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喬
-
回想與回響 Echo
白犬島的戰事與日常
近年因研究關係往返馬祖多次。初踏上東莒這座島嶼,定位總在海上。從民宿老闆娘手中接過一張紙本地圖,試著從大坪前往大浦。地勢起伏雖大,整個城鎮的節奏卻非常適宜散步,眼前美得彷如上天恩賜的景致,會讓你忘記這裡曾長年籠罩在死亡威脅下;當你嘗試與此地長者聊天,你會發現這不是一次旅遊,所在之地是個終日等待戰爭發生的軍事遺址之島,每個軍事據點都像未癒合的開放性傷口,它被遺忘在國民義務教育裡的地理與歷史課本。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在矯正機構中,戲劇何用?
差事劇團長年以「民眾戲劇」為其藝術的根基,讓創作充滿各種身體的可能性,身體是經驗的容器,這些年來他們合作過農民的、災害後的、勞動後的身體,讓個人的故事透過「此身」直接而強烈的表達出來。自2014年開始,差事劇團更看見了另一種身體的樣貌那是「逆風少年」的身體,是體內騷動不安,外在卻被重重限制過後的身體。 在台灣好基金會的持續支持下,2014到2018年間,差事劇團與新竹誠正中學合作;2018年至今,則在彰化勵志中學展開,每年都有長達半年的戲劇教育工作坊,最後,會有一場校內的正式公演。面對少年矯正學校的少年與少女,戲劇課程的目的不僅在於讓學員發現身體的多樣性,更多的責任是在這趟陪伴的過程中,以戲劇的方式思考:「是什麼原因,讓這群孩子被社會邊緣化?」對此,藝術總監鍾喬經常以「三道門」的方式思考戲劇教育如同走進誠正中學總會通過三道重重的鐵門一樣,戲劇之於這些孩子的滲透,也像得通過三道門的試煉。 第一道門:信任的心房 鍾喬至今仍記得,他與誠正中學合作的第一年夏日,走進教室裡看到的景象:大男孩們各據一方站著,鐘響過後,沒人肯坐下,有個身上刺龍刺鳳的男孩率先開口:「老師,這麼熱是要怎麼坐啊?」鍾喬按捺著,沒讓氣勢被壓過,回應:「大家要坐下來,我們才能開始一些肢體練習啊。」另一人又挑釁似地回問:「肢體練習要幹嘛啊?你是老師嗎?」鍾喬反問,你覺得我不是嗎?對方上下打量一會兒,說:「頭上綁個頭巾,看起來像是賣黑輪的。」 課程其實已經開始了,就在這一來一往的對話之間。 「這些學生長期被壓制久了,若遇上一個老師,並未以權威與他們對話,心防就會慢慢被卸下。」鍾喬說。 要知道,這些學員起先根本不關心戲劇為何物,他們心底並不存在表演的意圖,因此戲劇教育的目的不在讓這些孩子成為一群好的演員,而在使他們打開心門、走出邊界,發現自己的身體原來有不同的可能性。「他們都是體力旺盛的青少年,我們今天若在一個空間中移動練習,一不注意大家就會開始跑步、扭打。這時候一味的制止沒有用,你要理解原因,問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有人說他覺得只是移動很無聊,這樣太安靜。好,我就反問,那你覺得什麼有趣?往來之間,彼此就開始建立起關係。」<
-
ARTalks
大地勞動嫁接大地震動:《梨花心地》「沒有影子的女人」的舞台顯影
編按:本劇為921震災後成立、以民眾劇場路線發展的石岡媽媽劇團創立20周年製作,回顧一路走來從傷痛中走來的生命歷程、女性突破社區環境限制自我成長的故事。
-
回想與回響 Echo
隱而辯:朝聞道,夕死可矣?
