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密。潘朵拉》排练。(贝克大叔 摄 差事剧团 提供 )
编辑精选 PAR Choice

《解密。潘朵拉》 在灾难之中寻找希望

一场东亚剧场连线 结合科幻叙事与神话人物

差事剧团新作《解密。潘朵拉》集结了韩国空间剧场、日本大提琴家坂本弘道、九天民俗技艺团的八家将展演,透过科幻叙事与神话人物的结合,探讨现代社会的发展主义危机。联合编导钟乔透过跨地理、跨世代共通的神话,不同背景的观众得以进入,与作品的主题相遇。这也是不让在地性闭锁于狭义本土的方法,而是将主题放置于世界之中思考。

差事剧团新作《解密。潘朵拉》集结了韩国空间剧场、日本大提琴家坂本弘道、九天民俗技艺团的八家将展演,透过科幻叙事与神话人物的结合,探讨现代社会的发展主义危机。联合编导钟乔透过跨地理、跨世代共通的神话,不同背景的观众得以进入,与作品的主题相遇。这也是不让在地性闭锁于狭义本土的方法,而是将主题放置于世界之中思考。

差事剧团东亚联合汇演《解密。潘朵拉》

9/2~3  14:30 台中国家歌剧院中剧院

INFO  04-22511777

刚跨过廿年、风格鲜明的差事剧团,近年的制作似乎有重返神话、取借科幻的取向,从结合神话人物与科幻寓言的《女娲变身》,探讨环境伦理与全球化资本主义的复杂纠葛,到「回到里山」文化行动,以墨西哥《水乡的传说》为底本,结合民俗的鼓花阵,满溢驱邪与祈福的仪式性,水是文明的开端,生命的河脉,流淌出一整个农耕社会的景观。

最新的制作《解密。潘朵拉》同样结合科幻叙事与神话人物,穿越神话时空与当代社会。为人类盗火的普罗米修斯化身少年P,被指派入世寻找潘朵拉之盒,产品设计师Sophie(潘朵拉)、骇客与富二代都是嫌疑犯,被囚禁在天神使者建造的四次元空间,可是他们同样是打开潘朵拉希望之盒的可能人选,遗失的潘朵拉之盒既诱惑又危险,又或者,遗失的不仅是一只盒子,而是在当代社会一再受到挤压的反抗之力。这场解密行动,遂演变为一场意识觉醒、集体寻找希望的战争。

云端犹如牢笼  神话亦能贴近当代

对联合编导钟乔来说,他近年取借科幻,与他对于发展论的批判性思考有关,如今社会陷入发展主义的泥沼,「现代化」再度变成一道魔咒,让人无法停下脚步反思现代化带来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网际网路全面覆盖生活甚至人类的未来想像,戏里提到的VR(虚拟实境),则是一项不断孳生使用者欲望的科技,意识想像的科技实现,带来的其实也是人性在现代化网络的跌撞与踟蹰。钟乔说:「云端的世界很容易让人觉得在里面可取得最高科技,但反而让人很快迷恋其中,在剧中把它(云端世界)比喻为四次元空间的牢房,探讨人的存在状态。」

至于神话,这是钟乔魔幻写实叙事风格的丰富来源,透过跨地理、跨世代共通的神话,不同背景的观众得以进入,与作品的主题相遇。这也是不让在地性闭锁于狭义本土的方法,而是将主题放置于世界之中思考。神话从来不是与当代社会无关的世界,「全球化资本主义发展到现在,灾难遍野,环境、贫富差距等问题丛生,已经到达临界点。国家不断转移资源给民间社会,其实没有比较好,因全球化落在底层的人,其实有自己的希望。」钟乔又说。「不断转移资源」背后主导的政治利益分配学,总体思想的匮乏,非人民主体的民主,究竟是强化还是弱化「国家—民间社会—人民」的体制,经过这几年社会动荡,是否仍以一个「问题」的型态存在?

连接东亚创作者  与民众齐聚歌剧院

别有意义的是,这一回的制作犹如一场东亚剧场连线,集结韩国空间剧场、日本大提琴家坂本弘道、九天民俗技艺团的八家将展演,固守民间的叙事位置,共同将民众的历史擦亮,示人眼前。联合编导田相培是韩国空间剧场的负责人,去年他将取材自二战后济州岛上发生的大屠杀「济州四.三事件」的《招.待》带来台湾演出,抽离写实的时空背景,以富有压迫、恐惧、社会行动意涵的意象与声响,及记忆与历史的斗争,展演一页冷战体制下的民众抗争史。

在这个作品里,台中出场限定,有如希腊戏剧歌队一般存在的九天民俗技艺团,则是将民俗技艺剧场化,开创「庙会剧场」的代表团体,这样的台湾传统民艺表演究竟要如何融入科幻文本、差事剧团的社会关怀,不免引人好奇。《解密。潘朵拉》的做法,将是不让九天表现惯常的阵头,而是尝试在这个基础上,转化为更具当代剧场样貌的表演。

曾说「大提琴不是我的乐器,是我的敌人」的日本前卫大提琴家坂本弘道,虽然与钟乔相识甚久,却很少合作,这次终于抓到机会,再度携手。他的音乐总能奏出人性内在的挣扎之声,在戏剧的行进之中拉开一道裂缝,让更多的事物跑进来,演化出更复杂的诠释样态。钟乔回想现场聆听坂本弘道音乐的初始经验,他把音乐的旋律性完全颠覆、甚至是毁灭掉,带来一种破坏性所创造出的反美学聆听。音乐团队上,钟乔也找了年轻的音乐人李慈湄、曾伯豪进来,为的是希望他们借此学习。

而我们别忘了,创世神话与天大灾难一向福祸相随,「希望」通常隐身于绝望之境。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不断维持「动态」的民众剧场

在台湾一般的文章、讨论中,台湾的民众剧场诞生于一九九○年代,钟乔自菲律宾、韩国修习民众戏剧后,在台展开相关工作起算。这里面的重要文本是巴西戏剧家波瓦的《被压迫者剧场》,波瓦从布莱希特的戏剧思想延伸,翻转出「观演者(Spect-Actor)」的意涵,简言之就是透过各种不同的剧场游戏与技巧,让原本只是坐在台下看戏的观众,也能上台变成干预演出的演员,从中将观演分明的演出时空转化为一个具有社会改革动力的预演行动。

从一九九六年差事剧团成立到现在已廿年余,台湾的民众剧场面貌已经愈来愈复杂,包括石冈妈妈剧团、台湾应用剧场发展中心、被压迫者剧场发展中心、木有枝剧场工作室等团体,都以各自的方式,实践民众剧场的可能。甚至回到八○年代、至今仍持续滚动、并未销声匿迹的「报告剧」,都有可能是重新讨论台湾民众剧场的历史资产之一。

因此,这里的建议方案是,不把民众剧场当成已定义的事物,而是不断与当代的剧场、社会、政治辩证,实践与理论也不断对话的动态诠释。(吴思锋)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