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法国凤凰剧院之邀,两厅院驻馆艺术家Baboo与编舞家刘彦成在去年底参加了该剧院举办的「选个真实片段,再辗转相传」工作坊。工作坊由创作组织「友善制作」两名创作者和两位行为艺术家策划,以法国哲学家莫杭的论述为基础,带领学员探究创作思想的流转及集体脑力激荡的成果。借由取材自真实的元素,此次工作坊透过共同的讨论与分享,让创作者了解自己的思考路径。
所有艺术创作皆来自真实生活,但艺术家如何从日常片段中汲取灵感?他又怎么把实际经验或物件幻化为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在他将真实材料转化为作品的过程中,他是否被现实环境所影响?当艺术作品在观众眼前呈现,它是否促成另一种真实的体验,它是否唤醒了观者曾经历过的实际情境?也许有些人觉得,会提出这些问题的人其实只是小题大作、钻牛角尖。但如果艺术家真正诚实地面对创作,他不可能不去注意这些疑惑。创作者该如何区分真实和艺术的分野?他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重新处理现实的材料?他要如何为观众创造出难忘的真实体验?二○一七年底,来自台湾的两厅院驻馆艺术家——导演Baboo,与编舞家刘彦成,获法国凤凰剧院邀请,与来自各领域的艺术家们一起用实际创作来探索这些富有哲学思想的疑问。
把个人想法当作是思考客体
「选个真实片段,再辗转相传」(Prendre des morceaux de réel et les faire passer)是由「友善制作」的两名创作者和两位行为艺术家共同策划的工作坊。他们试图以法国哲学家莫杭(Edgar Morin)的论述——《方法》第四卷《思想观念:生境、生命、习性与组织》La méthode - les idées, leur habitat, leurs mœurs, leur organisation(注)——为基础,带领学员一起探究创作思想的流转,以及集体脑力激荡的成果。此次工作坊之目的不在于专业技术的传授,而是借由共同的讨论与分享让创作者了解自己的思考路径。它就像是一系列训练哲学思想的课程:把个人想法当作是一种思考的对象或客体,并经由交流、辩论的过程观察它的质变。尽管这样的说法相当广泛,但工作坊的过程就像是在筹备一出制作。无论是导演或编舞家,演员或舞者,还是设计群,所有参与演出的人必须在排练时表达自己的想法,再与他人沟通。众人的智慧会带给他全新的灵感,提供他另外一种思考的方式。最后,他再汇集所有人的意见,发展属于自己的创作。
在内涵与形式之间探索思想路径
在工作坊开始前,每个人必须准备一种取材自真实的元素,无论它是人、物件、感受或经验。它可能极为明确,也可能非常模糊;它可以表示自己的独特性,也可以与自己完全无关。一开始剧院提供的范例让人有点摸不著头绪:爱国心、十欧元的零钱、巴黎市、出汗的手、兄弟、街上洗衣店的灯光……的确,导师们采取极为开放的态度,让大家自行选择。借由自主性的筛选,他们希望参与者能够对自己提出以下的问题:「我们希望透过什么样的东西,跟他人一起分享真实?」对他们而言,这涉及到每个人思考的喜好与欲望。「要如何让把私人的爱好与欲望当成一种工具,观测思想运行的过程与张力?」这就是整个工作坊最重要的课题。
为了处理这样形而上学的提问,他们把工作坊的主轴分为两个方向。一方面,他们从内在核心出发,让学员们寻找并意识到自己依据何种理论去建构论据、使想法成形,以及用哪一种思考方式去探索、处理真实素材。另一方面,他们也著重创作形态:这些材料有没有一些明显的特色,可以用来发展具有表现力的形式?在内涵与形式的交替之间,他们希望带领学员们一步步融入创作的乐趣中,并且找到属于自己的工作方式。
想法的接力循环
为期六天的工作坊就像是一场接力赛。除了第一天和最后一天,其他四天的工作内容分别由不同的老师负责。对学员来说,每一天都像是全新的开始。他们得迅速地转换思考模式,适应完全不一样的教学方式。此外,学员们也得互相交换素材。从第一天开始,他们就要诠释别人的真实元素,到了最后一天才回收自己事先准备好的题材,将其发展成一个小型演出。换句话说,尽管每一件材料背后隐藏著某种特定的个人因素,但经过四次转手后,它逐渐变成了一种具有可塑性的有机素材。这样辗转相传的方式不但能够使学员们认识彼此的想法,也能让他们保持一段距离,用客观的角度重新观察、处理自己选择的真实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