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早夭剧作家莎拉.肯恩的作品虽少,却经常在世界各地搬演,但最近国家剧院推出由当红女导演凯蒂.米契尔执导肯恩的《涤净》,是该作问世十八年来在伦敦的首度大型复演制作,亦是她的作品第一次在国家剧院演出。《涤净》剧作内容饱含暴力、虐待等情节,挑战观众对于折磨和痛苦的想像极限,在预演的头一周,便有五位观众在演出中昏倒,另有近四十位观众选择中途离开。
自杀逝世时不过廿八岁的英国剧作家莎拉.肯恩(Sarah Kane),身后只留下五部剧作。她对爱情、性欲、及痛苦和死亡等描述风格,一开始并未受到剧评喜爱,之后却被称为英国「直面剧场」(In-Yer-Face theatre)的重要人物。她的作品如《惊爆》Blasted、《4.48精神异常》4.48 Psychosis、《涤净》Cleansed等,常在世界各地以不同方式改编演出,使肯恩成为作品最常演出的剧作家之一。
当红女导演执导 观众看到昏倒
伦敦国家剧院日前上演莎拉.肯恩《涤净》,这不仅是作品问世十八年来在伦敦的首度大型复演制作,亦是她的作品第一次在国家剧院演出。《涤净》首演于皇家宫廷剧院,从身体与心灵两个面向探讨爱欲与痛苦。演出时,由于原本担任女主角葛蕾丝的女演员受伤,肯恩本人甚至亲自替补,演出部分场次。此次在国家剧院的制作,由英国著名导演凯蒂.米契尔(Katie Mitchell)执导,米契尔风格鲜明,在英国、欧洲备受瞩目,邀约不断;无论是肯恩或是米契尔,两人的作品各有特色,有评论形容她们的风格都如酵母酱(Marmite),要嘛爱它要嘛恨它,此制作结合两者,更令人好奇最终成果如何。
从故事大纲看来,《涤净》挑战观众对于折磨和痛苦的想像极限。场景设定在一所大学中,然而虐待狂廷德(Tinder)将此地变成一处极权的机构,身处其中的人不过是实验用的白老鼠。剧中赤裸地描绘性爱的挑逗、自慰、强暴和性交,以及肉体及心灵上的虐待,甚至强迫对方吃下一整盒巧克力。导演米契尔在接受访问时提及,在排练过程中,演员们均曾有过奇怪的恶梦,必须常常大笑来中和剧情中的晦暗和绝望。无论是剧中人物的杀人或自杀、进行变性手术等,这样直接而大胆地将暴力情节放上舞台,在英国极为少见。随著剧情铺陈开展,也挑动著观众的神经,考验感官的耐受度。
事实证明,如此惊世骇俗的情节,对伦敦的观众来说,恐怕还是无福消受。在《涤净》预演的头一周,便有五位观众在演出中昏倒、需要医疗协助,另有近四十位观众选择中途离开。然而也有观众在推特上说这戏像个恶梦,无法跳脱,却又忍不住想一直看下去。
残酷暴力无缘由 直面挑战观众
此次《涤净》的演出受到如此回响,不难想像一九九八年首演时,对当时英国剧场的震撼想必更加强烈。本次国家剧院的制作也引发讨论:英国剧场应该更努力地「挑战」观众吗?对于米契尔表示英国剧场较少残酷暴力、虐待情节的说法,剧评麦特.楚门(Matt Trueman)和马克.申登(Mark Shenton)两人也发表看法,指出《涤净》并非首度有观众因过度惊吓而昏倒,莎剧《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近年来在环球剧场的两次演出,昏倒和中途离席的观众亦所在多有。然而《涤净》与多数平铺直叙的英国剧作不同,它并未清楚交代剧中人物为何虐待/受虐,或许留下未解释的情节让观众自己厘清,才是最挑战的部分。又若是观众已经做好心理准备,那么剧中的一切残酷暴力,是否就没有任何意外与惊吓可言?
除了引起关于文本的讨论外,《涤净》同时也代表了国家剧院新任总监鲁弗斯.诺里斯(Rufus Norris)对引介更多女性剧作家作品的努力,诺里斯甚至表示早就该复演此剧了。尽管剧评反应平平,演出依旧一票难求,如此两极反应,或许也印证了「酵母酱」的评语所言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