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日君再来》由杨忠衡(右)与李哲艺(左)联手打造。(林韶安 摄)
企画特辑 Special

婉约歌声相伴 说当年的新北女性故事

邓丽君经典歌曲音乐剧《何日君再来》

由广艺基金会执行长杨忠衡与作曲家李哲艺联手打造的《何日君再来》音乐剧,从剧名就知道与一代歌后邓丽君有关,但不是述说她的生平,而是透过她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述说在台湾经济起飞前的七○年代,三位住在新北市的劳动女性的故事。在那个庶民普遍并不富裕的时代,文艺片给大家情爱归属的幻想投射,邓丽君则让大家有实践梦想的勇气与自信,杨忠衡表示,「这出戏要献给那个曾经有梦的金色年代。」

由广艺基金会执行长杨忠衡与作曲家李哲艺联手打造的《何日君再来》音乐剧,从剧名就知道与一代歌后邓丽君有关,但不是述说她的生平,而是透过她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述说在台湾经济起飞前的七○年代,三位住在新北市的劳动女性的故事。在那个庶民普遍并不富裕的时代,文艺片给大家情爱归属的幻想投射,邓丽君则让大家有实践梦想的勇气与自信,杨忠衡表示,「这出戏要献给那个曾经有梦的金色年代。」

2018新北市原创音乐剧节

《何日君再来》邓丽君经典歌曲音乐剧

9/7~8  19:30

9/8~9  14:30

新北市艺文中心演艺厅

INFO  03-3272345转12570

即将于今秋九月在新北市原创音乐剧节演出的《何日君再来》,是广艺基金会受新北市文化局委托邀请制作,以华人地区最具代表象征性的一代歌后邓丽君歌曲贯穿全剧,故事聚焦七○年代的台湾,以三位为了打拼生活聚集在新北的劳动女性主角,从个人映照社会经济及政治状况的变迁,再现那段产业转型造就经济起飞的前夕,人人心中有首邓丽君陪伴度过漫漫长夜的转型世代风景。

透过她的歌  聚焦大时代的共同回忆

当东亚经济狂飙之时,华人社群最广为人知的艺人便是邓丽君,她的歌喂养幼龙长成精壮结实的小龙,让小龙有底气自称为群龙之首。其实,《何日君再来》原唱并非邓丽君,国民党初领台湾时,曾因曲名谐音「贺日军再来」而被长期列为禁歌,海峡对岸的共产党则认为「人生难得几回醉╱不欢更何待」的歌词带有半封建殖民的堕落生活意味而封杀此曲。两党不明说,但有志一同地把这首歌埋藏起来,却在日后被邓丽君传唱成千古名曲。也许因为词句符合大时代被迫接受悲欢离合的庶民心理,也许邓丽君歌声穿透力实在太强,温柔婉约的清甜嗓音包覆著她不畏圆梦的执著勇气,不只金马前线拿她的歌作为向对岸大声播送的心战劝降曲目,甚至如今仍可在东南亚某个穷乡僻野的工厂闻听歌后低回吟唱,邓丽君成了大时代下华人社群难以抹灭的共同回忆。

广艺基金会执行长杨忠衡是《何日君再来》音乐剧幕后最大推手,自认个性念旧的他,对保存历史文化有独到的坚持信念,从李泰祥、张雨生到邓丽君,期待透过演出让歌曲再次重生。杨忠衡邀请老班底李哲艺担纲作曲,两人同是听邓丽君长大的五年级生,都执迷于历史的重新挖掘并赋予不同的诠释观点。

起初,受邓丽君的三哥委托,李哲艺以邓丽君为灵感写就《金色年代台湾梦》小提琴协奏曲,后因杨忠衡于基隆制作《旧情绵绵》音乐剧票房口碑皆佳,遂生为每座城镇量身打造专场音乐剧的计划;碰巧新北市邀约团队创作音乐剧,两人想起邓丽君出生、成长到埋葬皆在新北市,以她为题似乎是最佳选择,「小时候我不相信『大陆有老邓,台湾有小邓』这句话,想说大概是台湾人自我安慰的借口,但我日后去中国一提到邓丽君,大家纷纷说起跟邓丽君相关的回忆,我才惊觉她的形象早已凝固在那,不可动摇。」

杨忠衡将此戏时代背景设定在七○年代,也不以直述的人物传记形式演绎邓丽君生平,而是透过几位女性主角的观点去看当时的台湾,「邓丽君有太多可以讨论了。她外表温婉但内心强悍,年纪很轻就出来打拼扛家计,她心中归属的祖国矛盾认同……」杨忠衡说,「从文史资料可以发现她是个很有戏的人,但这戏也许得留给下个世代的人去做;我们这时代离她还太近,许多她的家人也仍在世,借由她作为观察社会的入口或许是比较好的选择。」

找到新角度诠释经典  也要与新北在地结合

此作首要的挑战,便是邓丽君歌曲颇高的同质性,如何在顾及原曲特色的前提下满足故事剧情需求,是音乐设计最大的功课。李哲艺表示邓丽君曲风纵然多变,但真能萦绕听众心头久久不去的几首名曲同质性都相当高,「一出戏必须具备喜怒哀乐各种情绪,不能从头到尾都是温柔婉约,但许多观众进场也许就是想听邓丽君的原曲重现,如何结合时代特质与邓丽君的突出歌艺,让《小城故事》、《彩云飞》这些单纯唯美又浪漫的曲子,在不失原曲的韵味下,又能符合剧情与角色的需求,是我们最大的挑战。」李哲艺认为不只娱乐产业,军事、政治甚至经济变革都能找到邓丽君些许影响,这是软性音乐才能达到的强大文化力量,也给了他创作之外的历史使命,为台湾人创作更多彼此连结及共鸣的文化资本。

另外,既受新北市委托创作,杨忠衡则希望剧情背负著叙事与论述的职责,呈现新北作为「环形城市」的特殊时代故事,「我认为不但要找到新的角度去诠释邓丽君的音乐,故事本身更要能传递出讯息,必须和新北的主题密切相关。」杨忠衡认为,邓丽君精采的一生是华人社群非常重要的文化IP,是可以长久运用及留存的创作资产,「这部作品另一个企图是,也许当今的年轻人对邓丽君没有特别的感觉,但透过这出戏能连结到自己的父母甚至爷奶辈,慢慢了解过去曾发生的事,这也是相当重要的文化传承。」

新北市幅员辽阔,作为台北市的外围环绕地区而快速发展成今日的环状城市样貌。台湾各地的人来台北市工作,原住民、新住民、客家或闽南、外省或本省,讲著不同语言的各个族群则聚集在这北达万里南至乌来的台北县。杨忠衡成长在屏东乡间,年少时许多同乡北上当裁缝或帮佣,每逢假日手拉手上戏院看文艺片,配乐也许是《何日君再来》,也许是《小城故事》,是邓丽君的歌曲把大家串在一起。」杨忠衡回忆经济起飞之前庶民普遍并不富裕的七○时代,文艺片给大家情爱归属的幻想投射,邓丽君则让大家有实践梦想的勇气与自信,「无论民间或劳军晚会,邓丽君都肩负那个时代的梦想象征。在那个从贫困过渡到富裕的年代,在那个有点保守含蓄的年代,梦想反而特别明亮,就像邓丽君的歌声一样。」杨忠衡表示,「这出戏要献给那个曾经有梦的金色年代。」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