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陆导演余笑予来台上课情形。(白水 摄)
焦点 焦点

台湾传统戏曲编导人才培养计划

过去数年我们犹能借用大陆新编剧本挽救市场,其实一样「惨澹经营」的对岸,是需要和我们互相帮补、交流的,台湾京剧毕竟要靠自己走出一条路。

过去数年我们犹能借用大陆新编剧本挽救市场,其实一样「惨澹经营」的对岸,是需要和我们互相帮补、交流的,台湾京剧毕竟要靠自己走出一条路。

现代剧场的影响

戏曲界编剧人才的缺乏是个存在许久、也亟需解决的问题,但是教育体制内一直没有设立专门编写戏曲训练的科系,而戏曲牵涉到声腔、身段、韵白等属于乐、舞、戏的领域,若非长久浸淫其中、兴趣文采技巧兼备,无法编出好剧本,如此养成或许可待自修努力,然而缺了教育体系的大力运作及缜密规划,就只能有零星佳作,遑论师资累积进而培养新人。至於戏曲导演,则是戏曲界的「新行当」,虽然传统也有剧务帮忙场面调度,但是真正向西方剧场挪用导演技巧,以丰富戏曲戏剧性、角色建立、场面调度、剧场元素整合等,则是现代剧场观念影响之后产生的。因此,精通传统戏曲的内容与特色、了解现代剧场、掌握现代观众品味成为现在身为戏曲编导的共同条件。

当体制内的教育无法提供这些训练,体制外的有心人士却不能坐视不顾,民间的「台北市现代戏曲文教协会」提出「传统戏曲编剧、导演培养计划」,由文建会出资主办。师资包括海峡两岸三十余位戏剧专业工作者与教授,为期八个月的课程,自去年八月起至今年三月底为止,原本计划编、导班各招收十名学生,未料报名情况较预期热烈,开班录取了双倍人数。

八个月的课程只专对「京剧」一个剧种。课程规划了「讲习、硏习、实习」三个阶段,二月份编剧班学生交出作品,老师评选出两个剧本让导演班学生来导,于三月底演出。而曾为复兴剧团编导过《法门众生相》的大陆知名导演余笑予也在二月间来台,为导演班学生上六周课,他说大陆和台湾一样,戏曲编导也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

新思维,老功夫

余笑予认为京剧若要脱离老人老戏老观众这种「老化」现象,必须依赖新的超越过去技艺的编导方式。「像大陆新编戏《徐九经》、《曹操与杨修》这样的好戏,有好的市场反应,观众一多刺激新的好戏诞生,是一种良性循环,可惜接班人不出现,新的作品量仍不够多。」另外,灵活的导演手法也可以将一出旧戏取来改编、在舞台上活化。一个能超越过去技艺的导演需要什么条件?「我个人收徒弟的标准是:有丰富的舞台经验、长期实践者;有灵气、作风正派;热爱生活又敬业。当然,台湾这次的计划,为传承开了个头,来的学员和自己收的徒弟不同,要求不一样,我希望能将新的思维方式教给他们:不重复自己、不模仿别人,站在『新奇雕巧』的角度来导一出戏。」

由于是「短训班」的性质,余笑予上课采行让学员先导一段戏,他再将同样片段导一次,让学员直接而实际地「体会」技巧与想法的不同。「我在他们做好的片段上加加工,让他们揣摩角色内在情感如何建立?节奏如何掌握?灯光如何配合?我是靠经验成长的导演,也以实践方式教学生。」这次上课的学员有电视导演、剧场导演、戏曲演员,好处是有独立的见解,比较匮乏的还是「整合各项元素、凸显戏曲特质」这个老问题。然而人才的培养不是一年半载,余笑予当然也知道这么短期的教授难有立即的成效,「若这十几个学员能有三分之一持续学习、导戏,这一趟就値得了!」

两岸交流走出新路

除了导演之外,大陆舞台设计家胡妙胜来台授课,课程中也安排和台湾舞台设计家聂光炎深入对谈;《曹操与杨修》大陆编剧陈亚先来台十余天除上课外,随时接受学员私下请益,也与台湾编剧王安祈对谈切磋。此外,大陆作曲家李连璧教编腔概念,不再只是单纯受邀来台创作,而有了师者的身分。无论是对谈或课间,大陆老师都表示戏曲创作这个环节是需要长久酝酿的,大陆演出状况不见得好过台湾,一样得兢兢业业地经营努力。

八个月之内设计了中西剧场艺术、编导概论、剧本分析、戏曲程式等,既有美学理论又有实践方式的课程,内容洋洋洒洒。然而学生结业之后如果没有全心投入创作,则又形同「练功不走江湖」,对於戏曲界而言一样无法累积人才,而持续的训练却又受限于规划与经费,前者美意已立,后者得靠「体制内」有识者共同来解决。过去数年我们犹能借用大陆新编剧本挽救市场,其实一样「惨澹经营」的对岸,是需要和我们互相帮补、交流的,台湾京剧毕竟要靠自己走出一条路。

(本刊编辑 蔡依云)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