如果鍾喬的劇場作品往往具有想像革命的意涵,《范天寒》則是在後革命氛圍,一方面調度差事慣常戲劇元素(歷史事件與人物、反抗意涵、大合唱等),一方面衡量創作者自身、演員群與主事團體、戲劇主題之間距離,進行更向演員開放的排練方法,以含納先於排除的創作意識回應差事及舞台上涉及的這些歷史、這些表演的人,從而再結構。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解密。潘朵拉》 在災難之中尋找希望
差事劇團新作《解密。潘朵拉》集結了韓國空間劇場、日本大提琴家坂本弘道、九天民俗技藝團的八家將展演,透過科幻敘事與神話人物的結合,探討現代社會的發展主義危機。聯合編導鍾喬透過跨地理、跨世代共通的神話,不同背景的觀眾得以進入,與作品的主題相遇。這也是不讓在地性閉鎖於狹義本土的方法,而是將主題放置於世界之中思考。
-
藝號人物 People 差事劇團團長
鍾喬 走入民眾 走回自己
長期從事民眾劇場工作的差事劇團團長鍾喬,在這一條路上不斷地透過實踐與反思,從與亞洲各國的民眾劇場連線,因體會到亞洲各國社會的多樣性,而將關注拉回情境相似的「東亞」,更在九二一地震後參與台中石岡的社區劇場推動,由此確定了與在地社區結合的工作路線,從台西村、美濃等地,與民眾一起工作,讓民眾透過戲劇,發出聲音。七月底應邀至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演出的《回到里山》,鍾喬表示這是通過黃蝶翠谷及美濃反水庫運動的跨境地景、歷史脈絡與精神,運用儀式性的身體,製造一場文化行動。
-
焦點專題 Focus
政治永不缺席
從解嚴前後的一九八○年代起,台灣的劇場就瀰漫著批判政治與社會的聲音,甚至達到「遍地開花」的狀態,不管是小劇場或大劇場。後來雖因社會開放而使劇場的政治批判風潮稍歇,但創作者的自省也顯現在創作之中。隨著近期公民運動再起,以政治觀點思索社會議題的劇場氛圍也似乎開始重新復甦。
-
藝視窗 News
環球劇場推《哈姆雷特》兩年環繞世界
【台灣】 第33屆行政院文化獎即日起受理推薦 第33屆行政院文化獎即日起展開推薦受理作業,至102年8月23日止。行政院文化獎是由官方主辦、國家最高之文化獎項,表揚國內外傑出文化人士的終身成就。文化部成立後首度以新業務職掌的大格局辦理行政院文化獎得主遴選作業,舉凡:文學、電影/影像、美術、工藝、博物館、文化資產、音樂、戲劇/戲曲、舞蹈、歷史、文化創意產業、流行文化等,均涵括在受獎人提名範疇內。 行政院文化獎評審作業過程,除經提名人以書面提名外,尚須經提名委員以外三名委員審查同意,提出全體委員會議,經三分之二以上之委員出席及出席委員四分之三以上通過後,報請行政院長核定。受獎人除可獲頒「文化獎章」及獎金外,文化部亦規劃推廣活動以表彰其在文化領域之成就與貢獻。 合於條件者,請備齊相關表件,經由符合資格之提名人以書面具名推薦,逕寄100臺北市中正區北平東路30之1號,文化部綜合規劃司吳佩璇小姐收,電話02-33436355。推薦提名規定及書表參文化部網站www.moc.gov.tw。 「舞在一起.觸動城市工作坊」招募學員 由臺北市文化局主辦的「舞在一起.觸動城市工作坊」,即日起展開學員招募。該活動從引導身體觸感及認識身體結構出發,透過遊戲過程,帶領學員體會「接觸即興」的魅力,開發肢體律動,共同以街區印象和五感能量進行創作。 活動將由黎美光、于明珠、鄭伊雯、許程崴、余彥芳、洪紹晴等授課,時間為9月1日與8日兩天晚上6點到9點,地點在新北投七一園區大排練室。活動全程免費,為確保報名者權益,報名時需先繳交500元保證金,於活動結束後退還。學員須完成兩堂學習課程,並於9月15日於台北街角與古舞團一起表演工作坊成果。活動詳情可參網頁www.cityyeast.com,或電洽02-25792528。 北市文化局「表演藝術專案補助」即日起受理申請 為因應105年「臺北藝術中心」的啟用,今年首度開辦的「表演藝術專案補助計畫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以色列導演
紀.阿隆 行旅人間 挖掘演員的真實
