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台南巷弄中的两位策展人:周伶芝(左)与郭亮廷(右)。(陈十工作室 摄)
专题 穿越看不见的台南

从海线到山边 台南不只是「台南」

2019台南艺术节策展人带路

今年迈入第八届的台南艺术节,首次转型引进策展人制度,本刊特邀剧评人周伶芝、郭亮廷带领观众「穿越看不见的城市」。不同于以往活动聚焦于市中心,两位策展人从巷弄、官道、海盗……一路发展,期待用艺术的方法,挖掘出城市隐藏的过去,而且把范围拉大,从「府城」拓展到「山线」、「海线」,并且邀请外地╱国艺术家,带著艺术之眼深入地方,与在地人们、空间互动共创。这回,让我们跟著周伶芝、郭亮廷的脚步,踏查那些你以为认识的,还有不认识的「台南」。

今年迈入第八届的台南艺术节,首次转型引进策展人制度,本刊特邀剧评人周伶芝、郭亮廷带领观众「穿越看不见的城市」。不同于以往活动聚焦于市中心,两位策展人从巷弄、官道、海盗……一路发展,期待用艺术的方法,挖掘出城市隐藏的过去,而且把范围拉大,从「府城」拓展到「山线」、「海线」,并且邀请外地╱国艺术家,带著艺术之眼深入地方,与在地人们、空间互动共创。这回,让我们跟著周伶芝、郭亮廷的脚步,踏查那些你以为认识的,还有不认识的「台南」。

下了高铁,背著大背包,走进台南街头,周伶芝、郭亮廷一路争辩著诸如: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的差别、台南作为一座大城市却有著乡村生活型态等问题——他们讨论著台南,也不只是台南,周伶芝说:「台南很特别,也不特别。台南有美好的部分,但被放大以后,却让人看不见整座城市的可能性了。很多是从这边发展的。」

他们是本届台南艺术节的双策展人,今年这个迈入第八届的艺术节首次转型引进策展人制度,要带领观众「穿越看不见的城市」。

故事要从二○一七年九月开始说起。这两位台北艺评人确定要以策展人身分认识台南后,就在台南租了个房间,开始南来北跑的日子。

最开始,郭亮廷、周伶芝只是为了策划往年艺术节中的「城市舞台」单元而来,这个环境剧场的单元设计,历来聚焦城市角落演出,郭亮廷说:「我们从这个单元开始去想如何进行跨国连结,因为各种原因,这个单元被扩大为艺术节主轴,我们最初注意到台南的巷弄文化、官道、海盗,后来又变成『看不见的城市』——聚焦在城市的原因很单纯,因为原点就是从以城市为主轴的剧场单元。」

「官道」与「海盗」的想像

两位爱走路的台北人,穿梭在台南仅供一人通行的古老曲折巷弄中,透过不断的对话与观察,最先开启的是对「官道」与「海盗」的想像。

「最初有『官道/海盗』的想法,是因为台南艺术节的最开始县市合并后,前任市长希望能用艺文活动宣告大台南时代来临。但因为各种条件限制,活动仍局限于市中心。我们进一步思考,『市中心』与『外围』的关系是什么——比如中西区过去有很多水道,这些都是被隐藏起来的,我喜欢去找这些被隐蔽的。」周伶芝说。

她指出,每座城市的底下,都有被隐藏的过去,那些不容易被意识到的事物,应该可以透过艺术的方法,让人去意识「表面」与「背面」的关系,「『官道』如风神庙前的小巷子是很典型的府城巷弄,那是轿子可以过的宽度,现在看起来很窄,但过去是很宽的,那是过去抬官轿可以通行的宽度,这是陆路,有很政治象征的意味;『海盗』有潮汐、海流,有哪个登陆点不会被官兵抓到的思考……这两者的关系,是前者被秩序建立,对比后者隐藏、游击等错综复杂的关系——这座城市是透过这样的方式去交错建构出来的。」

有意思的是,属于官方的「台南艺术节」,两位反骨的策展人依然想用艺术的方式去打破所谓「官方设计」的路径,「我们有自己的理想,官方也有,但同时也有包袱与负担。对台南在地观众来说,过去七年已养成了对艺术节的观看方式,因此文化局也会提醒:我们要转弯,但不能一下转太多,因为人家会衔接不上。这次就是在多重的妥协、拉扯中,在某著程度上,这也是游击与官方的拉锯。」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