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培养下一代的创意思维与开发未来能力,柏林各艺文机构莫不卯足劲进行艺术教育。「艺术欣赏的年纪,愈早开始愈好!」是柏林艺术家的共识,透过制度与资源的支持,在「量」上面已有相当成绩,但「质」的追求更需要人才与研发,多样型态的体验性亲子节目、贴近生活的节目企画,是让市民更愿意参与的关键。
二○一八年开始,含三家歌剧院与所有交响乐团在内的柏林艺文机构,均完整设置教育部门,建立完善艺术教育体系,且透过双倍补助款支持各机构多元运用于扩展艺文欣赏人口。但事在「人」为的艺术教育,其实更大的挑战是:如何有人才策画精致节目,将触角扩及社会各阶层并持续发酵?如何在所谓的前瞻计划上获得机构的全力配合,成为「开发未来」的先驱?柏林现在正朝著为下阶段健全化的艺术教育积极迈进中,若大人现在不做,就怪不得网路占据孩子成长的养分。
「艺术欣赏的年纪,愈早开始愈好!」是柏林艺术家的共识。柏林市拥有三百七十万居民,二○一七年人口成长超过六十万,移民人口占三分之一,四十三万十五岁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1%,5%学龄前城市小居民,常在游戏中迸发出与艺术家异想天开、如出一辙的点子,种种数据说明:不管是为文化素养打根基或继往开来,开创新型态节目都是迫切需要的。
一切规划 从「生活」起步
跨越既有模式,不计成本尝试,常令人津津乐道,但精致创意的节目很少会从同一团队中再生,其原因不外乎过程费时费力,得不计成本赴汤蹈火。根据近十年研究统计,既使演出多如繁星,每场的座位提供,仍远不如需求,因此市场持续蓬勃发展。经济上,票价必须是一般生活的平价支出,目前90%甚至至少75%制作成本,均获补助。如交响乐团或歌剧院的亲子音乐会,孩童票价在四到八欧元(台币一百五十至三百元),成人在十二到十五欧元(台币四百至六百元)间。花六百块就能一大一小共享艺术,让看表演成为家庭活动的理想选项,而也是柏林企盼以艺术弥平贫富悬殊的理想之一:未来的艺术人才与艺术欣赏人口该趋近于全民化。
节目的制作以生活艺术和便利家庭为纵横思考。纵向上,节目规画须符合家庭需求,如给学龄儿童的节目,同时有幼龄手足的平行保母规划,配合父母的接送时间,或平行提供父母的同主题讲座,都提升居民参与的意愿。横向上,将生活可触及的主题再活化。如柏林广播交响乐团(Rundfunk-Sinfonieorchester Berlin)规划每两年举办一次「体验音乐会」,一天的行程上午十点到下午四点进行集训,接著孩子与音乐家一起演出九十分钟,主题为「水上音乐会」:九位音乐家,十位工作人员,让七岁以上的孩子透过自己的乐器,探讨水声的可能,然后合奏出水声的想像;同时父母也可以在音乐会前,参加相关导聆,认识作曲家笔下的溪流、浪涛、莱茵黄金,或美人鱼及水精灵的异想世界。这样的引领模式已成表演艺术的新需求,被动式的听与看,显然不足以激励孩子,他们最好能从「做」中实践开展想法,于是「经验」一场表演艺术,「过程」才是重点,于是「做」成为亲子节目的明确手段。
完整政策配套 打造艺术未来
要让优质节目不只是惊鸿一瞥,而是要能作为艺术圈的领头效果,须仰赖完整的同侪力量。德国将近廿年的艺术教育,绝非单打独斗。柏林有二百卅八家剧院, 二○一五╱一六这一季就制作了两万四千场亲子节目,观众超过三百万,尤其是近年柏林独立剧团的演出,彰显其亲子节目的精致化,其背后已有工会、有艺术家社会保险、研究机构、美学学者及充裕的政府资金补助,也仍持续慢步寻找探索。相关工作者须在经验中累积、听见孩子的声音,创造符合这个年龄层的独特综合艺术,柏林现阶段也还在实验过程的当下。于此同时,相关单位不仅培训艺术家也培育师资,让艺术工作者朝全方位进修,并透过各方学者的研究统计,不断调整、督促政策经费的分配,并随时探问:艺术教育部门,如何持续性的支持表演艺术?一步步细琢亲子节目,不只是城市生活幸福的起点,更是「开发未来」的基石,开始做,就会有更清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