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当,叮叮当,铃声多响亮……」接下来那句你会不会唱?
「他给我们带来幸福,大家喜洋洋。」相信许多人就算没有提词,对这首圣诞歌的词曲一点也不陌生,都能跟著哼唱。圣诞节可能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也可能是最令人想逃避的日子,圣诞歌曲的粉丝对白色假期绝对是满心期待,但我有些朋友却是例外:每到这段期间,举凡到有播放节庆音乐的卖场,或充满圣诞装饰的地方,他们一概不去,就算圣诞老公公妆扮慈祥,雪人圆滚可爱,麋鹿拉著雪橇灯光闪闪,都避之唯恐不及。
大脑科学家指出,每年年终应景播放的节庆音乐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人们对圣诞歌曲的反应常取决于某种特殊联系——例如童年的快乐时光(圣诞大餐、拆礼物),或是年终过节时所发生的特殊事件(烟火表演)——当我们的大脑与非常令人愉悦开心的事物产生联系时,脑内奖励系统会活化,并且释放许多化学物质,多巴胺就是其中一种。不过,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月亮总有阴晴两面,人的大脑会因正向的关联而产生快乐,负向关联也可能引发海啸般的悲伤和焦虑。
我的义大利好朋友 E 就是个讨厌圣诞节的人,每年早早计划,在12月的脚步接近,街上、卖场、商店开始播放节庆歌谣之前,远走高飞,躲到一个不过圣诞节的地方。「有些人的童年受到虐待,或者他们在特定期间经历了亲爱的人离世,过节便成了压力来源,节庆音乐就是导火线。」美国临床脑神经心理学家弗里曼(Rhonda Freeman)指出,音乐会影响大脑杏仁核,帮助我们释放情绪、减低压力,但大脑的情绪系统也可能与痛苦有关,如铜板的两面,对某些人来说,听到圣诞歌曲可能会异常痛苦。20多年前, E 的弟弟在赶回家过节的路上发生车祸,失去性命;从那之后,圣诞节就像一把双面刃,会让 E 想起童年和家人一起过节的快乐时光,也会把她推入可怕的情绪深渊,对那个弟弟从此以后无法回家的圣诞节痛恨至极。
心理学家也发现,年度圣诞音乐若过早开始播放,有可能对某些族群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例如,零售业工作者,上班环境不间断地播放节庆音乐,使他们必须长时间沉浸其中——可能连续8小时重复听某些歌曲,而且完全没有调整播放的权利——对大脑是很辛苦的负担:在需要集中注意力应付工作的状况下,人脑前额皮质会努力过滤背景音乐,以求专心,一天中(甚至整个月)重复播放的曲子让大脑过度加班,身心深受迫害。
不过,圣诞音乐绝对有它存在的意义和讨人喜欢的理由:在大脑科学、心理学和音乐学三领域跨域研究的贝内特(Joe Bennett)试著找出许多人对圣诞音乐深深著迷的原因,透过机器和人工分析,他创建了小型资料库,其中包含英国音乐排行榜上近80首深受大众喜爱的圣诞经典歌曲,并且对这些曲目进行「语料分析」。贝内特发现这些节庆歌曲的词大致有几个反复出现的主题,包括期待回家的愉悦心情、家人朋友相聚的幸福感,以及对旧日美好时光的怀念,这些都是节庆期间人们最常有的情感经验。「这就是每年时间一到,我们总是回头听这些老派音乐的原因,」贝内特说,「因为圣诞音乐可以创造也激发回忆。」
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的神经科学家贝尔菲(Amy Belfi)则研究这些营造气氛的节庆音乐是如何唤起我们脑海中遥远、甚至模糊的回忆,希望进一步用音乐帮助阿兹海默症患者恢复记忆。
贝尔菲认为圣诞音乐深受人们喜爱,大部分原因基于联想,而非音乐本身;〈白色圣诞White Christmas〉、〈平安夜圣善夜Silent Night Holy Night〉等歌曲流传已久,祖父孙三代可能都在听,圣诞音乐就像打开人类共同记忆的钥匙,点燃怀旧之情。贝尔菲的研究团队提到,和记忆相关的音乐会活化我们大脑前额上方,此区域和人的私领域记忆有很深的关联,比起外在的公领域记忆,听到这类型的音乐会唤起人们在家中厨房烤饼乾,或在圣诞树下拆礼物的记忆,而不是历届总统的名字。研究人员也提到,不少人的音乐偏好是在青少年时代形成的,因此,要唤起那段时期的私领域记忆,当时流行的音乐及与家庭童年有所联系的节庆音乐,都可能对记忆力提升有所助益。「人对小时候的音乐有所渴求,也会怀念父母所听的音乐,我们从每个世代都看到相似的例子。」贝尔菲把这个现象称为音乐与回忆的碰撞。
有没有人对圣诞音乐完全无感?大脑科学界有所谓的「音乐快感缺乏症」:一般人在听到好听的音乐、心情愉悦时,大脑的奖励区会有所反应,但某些人则对音乐完全没反应,再怎么疗愈幸福温暖的音乐对他们都起不了作用。西班牙巴塞隆纳大学的研究人员透过核磁共振造影,观察受试者在聆听不同类型的音乐时大脑的奖励区域有何反应;随后,受试者被要求玩一个可以赢钱的游戏,科学家发现,患有音乐快感缺乏症的人在赢钱时大脑的奖励区域会活化,但听音乐时却完全没有,是不折不扣的无动于衷。
「叮叮当,叮叮当,铃声多响亮……」佳节将近,对这些圣诞颂歌,你的反应是哪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