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莉莉
-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不按牌理出牌,超越学院框架
法国编舞家尚-克罗德‧卡洛塔
不落俗套是卡洛塔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这点其来有自,因为他一直到了廿二岁才正式习舞,思维方式得以超越既有的框架。
-
环球舞台
性、面包、排泄与暴力
对天生反骨的戏剧工作者而言,许瓦布的作品不仅提供了最好的批判舞台,且其新鲜又抽象的论述仍保留甚大的诠释空间。从观众的角度视之,许瓦布的作品带浓厚超现实的黑色喜剧色彩,独创一格的古怪语言有其哲理存在,血腥的情节别有所指,常一举正中摧毁虚伪的表象世界。所以,尽管他笔下的角色满口不离性与大便,他本人向被视为醒世作家,作品因而得以风行一时。
-
环球舞台
盘点曲折的人生经验
在《盘存》中重要的不是个人的悲惨际遇,而是所有这些一一被盘点的事件,构成了社会的一个切面,进而形成一个时代的剪影。以连珠炮的速度道出,直如快转的人生,话语因而产生一种紧迫性,压抑不住,不得不说,最后仿佛发了狂,宛如生命消失前的最后回顾。米尼亚纳表示:「这种迸发的言语为一种幸存的语言,一种呐喊,充满了焦虑」
-
环球舞台
「你从街角弯进来的时候……」
《夜晚就在森林前面》是戈尔德思一九七七年为他的演员朋友依夫兹.费理写的独角戏,全文为一长达六十三页的句子。如乐般的组织赋予剧作严谨的结构,使得这番长篇絮叨不仅乱中有序,且由于主题动机经过再三的变奏、发展,力道逐渐增强,最后交织汇聚成撼人的力量,主角无边的寂寞与绝望的心态震慑人心。
-
环球舞台
一个神秘的启蒙故事
尼学的演出即从女主角的观点,视全戏为一启蒙的故事。诚如尼学所指出的,戈尔德思在他的信函和短篇小说里,以难以置信的笔触,翔实地记载了自己第一次非洲之旅的所见所闻。《黑人与狗的争斗》却如上述完全抽空了详明的细节,而只保留最基本的雏形。
-
法国
孑然面对生命的终点
英年早逝的法国当代剧作家拉高斯,直到身后才真正开始受到重视。死亡、孤独、旅程、返鄕是萦绕拉高斯作品的几个重要主题,其剧本独到之处,在于如诗句般清澈、晶莹的对白,以及反复再三的语言结构,极易上口,高声朗读有蛊惑的效果,抒情之际,又缓缓分泌细致、不易言表的思绪与复杂情感。
-
法国
爱情或语言的胜利?
「为义大利与法国演员所平分,马里沃的戏剧不断地在激奋的演技与现实的假象、在剧情的机关与言语的漂移、在情感与文字之间游移不定。」 ──Bernard Dort(注1)
-
寻找百分百的表演杂志
文本之外的文本
总地来说,戏剧与语言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的,本篇企图从从德、美、法、日等不同语系,或郑重推荐,或区域分析,分别窥探这些语系里的戏剧类杂志所包裹的现象。
-
巴黎
迸发能量的肉身剧场
观赏胡塞尔的舞台作品,不免使人联想亚陶毕生所追求的一种独立于言语之外的具体、物质化舞台表演语汇,一种先行诉诸观众五官的舞台语言,熔音乐、舞蹈、戏剧与多媒体为一炉,表演意象强而有力,演员精力迸射,全场演出爆发惊人的能量。
-
欧陆剧场
孤独者的形象或女性主义的先驱?
