曲》演奏会的宣传词,而误判当年巴赫的首演日期。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