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感的风格,反衬或烘托了爱情故事的浪漫?(国立艺术学院 提供)
台前幕后 台前幕后

美梦成真或恶梦的开始?

谈克莱思特之《海布龙的凯西》

「我该逃到哪儿去,我这个可怜虫,才能逃开我自己?该怎么办啊,我的心?该怎么办才好?」──《海布龙的凯西》第五幕第六景

「我该逃到哪儿去,我这个可怜虫,才能逃开我自己?该怎么办啊,我的心?该怎么办才好?」──《海布龙的凯西》第五幕第六景

德国文学剧匠克莱思特(Heinrich von Kleist, 1777-1811)于三十三岁所写的《海布龙的凯西》又名《火的考验》(注)是戏剧史上难得一见的「童话」剧本。这出被作者定位为「一出盛大的历史武装骑士剧」,虽然是以流行于十八世纪末叶德国的「骑士剧」为本,但作者既未强调剧作的历史时代背景,亦未彰显主角怀抱的崇高使命,更未凸出为正义而战的神圣主题。相反地,《海布龙的凯西》以公主与王子的爱情故事为基调,凸显的是情窦初开的女主角凯西如何经历千辛万苦,勇敢地通过攻城、大火与激流的考验,最后才赢得梦中情人──英挺的骑士史特拉伯爵──之靑睐。

从这个角度来看,本剧倒转骑士文学的叙述传统,而且剧情的逻辑黑白分别,好人与坏人立辨,情节进展俐落、顺利。秘密法庭、古堡、森林、洞穴与王宫,令人联想童话故事的标准场景,骑士决斗、天使现身、巫婆变脸、真假公主、英雄救美、良缘美梦等情节,也是我们所熟悉的童话情节。全剧洋溢一股靑春狂喜的气息,充分反应克莱思特在短暂一生中极为难得的喜悦心境。作者快乐到偶而在剧中开开玩笑,例如两封不可能错送,却当真糊涂送错的信。

但看似淸楚不过的童话剧本,细读之下,却并不简单明了。任何读过本剧的人,都不免疑惑为何史特拉伯爵如此害怕凯西的真情呢?他在启幕的「秘密法庭」里,表面上是在审问盲目跟随他的凯西,实则为自剖之举。因此第二景他在爬出法庭所在的洞穴后,立即动情地对著树林透露他对凯西的爱意。身份地位即使不合,一位堂堂的伯爵,也犯不著拿起马鞭来驱逐崇拜他的一个小女生。弃真爱如敝屣,史特拉转而去追求风情万种但难以捉摸的古妮君德,最妙的是这位追求者众的佳人,最后却被揭穿是个怪物!

对照作者一生都在渴望真爱的煎熬中度过,古妮君德与凯西分别代表男人幻想女人的两种基本类型:美丽又能干的古妮君德纵然迷人,但实则令男人心生畏惧。凡是男人不免梦想,若有个纯真又忠实的女人追求,那可真是人生一大美事!不过完美、坚贞如凯西者只是个dream girl,在现实生活里恐怕不可能出现。克莱斯特似乎亦自觉自己这番梦想不切实际,本剧之所以笼罩在浓厚的童话氛围之中,也就可以理解了。在本剧天使自由出入的戏剧世界中,第四幕第二景在接骨木树荫下,男、女主角在梦境般的场景里,互吐爱意。全剧只缺一条蛇,便能建构「失乐园」的神话。而那条蛇事实上盘据在史特拉的心上,以至于他从头至尾皆犹疑不决。作者似乎在暗示,自初解情爱后,人便失去了单纯的快乐心境。大团圆的结局,在古妮君德愤怒的威胁声中,让人怀疑男、女主角最后美梦成真,自此以后是要过著幸福快乐的日子?抑或是恶梦的开始?

不过本剧以善良、可爱又勇敢的凯西为主角,她正面的人生观鼓舞了我们的士气,使我们有信心面对难以逆料的人生。假设克莱思特面对自己坎坷的人生,亦能怀抱如此坚定的信心,他绝不可能在出版本剧的次年,偕同一名陌生的女子齐赴黄泉!他做梦也想不到,他一生所写的七个剧本,在他生前难以搬上舞台,在本世纪下半叶,却已成为欧洲各国剧场常演的剧目。上演克莱思特甚至流行到蔚成一种「克莱思特现象」。而《海布龙的凯西》更是所有克莱思特剧作中最引人入胜又最难搬演的剧本,光就这一点而言,《海布龙的凯西》在台湾的首度演出意义非凡。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注:有关克莱思特编剧的特色,以及本剧对演出者的巨大挑战,请参阅拙作〈向导演挑战的剧作:克莱思特的《亥尔勃恩的小凯瑟琳》〉,《表演艺术》,第32期,1995年6月,页81-85。

 

文字|杨莉莉  清华大学外文系副教授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夏佑体验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