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剧场纷纷落成,老剧场焕然一新重新开张,国内外大型制作接力上演……人称「魔都」的上海,透过建设一批具有文化地标性的演艺空间和建筑群,形成演艺产业的规模性集聚效应,正在打造「亚洲演艺之都」!但在雄心之外,也引来不少疑虑:上海究竟需要多少剧场?又需要怎样的剧场?新剧场会沦为白天关门、晚上开门的「蚊子馆」吗?
七月流火,大戏开锣。随著上海国际芭蕾舞大赛落幕和国际艺术节演出交易会的举办,太阳马戏新作《阿凡达前传:托鲁克—首次翱翔》又在本地上演;同时,上海市中心的「南京路—人民广场」商圈,正在启动一批历史悠久的老戏院:诞生于一九三○年的中国大戏院修葺一新对外开放,而息影多年的长江剧场也摇身一变为新型专业剧场重新迎客;后年将闪亮登场的上海大歌剧院开始招兵买马;大型歌舞秀《上海千古情》也由「中国演艺第一股」之称的宋城演艺加紧策划运筹中……
雨后春笋般的剧场群
种种迹象表明,上海意欲将自己打造成「亚洲演艺之都」的「野心」,已是呼之欲出。甚至,这个「野心」已不是蓝图,而是正在操作的现实。从政府方面公布的政策和布局来看,所谓的亚洲演艺之都的核心之核心,乃是在上海地图上,建设一批具有文化地标性的演艺空间和建筑群,以形成演艺产业的规模性集聚效应。
首先,在上海最繁华的市中心,推进和完善「环人民广场演艺活力区」的升级和改造,这里既有上海大剧院、上海音乐厅等市级演艺场馆,也拥有天蟾逸夫舞台、中国大戏院、人民大舞台、共舞台等历史悠久的演出集聚地,还有长江剧场、新光影艺苑等老品牌舞台;「活力区」内的剧场近四十座,成为中国境内剧场和演出密度最高的区域,一个类似「百老汇」的征名方案正在火热进行中。
其次,在黄浦江西岸的徐汇滨江剧场群新建「上海梦中心」六个剧场,也是中国目前投资规模最大的文化专案之一,将与纽约百老汇、伦敦西区等国际一流演艺集聚区建立合作关系,引进欧美经典剧码,建设国际戏剧娱乐中心。
第三,位于奉贤的九棵树(上海)未来中心将于明年竣工,这是中国唯一建在森林里的剧院,它周围森林环拱,形成一个与自然对话的「森林剧场」。中心拥有三个室内剧场、两个户外演艺广场,与上海周边的嘉定保利大剧院、宝山长滩音乐厅、青浦虹桥百老汇剧场群等一起打造上海郊区剧场标竿,吸引国内外优秀演艺资源向市郊辐射。
此外,在浦东世博园区内,以上海大歌剧院为中心,建立起旅游演出剧场群,围绕世博文化公园规划建设户外剧场、特色小剧院、艺术品商店、琴行、艺术培训等空间,打造功能复合、富生命力与创造力的文化集群;而浦西的静安·现代戏剧谷剧场群则以江宁路沿线的美琪大戏院、艺海剧院为主线,向西南与上海戏剧学院、商城剧院、静安800秀等剧院形成互动,以话剧、环境戏剧、经典音乐剧演出为特色;复兴路的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四川北路剧场群、天山路商业体剧场群等,依托各自区域特色,扩张、打造文旅相结合的「艺术商圈」模式。
剧场很多,演出在哪里?
总之,上海近年将打造出八个演艺集聚区,虽然这些剧场的开放和新建,印证了上海打造「亚洲演艺之都」的雄心,但坊间仍疑虑重重:上海究竟需要多少剧场?又需要怎样的剧场?新剧场会沦为白天关门、晚上开门的「蚊子馆」吗?属于上海的爆款型现象级驻场演出的剧码又在哪里?
事实上,目前长三角地区及内地兴起的各种戏曲戏剧小镇、声名远播的乌镇戏剧节、号称将成为「中国演艺之都」的杭州,都在蚕食分化著上海的演艺市场;就连上海高层领导人也发问:「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展览、演出,让全世界的人『打飞的』(搭飞机)也要来听、来看?」
虽然上海文化部门为此推出了相关配套措施,如:动员专业演出团体实现五年创作打造百部艺术精品,引进一批全球及国内知名演艺集团或机构,引进、培养一批高端演艺产业领军人才,以及国内外知名的演艺仲介经纪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演艺人才培训,加强演艺产业人才储备,完善公益演出和票价体系,鼓励社会民众消费等……但要想达成这样的目标,不仅仅是政策措施和剧场硬体说了算,更重要的是文化上的「软实力」,所有这些问题,能否解决?值得业界深刻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