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五年落成的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今年十一月欢请开幕四周年,这个以音乐剧演出为主力的剧场,年轻、没有包袱、运作有弹性,可以说是北京表演艺术拼图中最重要的一块,有了它,北京可以毫无遗憾地接纳各种不同的表演。营运管理颇受好评,票房成绩也亮眼,四周年庆同时宣布将开放剧场之外、提供公众非演出时间的艺术空间,也期待让表演重回人们的生活日常。
二○一九年十一月廿日,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庆祝开幕四周年,发布消息将开放剧场之外,提供公众非演出时间的艺术空间,其中包括阅读空间、艺术展览馆、文创商店、咖啡厅,以及主题市集及活动等。相对于中国大陆大型剧院在非演出时间总是森严紧锁,只可远观不可亲近的形象,这个虽然不让人惊艳的举动,却也让我对它有些期待。
包容多元演出 营运一路向前
二○一三年三月初,因工作关系,特别注意当时北京因十二五文化大发展的国家政策而提出的在北京打造天桥与天坛两个演艺集聚区的计划,这两个演艺区涵盖了北京的西城与东城区,正是北京的二环内,蛋黄的核心区。有著深厚的话剧传统,喊著「看戏到东城」口号的东城区,却面对天坛演艺区计划一直停留在口惠而实不至的阶段、至今没有任何动作的状态;而有著庶民杂耍、民间表演传统,被一般北京人瞧不上眼的西城区却一步一脚印,按计划一点一滴地打造以天桥为中心的演艺集聚区:喊出「北京的天桥,世界的舞台」口号,在二○二○年将打造至少卅个各类型的表演场所,以及各种文化、时尚及生活商业配套的首都核心演艺区,占地2.07平方公里。其中最亮眼并以之为中心的,就是位于北京南中轴线上的「天桥艺术中心」,这是一座拥有四个表演厅、共3,300席的现代化大型表演中心。
从二○一二年年初开建到二○一五年十一月廿日开幕,不到四年的时间建成的天桥艺术中心对北京演艺市场的影响还真是巨大。北京这个千年古都在二○○八年国家大剧院开幕前,只有一个保利剧院属于现代剧院,可惜它只有一个约1,500席的大厅,无法应付现代多元化的表演类型,因此国家大剧院的开幕自然吸引了国内外各种表演,尤其是歌剧这种大型复杂的舞台表演。但国家大剧院自我定位为高雅艺术的殿堂,谢绝某些类型的演出,其中包括最具商业市场的音乐剧,天桥艺术中心应势而生,在建设之初就以音乐剧演出为其特色定位,因此在硬体设备上可谓中国大陆唯一合格的音乐剧剧院,开幕大戏《剧院魅影》连演两个月共六十四场,不但票房丰收,对北京音乐剧市场的推动力也大。天桥艺术中心年轻、没有包袱、运作有弹性,可以说是北京表演艺术拼图中最重要的一块,有了它,北京可以毫无遗憾地接纳各种不同的表演。
营利达标 服务要更好
天桥艺术中心由直属西城区的天桥盛世集团与直属文化部的中国对外演出集团合组团队共同营运,不同性质的群体一起工作虽也有专业与非专业、艺术与商业之间的角力,但幸好中国的剧院生态中一致的态度是以营利(生存)为第一目标,而且这个目标在第二年就已达到,剧院的管理也受到演出团队和观众的好评,这种营运的成效极为亮眼,早已成中国大型剧院中的典范。精要更精,好要更好,等待突破的,其实就是如何让剧院不隔离人们与表演艺术的接触,脱离冷冰冰的形象,能够焕发出暖暖的温度。这也就是一开始所说,还空间于民这种举动在我们看起来很正常,但在中国绝大多数剧院都无法做到的情况下,这一步事实上并不容易。但就这点而言,天桥艺术中心还是有个优势的,因为天桥底下的演艺八怪(八种庶民的杂耍把戏)正是它的传统,让人们的生活与剧院的非舞台空间能够尽量结合在一起,这一举动正是回归传统之路的开始。
如果剧院的温度(而非营运的成效)能成为典范的标准,中国的剧院管理和演艺产业或许才能说是走向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