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如果你曾经造访法国的亚维侬艺术节,你就会发现在传统的镜框舞台之外,原来还有这么多演出空间的可能!亚维侬号称法国普罗旺斯省的第一大城,却是一个徒步走完一圈仅须一小时的弹丸之地,城内几乎没有正规剧场建筑。以一个艺术节而言,亚维侬并无先天条件的优势,然而它却另辟蹊径,在古典的教皇宫中庭、城内古迹、学校、广场、教堂、仓库、花园、私人住宅,甚至耗资百万法郎开发了城外的石矿区表演场,不管是官方或外围的节目,几乎百分之八十的演出都在临时辟设的场地演出,空间解放了,创作者的想样力也跟著解放了。

其实,戏剧起源于庆典,回溯西方剧场史,从古希腊剧场,伊莉莎白时期的露天舞台,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市集剧场,绝大部分的演出都在开放空间上演,带有全民共享的狂欢气氛。十九世纪,市民阶级崛起,源自义大利的镜框式剧院取而代之,成了剧场形式的主流,表演艺术从此圈限在特定族群的审美品味,脱离了普罗大众的生活。直到上个世纪的六○年代,在前卫运动风潮的带动下,走出镜框剧场的演出,被视为是艺术在社会之中的政治行动,象征著对主流价值与体系的反动,「环境剧场」的观念于焉兴起。

在台湾,现代剧场一路发展,从早期因表演空间数量与类型不足,而产生的非制式舞台空间的演出,到如今,成为创作者探索美学形式的判断选择,「环境剧场」亦是国内表演艺术生态的多元面貌之一。特别是近十年,愈来愈多制作打破了场域限制,重新定位观演关系,例如河床剧团的「开房间计划」、再拒剧团的「公寓联展」、飞人集社的「超亲密小戏节」,官方主办的台北艺穗节、台南艺术节等,不无可能的演出空间,激发了想像的无所不能,创造出观众与表演相遇的无限可能性。

今年,两厅院的国际剧场艺术节,首度邀请观众走出剧院舞台,让表演遍地开花,体验实境舞台的真实感动。希腊导演狄奥多罗斯.特尔左布勒斯与台湾演员合作,在户外广场重现希腊经典悲剧《酒神的女信徒》;莫比斯圆环创作公社运用板桥435艺文特区,结合地景、行动、装置艺术和影像,打造《梦外之境》;曾征战台北华山酒厂、淡水沪尾砲台、壳牌仓库、台南亿载金城、高雄旗津砲台等古迹的金枝演社,这次将在户外停车场,搬演《伊底帕斯王》。

本月特别企画将带领读者爬梳国内外环境剧场的生成与发展脉络,引介专擅环境剧场演出、最具代表性的欧陆与日本团队。同时,抢先预报国际剧场艺术节的户外演出节目,专访创作者们,一探他们对表演空间之于作品形式的思考。

广告图片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