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电迷思:传统不断电
思想不短路

停电迷思:传统不断电

日前看到一位瑞士传产业总裁的访谈,提到随著新世代客群的投入,市场不断在演化。产品若永远走传统路线就唯有死路一条。「我只能撷取传统和未来的精华,看看它们是否契合,进而制造出一件优美的作品。……唯独当事人可以拿捏这种作法的界线。」

电终于来了!但我更懂得珍惜不需插电的事物。

日前看到一位瑞士传产业总裁的访谈,提到随著新世代客群的投入,市场不断在演化。产品若永远走传统路线就唯有死路一条。「我只能撷取传统和未来的精华,看看它们是否契合,进而制造出一件优美的作品。……唯独当事人可以拿捏这种作法的界线。」

电终于来了!但我更懂得珍惜不需插电的事物。

5月13日在台湾的无预警大停电,仿佛为骤然加剧的疫情变化球补上一个下坠弧度。和地震的经验一样,停电其实在台湾曾经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当天傍晚进入夜幕低垂之际,也不知道这种打嗝式的供电要持续到几时?我突然想到过去都习惯在家里存一些火柴、蜡烛、电池、手电筒以及非电子式传统电话机座的习惯。现在的人对前面几项都还能理解,但什么是非电子式传统电话机座?在停电时又有什么功用?

过去还不盛行手机和网路的时代,电话是人们对外即时联系的主要管道,传统的电话机座只靠一条电话线即可使用,不需要另外接电线。但后来一些具有答录等简单却多功能的电子式电话兴起后,机座都必须另外插电线才能使用。前者基本阳春,后者多元好用,但由于许多国家的电话线电路系统是独立于民生输电之外,遇到大停电时,传统电话机座并无断讯问题,备用一支放在家里可以提供不时之需。即使是现在手机当道的时代,若持续性大停电逾两天,超过大部分手机电池的续航力,传统电话机座也将发挥救急的功能。

当插电的都靠不住时,你的价值就被突显

停电时,我常想到的第二件事情是「时间」,除了心情不耐地等待下次供电时间还有多久之外,我想得更多的其实是相关记录时间的某些衍伸性问题。现代人大多习惯用手机看时间,但停电时只能不断滑手机的状况下,除非有人预先充满行动电源,手机电池应会在1天左右耗尽。5月13日傍晚,我在脸书上的某个社团里写道「当插电的都靠不住时,你的价值就被突显了!」指的是不用电池、故无换电池问题,纯靠发条上链产生动力的传统机械表,其中又可分为转动表冠的手动上链,以及利用手部自然摆动时驱动摆陀装置的自动上链等两种机制。在正常使用下,5年左右进厂保养一次的传统机械表,理论上可以让人使用一辈子,甚至世代相传。去年7月号的本专栏里,笔者曾提及代表瑞士传产的机械表制造业是如何渡过两次产业危机,并因成功创造价值,而仍能在近代电子化的时代趋势中存活,甚至发光。(注1)

我之所以对「时间」如此著迷,除了从事音乐工作的本身即属于时间艺术之外,也因为从小就对历史很有兴趣。历史不仅是时间发展的纵线,也包括各个时期各种人文及自然领域横向的连结,而后者其实是研究历史最引人入胜的地方。笔者在上期专栏里提到个人将1970年代比拟为西方文化的第二次「狂飙运动」,并例举当时从政治、军事、社会、科技到流行文化上的许多事件。(注2)这次趁停电时一想,时隔50年,那些历史事件其实并未结束,并持续以变种方式重演甚至扩大中:冷战未歇,只是主角由美苏变成美中;以色列与巴勒斯坦问题永远是中东的定时炸弹;当初马丁路德.金恩壮烈的民权运动至今仍未替美国基层非裔人民真正平反;女性意识觉醒半世纪后仍有Me too运动,表示革命尚未成功;资本主义社会财富分配从倒V到M型到现今的L型趋势,中产阶级正由盛而衰;登月计划停顿了50年,突然再度成为多国逐鹿的目标,还加码一个火星。唯在风起云涌的70年代,西洋乐坛还有个更趋成熟的摇滚乐和脍炙人口的民歌,近年的流行音乐只能说是一片混沌。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