以色列導演紀.阿隆(Gil Alon)應差事劇團之邀,於今年八月來台駐村,主持「靈與動之間工作坊」並執導差事新製作《看不見的村落》。他為韓國Shiim劇團執導的《柔光照耀的房間裡》,曾來台公演兩次,深受讚譽。集演員、歌手、導演、禪學講師等身分於一身的他,並在學理與實踐的融會貫通下,發展出一套以演員的即興作為基礎,發掘「真實」、進而帶出表演質地的方法,從而在亞洲各地留下一道道深耕痕跡。
-
藝號人物 People 日本帳篷劇編導
櫻井大造 將棄置在社會底層的聲音,帶到帳篷之中
一九九五年,櫻井大造通過「民眾劇場」的跨國網絡,與台灣「差事劇團」的鍾喬認識,促成了一九九九年在三重橋下的帳篷演出,並種下了大造日後以台灣作為帳篷戲劇活動據點的契機。十年來,帳篷劇場這個從日本移植而來的「劇種」,在台灣落地生根,發展出自己的軌跡,櫻井大造也另成立「台灣海筆子」,作為亞洲帳篷行動的台灣分支,與日本「野戰之月」遙相呼應。對櫻井大造而言,帳篷劇場是為「為了社會底層民眾發聲」,並強調要將「被棄置在社會底層的不為人知的聲音,無法具象化的記憶,帶到帳篷之中」。
-
特別企畫 Feature 差事劇團
從生命經驗觸發社會關懷--台灣「民眾劇場」老字號
鍾喬在民眾戲劇的許多經驗是來自於第三世界國家,抑或是從閱讀所得來,對於拉丁美洲、歐美社會的民眾戲劇想像,當時他就希望可以把這些經驗放到台灣社會。但他發現台灣並不如歐美社會這類第一世界國家,但也不是像第三世界國家,恰好是夾在中間。因此,在工作方法上,要讓年輕一輩人感同身受於社會性的壓迫,須從個人或家庭的被壓抑經驗出發,找尋到轉折點,這就是十來年「差事」在民眾戲劇工作上的重要經驗。
-
戲劇 用那卡西歌聲 唱出布萊希特的革命精神
差事劇團十年 《敗金歌劇》戲謔台灣亂象
在這個價值混亂、道德淪陷,「有料可爆、有利可圖」的時代,布萊希特的劇作《三便士歌劇》啟發了鍾喬,延伸出諷喻金錢社會、政治貪腐的《敗金歌劇》。本劇以喧騰一時的「高捷事件」為本,特別請來音樂人鄭捷任及黑手那卡西工人樂隊擔任歌曲創作,以濃厚台式曲風,唱出布萊希特的革命理想。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差事劇團《敗金歌劇》
布萊希特逝世多少週年不是重點,劇名是否涉及對《拜金小姐》的反諷也無庸揣議。從十八世紀英國《乞丐歌劇》到二十世紀德國《三便士歌劇》再到二十一世紀台灣《敗金歌劇》,只是證明了每個時代的邊緣階層都有冤要伸、有歌要唱、有戲要搬。布萊希特給經典改頭換面從不手軟,演他的經典而不效法其手段,豈不被他笑煞?回頭看看,能夠抓緊台灣社會脈動的劇場,並非絕無僅有,但不流於悶鍋仿諷、不止於運將口舌,而能出以全面的社會觀察、伴隨痛快的歌舞娛樂,捨差事其誰!這一回,編導鍾喬擺明了左批中產小市民的自大盲目心態、右踢媒體和政客互相操弄的共犯結構,果然深得布氏反骨真傳。布萊希特向來就不在學院,而在市井、在劇場、在酒吧中間。差事一直在這些據點戰鬥,也越來越能夠掌握出擊的力道。盼他們這回能螁盡知識份子的言語和文藝中年的感傷,尋回市井旺盛的生命活力。讓台灣劇場可以無愧這個變化多事的年代,留下美好而深刻的藝術證言。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與電影導演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難以言喻,台灣Faust
《台灣Faust》行動計畫是兩年前,由日籍劇場導演櫻井大造提案發起,與台灣劇場工作者鍾喬與王墨林等合作的帳篷戲劇作品,於今年三月廿三日到廿八日,在台北文學森林公園預定地(同安街109巷紀州庵旁空地)演出。 一九九九年,櫻井率日本劇團「野戰之月」,在三重市的河岸公演了帳篷戲劇《記憶的月臺》,其後櫻井舉行了自主稽古戲劇工作坊,另外參加了秦kanoko舞蹈公演等,通過各種方式,與台灣的劇場工作者一起走到現在。 不同於在室內劇場空間的演出,帳篷戲劇参與者強調全程的參與,從搭建作為劇場的帳篷,到排練、演出、生活以致於演完拆帳篷,但創作的發生可不僅只於此。這次演出的《台灣Faust》計畫開始於二○○三年,以探索新的公共性、帳篷戲劇和民眾身體的表現可能性為計畫起點,共有超過四十位成員參與。 前後五十名台日兩國各階層人士費時兩年,企劃、排演、縫製戲服做道具、埋鍋造飯,還搞活動舞台自搭帳篷,不拿分毫贊助,選在老社區陋巷空地連演五場夜戲。 能說什麼?就一句:藝術是深層的反省形式;不接受威權的兜售和宰制。大夥兒自力更生,尋求推展生命的可能,形塑足以全然獨力反思,進而批判的能量。 夜涼如水,演員毛細孔迸設底汗水濺濕了相機鏡頭。不敢稍懈拭淨,深恐難以言語說清這齣長戲底頑強生命。