《愤世者》之所以优于莫里哀其他同一主题之喜剧,即在于剧作家首度于剧中让男女双方各有充分表述自己立场的机会。维德志与米居尔之作,从相对的立场为本戏做了深入的诠释,充分印证经典之作足以跨越时空之耐人推敲本质。
-
巴黎
戏剧导演歌剧献新艺
一九九九年度巴黎歌剧出现不少唱作俱佳的作品,其中《黑桃王后》、《无地斯》Outis与《魔笛》三出歌剧的导演,面对不同的作品与挑战,各有不同的导演考量,其导演意念颇値探究,其中或有可资借镜之处。
-
巴黎
从戏剧到芭蕾的《克拉维果》
一九九九年尾的巴黎,著名法国编舞家罗兰.柏帝(Roland Petit)推出舞剧《克拉维果》。故事虽出于歌德原著,但却另辟蹊径,从费斯力画作撷取养分,凸显歌德原作的巨大冲突力,同时充分发挥舞蹈的抒情特质,场面剧情张力十足、舞步精彩,将文学、舞蹈与音乐紧密结合。
-
欧陆剧场
重创原始语言悸动的《说─说之歌》
法国国立柯林剧院(Thtre National de la Colline)总裁亚伦.弗朗松(Alain Franon)指出「戏剧演出不是一面镜子,而是一具放大镜,戏剧表演以完全令人始料未及的角度放大呈现某些事件。」观看其九九年执导的巴黎热门之作《说─说之歌》,戏中炽热化的演技与戏剧化的场景设计,在在发显著戏剧演出这种显微知著的功能。
-
欧陆剧场
精练意涵丰富的诗意空间
看似现实生活剪影的舞台设计,其实是经过精练的诗意空间,舞台设计的每一元素皆能跳脱局促、有限的现实框架,进而触动观者的想像力。远方的辽阔海景与无际的室内──相对于通常狭隘、闭塞、堆满物件的写实空间,建构本戏纵横古今的恢弘格局。
-
欧陆剧场
你认识浮士德博士吗?
一九九九年,歌德诞生二百五十周年。为了热烈庆祝这位德语文学巨擘之诞辰,欧陆各国重要舞台自然皆适时推出一代文豪的经典作品。法国导演安端.维德志生平两度以《浮士德》,作为自己开创「易符里社区剧场」与接掌「国立夏约剧院」的开幕戏,其诠释的角度与表演策略,于今看来,仍涣发新意与深谛。
-
欧陆剧场
重见天日的《遗产》
「父子关系,更普遍来说所有的家庭关系,对我而言是一种命定的厄运,这与一切心理的根基无关。」──戈尔德思(注1)
-
欧陆剧场
毛泽东、恶龙或纸老虎?
从见面握手寒暄、拍照留念,到面对面坐下来谈话,《乔治.庞毕度与毛泽东的会面》一剧的演员强调外交仪式的戏剧性,两位主角仿佛参加一场缺乏真实内容的历史游行,所有演员都演得非常兴高采烈。不过,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或许明知政治即戏剧的道理,却并未意识到自己在演戏。这是戏剧(对话)与历史(会谈)的差别,然而二者又何其相像!
-
巴黎
是或不是
《是或不是》可说是一出围绕语言打转的剧本,讲的是言语沟通的曲解、误解、胡解、强解、一知半解、大惑不解等各式不良的言谈情境。由于一波接一波的言语冲突,以及两位主角互补但又对立的发言位置,造成《是与不是》,比起莎侯特其他剧作,似有更为生动的剧情与人物。
-
欧陆剧场
此景可待成追忆?
以《再会三部曲》无人不知的传奇剧照当德国戏剧杂志《今日戏剧》九七年十月号探讨驻院剧团危机主题的封面,不仅因为本戏为柏林「戏院」的招牌戏之一,更重要的是,《再会三部曲》之所以成功,全系于十六名演员无懈可击的默契,使观众深刻感受到台上所见为现代社会的缩影。《再会三部曲》可谓一驻院剧团的典范之作。
-
欧陆剧场
层层叠映的镜照
「经典剧本的演出不在于显现剧本的『一层』意义,亦非其『多层』意义,而是拓展界于意义与非意义之间的空间, 演出的目的即在于质问剧意本身。」 ──梅士吉虚(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