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YOUSIC的演出舞台,取自「跨界大龙凤艺术节」网站。(Augustin Rebetez 摄 香港艺术中心 提供)
香港

香港艺术中心跨界策展 多元感受作品打开观众视野

香港剧场近年跨界制作不断,独立场地也尝试挑战传统剧场想像。香港艺术中心今年推出的「跨界大龙凤艺术节」有「跨媒介、表演形式」的主题,也「著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多元化感官体验」、「了解艺术与生活关系」,如瑞士艺术家、音乐家及导演Dimitri de Perrot除了有在商场中的艺术装置,也有MYOUSIC演出,于「在」与「不在」之间探索生活、剧场、艺术的虚与实。

香港剧场近年跨界制作不断,独立场地也尝试挑战传统剧场想像。香港艺术中心今年推出的「跨界大龙凤艺术节」有「跨媒介、表演形式」的主题,也「著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多元化感官体验」、「了解艺术与生活关系」,如瑞士艺术家、音乐家及导演Dimitri de Perrot除了有在商场中的艺术装置,也有MYOUSIC演出,于「在」与「不在」之间探索生活、剧场、艺术的虚与实。

近年香港剧场常常谈跨界,邀约不同范畴的艺术家参与创作,为剧场带来更多不同可能,让舞台这个看来已有既定想像的空间产生更多不同意义。事实上当代剧场在空间上的定义早已经十分流动,即使在传统空间内演出的作品,亦不断挑战对剧场的想像。香港大部分表演场地属政府管辖,因应各式各样不同活动的需要和密集的节目,即使创作人有想法亦难以实践。

独立场地的灵活性是进行这些尝试的重要条件,香港艺术中心一向有这种优势,以往亦主动与不同艺术界别的创作人探索空间的可能性,这也包括不同领域的观众也可以尝试跨域拓宽。该中心近年主导策划的表演艺术节目在独立音乐方面受到较多关注,去年与“project roundabout”合办的三年计划第一炮《谎言》叫好叫座,资深演员加上当代法国文本,让观众对中心的未来策划的剧场节目有所期待。

在与不在间  探索生活与剧场

今年「跨界大龙凤艺术节」则完全是另一道剧场风景,有「跨媒介、表演形式」的主题,也「著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多元化感官体验」、「了解艺术与生活关系」。因此艺术节亦不只于在中心的空间内展演,如由瑞士艺术家、音乐家及导演Dimitri de Perrot创作的艺术装置UNLESS就在一个商场内展出,观众可以随意选择进入的角度和时间。除了这作品外,艺术家也在中心的寿臣剧院创作同出一系的MYOUSIC,这是一个「以不同声音和灯光互动的演出」,在「有」(presence)和「无」(absence)之间探索生活、剧场、艺术的虚与实。

部分剧场观众席的位置已经设定了一些声音和灯光装置,它们有些看起来像未开的莲花,观众可以选择在较近装置的位置观赏,当声音由这些装置发出时会有相当不一样的经验;这也模糊了「观众席」与舞台空间的界线。作品扣连「在」(presence)和「不在」(absence)的概念,当观众在座位上「听」到是音乐会开始前,各种在舞台上预备时会发出的声音,想像在现实的剧场里即将要进行的一场古典音乐会,但明明「看」不到任何相关的「在」,却又在感官上把这些「不在」的元素各自进行建构;艺术家亦探索声音在剧场这个密闭空间所产生的层次,通过装置,让观众同时产生很多不同的冲击。

声音混集交融  触发观众思考

有些声音是来自日常空间的,如马路上的交通,有些则是和剧场空间有关的,如音乐会开始前的咳嗽和低语,有些则是没有熟悉指涉的声音,这样混集的交融进一步让观众思考「在」与「不在」的对位。我看的一场,旁边观众低语时刚好装置正发出低语的声音,一时之间虚与实产生了有趣的扣连,亦让整个空间充满诗意。不过作品后段的发展则主要是舞台上以敲击为主、实实在在的表演,而舞台一旁用绳吊著、有灯光装置的铜钹,在解开后回荡在舞台上所发出的由强转弱的碰撞声,与其摆动的动作和姿态实在是意想不到的诗意惊喜,然而两者过于极端的对照,却不免涣散了原先建立的氛围。不过,香港艺术中心的尝试可取,也打开了观众对剧场表演的视野。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夏佑体验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