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王嘉明编剧,并与鸣海康平共同执导的《1984,三姐妹一家子的日子》衍生自乔治.欧威尔的《1984》与契诃夫《三姐妹》,王嘉明从监视、以及由家庭亲密衍生出的牵制关系,拉出了一条主线。为了体现与当代连结的监视关系,《三姐妹》时空被搬移到近未来,网路、视讯、针孔摄影无所不在,但戏的场景却延续《三姐妹》的设定,一直坐困家中,内、外的两种压迫,突显了监视的本质。
莎妹剧团《1984,三姐妹一家子的日子》
2017/12/29~30 19:30 2017/12/30~31 14:30
台北 水源剧场
INFO www.facebook.com/swsg95
莎妹剧团与日本第七剧场导演鸣海康平之间为期三年的交换计划,已然进入了第二年。去年十一月,他们交换了一名演员、各自改编一部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小说、分别制作了《地下室手记》与《罪与罚》。今年,他们将两团演员平均地混搭进同一个舞台空间,展开身体、声音交换与揉和的碰撞。那便是由王嘉明编剧,并与鸣海康平共同执导的《1984,三姐妹一家子的日子》。
《1984》与《三姐妹》 监视与牵制的主线
从文本来看,乔治.欧威尔的反乌托邦经典《1984》与契诃夫《三姐妹》,究竟要从何处融合起?王嘉明从监视、以及由家庭亲密衍生出的牵制关系,拉出了一条主线。在《1984》中,温斯顿.史密斯(Winston Smith)为了反抗老大哥,试图逃离监视,在日记里写下自己真正的想法。那是场从思想监控里试图逃脱出来,迎向自由的踽踽独行。而同样是不自由,《三姐妹》中监控著角色们的不是政府,而是来自身边最亲近的彼此,以道德与亲密关系为武器,展开的一场牵制;还有当代生活中,主宰一切生活所需的财团。
为了体现与当代连结的监视关系,《三姐妹》时空被搬移到近未来。网路、视讯、针孔摄影无所不在,但戏的场景却延续《三姐妹》的设定,一直坐困家中。内、外的两种压迫,使监视的本质很容易在台上被突显出来。在诠释文本的过程中,鸣海康平最后决定以《三姐妹》的伊莲娜为核心,展开这则监控的故事,作为凝聚方向。关于监控在当代生活的体现,王嘉明说,人际关系里那种带道德色彩的箝制,其实无孔不入。捷运上的博爱座,永远能腾出一份尴尬的空缺,便是最好的证明。此外,当今主要的监控来源也不再是国家,而是网路、以及对我们总是充满好奇的财团。因此《1984》里三个大国在这次作品中,也将以三大企业的形式呈现,带给角色们更多的便利、同时带来更多来自暗影里的目光。
圆形舞台空间 突显无止尽的窥看
合作过程中,鸣海康平对空间的想法,与王嘉明的剧本创作展现出高度契合。舞台以圆形呈现,在监控主题下,带给人赤裸之感。圆形的空间,仿佛正迎接一场无止尽的窥伺,让不自在的氛围在故事里蔓延开来。
有了去年的合作经验,这次两团演员在声音、肢体、与表演的融合上,渐渐找到能共享的韵律与节奏。而风格严肃的鸣海康平,与力求诙谐、轻松的王嘉明,在第二年里也开始磨合出更紧密的默契。从创作上的平行进展,宛如同窗;到对作品的协力思考、擦出火花;等《1984,三姐妹一家子的日子》演完,三年交换计划也就正式过半,但彼此的合作默契及接连尝试所带来的失败、颠覆与创造,却正在最如火如荼的阶段,也将是段持续深化、不断发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