-
戲劇
實踐文藝的創作方法問題 鍾喬《潮喑》觀後
正是鍾喬極欲訴說其作品中的意義的劇場敍述,吸引著觀眾集中了所有的注意力觀賞,從而感受到劇場奇妙的魅力和說服力。我自己則感覺到鍾喬充滿熱情地想要向觀發言,而且雖然不若傳統現實主義那樣直截地被傳達劇作者的思想和意義,但既使吉光片羽,經過作者富於實驗意識的重組的重要的思想意象,還是強烈地撩撥了我的思維,這是無庸置疑的。
-
專題
翻轉迭變,只問何為自我
與台灣小劇場生命結合的王墨林,外求社會的改革,而所謂葛氏訓練體系者,則傳授嚴謹的内化;前者毫無章法,鑽研槪念與現象;後者體系完整,集中内省與能量。在兩者變與不變之間,其實都在追求一個存在的源頭:自我。
-
研討會
打開應用戲劇的新視野
隨著社會發展的轉趨多元,今日的戲劇實踐,不再僅僅是「純粹」、「藝術」、「菁英」或「中產階級」所能夠涵蓋的了。「應用戲劇」的理論、實踐、可能性與瓶頸,都應該被更廣泛地關注與討論,以增加其能見度,並吸引同好者共事。
-
台前幕後
金融風暴裡的吶喊
從參與者人數、活動時間,以及巡迴公演國家來看,即將於這個月抵達台灣演出的第三屆「亞洲的吶喊」一行,似乎是歷屆以來規模最小的。 這次共有來自香港、南韓、孟加拉、巴基斯坦、日本、台灣、菲律賓,以及寮國等八個亞洲國家地區的八位演員參加,一月十九日起在菲律賓進行密集排練,三月初在馬尼拉CCP(菲律賓文化中心)的小劇場演出一場,三月八日抵達「唯二」的演出國家--台灣。 據台灣組織者鍾喬表示,爲了有效率地進行排練工作,這次「亞洲的吶喊三」與過去兩屆稍有差異之處,是組織者在活動開始前已先擬好一份劇本大綱,確定了「亞洲共同命運」的主題,再由參與者於排練時加以修飾豐潤;而這項共同命運便是對去年夏天起,席捲亞洲多國的金融風暴,在各個國家造成的衝擊和文化挫敗的省思。 此次副名爲《夢迴亞洲街》的演出,主要將藉由一則大樹女神Kali(象徵母體文化),與巨鳥Minokawa(象徵販賣夢想者)在「亞洲街」搏鬥的神話故事,譬喩傳統文化與古老智慧,在面對城市化發展的富有社會時,所遭遇的種種衝擊,以此諷喩亞洲社會在現代化迷思裡,依偎第一世界價値觀的羽翼下,逐漸喪失原生文化的厚實力量與自主性發展。 這齣寓意嚴肅的主題演出,除在菲律賓表演一場外,重頭戲將放在台灣之行上。滯台爲期兩個禮拜的活動期間,「亞洲的吶喊三」一行人將在台北的國家劇院實驗劇場演出一場,接著在「差事藝文中心」的小劇場演出兩場,並舉辦由日本、孟加拉、巴基斯坦、菲律賓與台灣等國家的演員所主持的六場交流工作坊,工作坊內容則有舞踏、京劇身段、廣場劇等各國傳統表演的敎學,所有工作坊皆開放有興趣的劇場工作者、社區工作者及一般民衆報名參加。 除此之外,爲配合三月「差事藝文中心」開幕的慶祝活動,也將有本地的表演者如觀子音樂坑的演唱、張釗維的紀錄片發表以及創作社團員江世芳的個人戲劇創作,在「亞洲的吶喊三」來台期間共同演出。 文字|賴淑雅 劇場工作者
-
戲劇
叫「政治劇場」太沉重!
小劇場的演出常令人感到「有身無聲」,無法妥善處理台詞,影響了角色的塑造。如何將意念、口號與理想實際化成劇場語言,是觀衆對劇場工作者「挑剔」但「迫切」的要求!
-
特別企畫 Feature
劇場中的台灣史
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推出的《紅旗.白旗.阿罩霧》,除了以台灣史爲題材以外,其中涉及了歷史、劇場美學、語言、民俗素材的運用等問題。在以下的座談會當中,製作方面及劇場界的人士以此劇爲出發點,對劇場如何處理台灣史、民俗素材、等議題提出許多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