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ly Crab!异乡记》全剧像一场办桌嘉年华。(创作社 提供)
即将上场 Preview 写实又魔幻的黑色喜剧

《Holy Crab!异乡记》 移民社会的异文化狂想

旅美编剧朱宜的《Holy Crab!异乡记》以「大闸蟹警报」与纸扎「精品」侵权的两个新闻事件,交织成一出写实又魔幻的黑色喜剧,突显移民社会荒谬的异文化生存冲突,将由创作社搬上舞台。导演杨景翔为了突出黑色喜剧的调性,将剧中跳脱现代时空的非写实片段,以歌舞与集体即兴的形式,强调「扮演」与「虚拟」情境,十位演员串演起所有人与非人的角色,全剧就像一场办桌嘉年华。

旅美编剧朱宜的《Holy Crab!异乡记》以「大闸蟹警报」与纸扎「精品」侵权的两个新闻事件,交织成一出写实又魔幻的黑色喜剧,突显移民社会荒谬的异文化生存冲突,将由创作社搬上舞台。导演杨景翔为了突出黑色喜剧的调性,将剧中跳脱现代时空的非写实片段,以歌舞与集体即兴的形式,强调「扮演」与「虚拟」情境,十位演员串演起所有人与非人的角色,全剧就像一场办桌嘉年华。

创作社《Holy Crab!异乡记》

5/26~29  19:30   5/28~29  14:30

台北 水源剧场

INFO  02- 23397528

去年获「全球泛华青年剧本创作竞赛」首奖的剧本《Holy Crab!异乡记》,将由创作社搬上舞台。作者朱宜是八○世代的中国旅美编剧,剧作关注政治、社会、经济等议题,她从两个新闻事件引发写作灵感,一是纽约州环境保护署发布「大闸蟹警报」,另一新闻则是二○一一年《纽约时报》报导,纽约中国城丧葬街Mulberry Street贩售纸扎的名牌包、iPAD、法拉利跑车,涉及侵犯著作财产权,两个新闻事件交织成一出写实又魔幻的黑色喜剧,突显移民社会荒谬的异文化生存冲突。

不只写移民  还有更广阔的东西

朱宜说,哈德逊河里的大闸蟹很像一个关于移民,尤其是非法移民的隐喻。她花了一年多时间研究美国移民开发史、边境地理、偷渡方式,甚至大闸蟹养殖技术,才开始下笔写作。故事从一个中国女生带著憧憬来到美国留学展开,她和在美经营纸扎品等华人生意的哥哥团聚,同一时间,三只大闸蟹也「偷渡」进入纽约哈德逊河。全剧由廿个片段组成,多达近四十个角色,不只有中南美、欧、亚、非洲各裔人种,还有大闸蟹、苏格兰鲑鱼、挪威鲑鱼、智利海鲈鱼、俄国鱼子酱、尼罗河鲈、孟加拉明虾等拟人化海鲜,写实与非写实的场景交错。

朱宜强调,有人将《Holy Crab!异乡记》归类为「移民类」或「华裔文化类」,但她想写的不是移民,而是更广阔的东西,那就是「人类面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和对外来者的疑惧,这两种心态相撞,造成了历史上的无数次冲突,却也把我们在更深的层面连结在一起。」

歌舞即兴扮演  一场办桌嘉年华

导演杨景翔为这出戏定位为「由一群台湾演员以中文演出一部翻译自中国编剧以英文写作关于美国的移民史」。杨景翔指出,这出戏谈的是多元文化的并置与冲突,有趣的是,它在剧场的足迹,从英文到中文,从中国、美国到台湾,同样也是文化的融合与拼装。他认为,《Holy Crab!异乡记》反映的虽然是美国的社会现象,但具有普世性,尤其,台湾也是移民社会,更能对戏中不断提出「我是哪里人」产生共鸣。

为了突出剧本黑色喜剧的调性,导演杨景翔找来编舞家陈武康、音乐设计陈建骐、歌唱指导黄建为合作,将剧中跳脱现代时空的非写实片段,以歌舞与集体即兴的形式,强调「扮演」与「虚拟」情境,演绎了几段文化误读与跨族裔罗曼史。十位演员串演起所有人与非人的角色,杨景翔形容,全剧像一场办桌嘉年华,演员来来去去,服装道具像是宴会的食材,不断累积与消耗。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秋天艺术节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