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上月底,行政院会通过了「司法院释字第七四八号解释施行法」草案,即同婚专法草案,规定年满十八岁的同性伴侣可成立同性婚姻关系。去年底,该是三好两坏抑或两好三坏的公投贴纸,至今仍在台北各处可见,对于同志相关议题的讨论、辩证或疑问,也依旧持续延烧。

二○一二年,在比利时列日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案件:一名男子在深夜搭上了由四位男性所驾乘的灰色轿车,并就此消失无踪;两个星期后,他的尸体被寻获,受尽屈辱地全裸曝尸在荒野。这是一场经法院认证因「仇恨同志」而起的谋杀,六年后,国际知名导演米洛.劳选择将这起事件搬上舞台,发表《重述:街角的凶杀案》一作。在米洛.劳的观点里,他不是要「再现」这起事件的来龙去脉,而是试图使再现成为「真实」,同时也透过演出,挑战观演经验的极端边界,让我们得以反思人性的本质。

作为一个创作者,米洛.劳其实更像战地记者、社会学家、社运分子,甚至是思想家与革命家。于是,在他的舞台上,剧场里的「事件」并不只是一个故事情节、一项戏剧行动,作品本身其实便是整体社会行动、研究调查的其中一环,甚或一个阶段。

由此看来,今年的台湾国际艺术节,其实另有两部作品的创作者们,也试图重塑关于剧场三个W——What(事件)、Where(地方)、Who(角色)的另外两个部分,他们分别是来自法国与比利时的艺术家乔治和德弗的《宅想新世界》,以及台湾明日和合制作所的《半仙》。前者试图在一片空无的剧场里,打造属于他们自己的空间和规则,创作一个什么都不是,却又包罗万象的世界;后者则再次试图重新调整「观众—参与者—创作者」的相互关系,以民俗信仰、宗教文化为主题,把自己当作媒介,验证神秘的前世今生。

由此,可以看到剧场的意义——与既有的世界、历史、认知,不断辩证,将建构起剧场的三个W,打破、重建,带领观众重新思考,重新理解自身所在的世界。

换个角度、观点看世界,除了借由剧场里的理性辩证,也可以透过纯粹感官的体验。四月份,两厅院艺文广场上将矗立起一座空气建筑「光影幻境」,来自英国的AoA团队以「弧形垂曲线」的元素开展、架构出整个建筑,让进入其间的参观者,体验特别的光影色彩与空间感受,可以欢乐徜徉,也可以深思冥想。这个封闭的奇幻世界,是艺术家为人们创造出的放松空间。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