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三部曲背后的意义和功效,如是在同学经历三个步骤后一目了然。一是如何由观察开始,掌握自己和环境的关系——就算天天使用厨房也不见得知道它长什么样子,把它做成模型的过程,可以趁机看个仔细;二是把现实中的「正常」,藉创作赋予的法力,进行「异常」的转化——沉闷可以变成有趣;三是把对外部「空间」的观察,创造,移植到自己身上——不论性别,社会角色,抑或最表面的外观,自己皆可以像「我的厨房」般,被重新认识,重新创造。
写这篇札记的时候,正在德国慕尼黑艺术学院拜访舞台美学家Katrin Brack 和她的学生们。
不算太冷的二月早上,清一色的女学生,在空间不大的工作室,正准备交上老师的命题作业:我的厨房。
一份50:50的模型,一段以这模型制作的动画短片,一辑自拍于模型取材的实景中的照片,构成作业三部曲。厨房就是煮食的地点,但炉具、冰箱、料理台之外,它还有什么戏法可变?
又或,从舞台美学角度,每位同学被B老师要求按照生活中的厨房,从一个空间呈现三种形态、三种面貌、三种变奏,「设计」,可以发挥怎样的力量?
原来窍门在于另外两个字:「我╱的」。
打开「我╱的」厨房
一位同学打开冰箱,厨房的模型就在里面。模型乍看没有任何特别,但当它出现在自制动画之中,冰箱中原物大小的蔬果成了小小模型厨房的背景,厨房中传来各种同学在煮食的声音,有杯盘的碰撞,有水从水龙头流出,也有打鸡蛋时,不小心让蛋汁溅到地上,教同学发出气结的声音,然而,画面只有逐格拍摄之下的物件流动,人则只闻其声不见其影。
同学说,我住的地方厨房很小(冰箱内原大的蔬果与小模型并置,让观者感受到对比的压逼感),动画中我想传达的,是在狭小的空间里,煮和吃很多时候都只是出于需要。有时忙到很晚才回家(动画中不见人却闻声,突出了煮食过程中出的只是小错但足够让人厌烦),疲倦得只想赶快吃完赶快休息。
然后,厨房自拍照中的这位同学,却与动画中那看不见的她大异其趣。厨房还是那个厨房,但身在其中的她,满身阳光,满脸春风,身穿色彩灿烂的民族登山服饰,而且不止一款的短裤长袜(像男孩多于女孩),手持攀山用的器具(例如绳索),在厨房的一条柱上,如同征服了某个天险。
同学说,在没有多少空间的「空间」里,我让自己「破窘而出」。
「自我」的释放
作业三部曲背后的意义和功效,如是在同学经历三个步骤后一目了然。一是如何由观察开始,掌握自己和环境的关系——就算天天使用厨房也不见得知道它长什么样子,把它做成模型的过程,可以趁机看个仔细;二是把现实中的「正常」,藉创作赋予的法力,进行「异常」的转化——沉闷可以变成有趣;三是把对外部「空间」的观察,创造,移植到自己身上——不论性别,社会角色,抑或最表面的外观,自己皆可以像「我的厨房」般,被重新认识,重新创造。
另一位同学的厨房动画,是所有日用品忽然全部向上飞升,配上水声,厨房恍似一艘往下沉的船。但那只是我作为观者的浮想,同学听了莞尔,而她会有物件「上天堂」的奇想,是因为觉得生活中任何东西都能在分秒之间失去。
还有一位同学的自拍照和现实的她是两码子事情。当冰箱外泄的光源在暗夜中给厨房带来诡异的外星氛围时,她在当中找到神秘的自己。
而不管是从光转暗,从阳转阴,从平凡的变幻想的,「我的厨房」在自己作为空间,环境作为空间,与空间作为探索命题的多重互涉下,均使同学与观者感受到「自我」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如果明白设计不只是为了装饰,而是给生活培养自由空气。
文字|林奕华 戏剧创作始于1982年,除了舞台,也在其他领域追求启发与被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