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读到一则趣闻,为了追踪英语使用习惯的改变,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旗下的《牛津英语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每个月会从网路搜集使用频率高的英文词汇,再交由辞典编纂专家、编辑、行销及公关人员组成的专业小组,从中挑选出最能反应年度氛围的词汇,作为总结该年的「年度代表字」(Word of the Year)。
2020年,茫茫字海中,评选小组选不出任一词汇用来形容这祸不单行的一年,只好改选出每个月份使用频率最高的众多代表字,集结发表了「前所未有的一年:2020 年度词汇」报告。一年过去,疫苗的出现,让全世界逐渐习惯与疫情和平共处,在分析英文词汇使用变化之后,《牛津英语大辞典》选出「vax」(「疫苗」的口语说法,可作为名词「疫苗」或动词「接种疫苗」使用),作为总结2021年的代表字。
当世界产生变化,就连微小的生活用语都能巧妙地捕捉其中剧烈的改变,过去一年,COVID-19的影响仍未远离,剧场的质变是否也反应在创作里?我们又是否能选出任一出戏,用来回应剧场的2021年呢?
本期的封面故事〈请回答,2021!〉因此邀请了包括剧评人、作曲家、艺术行政、剧场重度粉丝、广播节目主持人、编剧、作家等10位业内外专家,从他们过去一年观看过的演出中,挑选出一出积极回应时代,及以非常规方式扩大各种体验的作品,作为回应2021年的代表戏剧。
编辑室也以此准则下推举出6组创作者:分别是在线上进行跨国创作的编舞家陈武康与影像设计师孙瑞鸿;以科技探问身体性的非典型编舞家谢杰桦;以参与式、沉浸式制作表现亮眼的明日和合制作所与进港浪制作;以田野调查对应当下社会的编剧吴明伦、致力演出创新形式不被线上影音取代的作曲家赵菁文、以说故事角度思考音乐教学的作家焦元溥,透过他们在2021年的创作思考与实践,探问剧场未来的可能性。
本期〈剧场ㄟ冷知识〉则由独立制作人、创作顾问余岱融带路,让读者看到不同时代,马戏团如何利用各种不可思议的道具,在舞台上幻形为真展现马戏奇观。〈职人的门道〉则从舞台监督孙唯真随身携带工作行李箱中,细数这份工作如何衡量所有部门、所有人的需求,进而推动演出最终顺利完成。
〈跨世代对谈〉找来去年在「第32届传艺金曲奖」同台获奖的演员郭春美与孙凯琳,看这对创下历史纪录的母女档,舞台上对戏,舞台下又是如何思考剧团的未来。〈少年往事〉则跟著京剧/戏曲的引路者王安祈,回溯她年少在京剧名角郭小庄的邀请下,踏上她的编剧之路,也与京剧解下一辈子不解之缘。
小专题〈OPEN TALK 2021〉则为「亚洲连结:制作人工作坊」(Asia Connection: Producers Camp)的两场公开线上论坛,则分别邀请4地场馆代表、3位国际艺术总监,以「面对变动的世界」为题,从不同角度梳理两年来的思考与实践,一同思索剧场永续制作方式。
2021年,你最喜欢哪一场演出呢?希望它足以替你这一年的回忆填上些色彩,甚至是带来希望、带来一点饱满能量。
客座总编辑 江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