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文业界组织「文化同行」在预算出炉后举行问卷调查,图为该活动宣传意象。(文化同行 提供)
香港

财政预算支持大湾区交流 艺文界忧为人开荒、忽视本土

新年度香港财政预算案公布,可见政府在许多地方投入资源,文化界亦然,但就内容看来是在原来的资助框架下投入资源,但对外在环境的问题与困境却是助益有限;另方面,预算中有一亿四千万拨款支持表演团队及艺术家到大湾区交流,「大湾区」指由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多个城市组成的城市群,在艺文业界组织「文化同行」的意见调查中,不少人对此存有在隐忧,更担心创作受限。

新年度香港财政预算案公布,可见政府在许多地方投入资源,文化界亦然,但就内容看来是在原来的资助框架下投入资源,但对外在环境的问题与困境却是助益有限;另方面,预算中有一亿四千万拨款支持表演团队及艺术家到大湾区交流,「大湾区」指由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多个城市组成的城市群,在艺文业界组织「文化同行」的意见调查中,不少人对此存有在隐忧,更担心创作受限。

香港特区政府早前公布二○一八/一九年度财政预算案,财神爷在很多地方都投入更多资源,虽然难以处处尽如人意,但今年投放在文化界的资源,也的确让不少业界朋友特别关注,常常说「不足」同时也没有必然的承诺,今年财源滚滚让大家也似乎满怀期待。

在原来资助框架下  投入资源

不过从预算案所提出的内容看来,是在原来的资助框架下去投入资源,对一些在原来框架下已经拥有一定资源的团队来说当然是欢迎的。如以「每年增拨五千五百万元,支援九个主要演艺团体、香港艺术发展局资助的中小型艺团,以及增加康文署场地伙伴计划下中小艺团的资源」作为支援艺团和艺术工作者的策略。事实上这个饼看似是多,但分起上来还只是饼碎,同时相对缺乏资源的中小型团队亦未必会分得最多,他们长年为资源挣扎的处境由很多因素造成:包括独立场地发展疲弱、节目数量多而观众不足、艺术工作者薪酬低等等。

这些核心的问题不是在原来的资助框架下增加一点资源就可解决,是业界之间在依赖这些资源的同时,资助以外的环境是否有足够的条件和空间,让团队及其作品可以找到市场和独立营运的可能性,这需要长远与策略性的思考,相对来说,增加现有框架的资源就相对省力,也皆大欢喜。另一方面,向香港艺术节协会这个有四十六年历史同时相对有条件争取商业和私人支持的机构增拨四千万元,「以支持艺术节委约本地艺团和艺术家创作和演出」,和以两千万元扩展其实极需要检视的社区文化大使计划,也是政府相当「便捷」的做法;剧场工作者要独立找到生存的条件其实更不容易,在香港这个边缘城市,生存上的自主性其实牵涉到更复杂的创作自主问题。

同时,就场地这一点,在预算案中也可看见,大量硬体的落成将会是未来会面对的问题,政府在投入更多建设场地的同时,也未必同时为民间或另类场地的发展松绑;政府场地的规则局限著表演团队和作品的发展,未来业界更只能倾向在官方场地演出。诚然,香港场地是过多、过少或分布都是要研究的课题,另外,则也须思考场地性格的建立与其用途的重点。

赞助大湾区交流  存在隐忧

不过引起艺文业界组织「文化同行」更关注的是文化交流的资源,其中有一亿四千万是拨款支持表演团队及艺术家到大湾区交流,「大湾区」是指由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肇庆、惠州和江门组成的城市群。「文化同行」在预算案公布后,随即进行网上问卷调查,数天有超过八十位跨界文化工作者回覆,八成表示「近八成回应者指未有计划到大湾区发展」,也担心遭到政治审查,可见这个开荒计划对部分业界人士来说存在隐忧,也有人认为为何不是先发展本土文化而要为他人作嫁衣裳。目前业界对大湾区的了解也诚然不多,当地文化建设、观众版图和参与艺术活动的集性也没有相应的研究,加上交流拨款比例之大,另人怀疑「是政治决定」;不过,香港本土观众版图的开拓,也是必须要面对的议题。业界的挣扎与取舍,看起来并不容易。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