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送中运动与世界疫情趋烈的当口,茹国烈(编按)出走香港。他以客观灵敏的眼光,透过游历欧亚主要城市所写下来的体会与观察,即是从「世界」的角度来看待「香港」这座城市。他有意无意地,让自己针对每座城市的写作,保持著一种理性与平衡的距离;不为批判也不是诊断,更不是莽撞和冲动的推崇,整体而言,本书相当有条理地归纳了这些重要城市的多层次社会发展,并且他以“BEAM”的「文化光谱」观点(注),提供他认为当代城市需要这些人类生产的「动能」,作为建构文化事物与生存的基本要件。
作为一本志记香港阶段性发展的「情书」,茹国烈从质性概念出发进而量化的分析,能让读者更深入理解香港各区域「地区行政架构」的发展和构成。他采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提供的「文化专题指标」,对照「文化光谱」的类别,标志香港各行政区域的「文化密度指标」,以及不同区域之间彼此的差距。例如油尖旺区、中西区与湾仔区,是香港文化密度指标总数最高的3个区。油尖旺区作为都市的中心之一,便与远离中心的元朗区,分数差距超过10倍。
从规划都会文化建设的角度来看,这是一本相当具有理念的文化政策建言书。身在台湾,此时读到本书的「香港篇」,真是混乱时局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然而,香港都会化的本质,除了百多年的殖民地历史背景,还有特殊的政治性、地理性,甚至冷战后地缘政治角力下的权力象征,这让香港构成的内涵显得极为复杂。相反地,「文化光谱」折射下所显示的城市理念,便又是那么地珍贵且难得。我相信作者试图提醒我们的是,每座城市均有它特殊的发展体质,或说根据时间和历史所形成的「文化光谱」,绝非能以一个标准作为普遍性的价值衡量或政策做法。「文化光谱」所强调的都会主体性,不是城市资本主义经济打造的平等或不平等;作者不强调(或许也不认为)都会文化建设与意识形态和权力介入相关,他循循善诱地说明我们可以从「文化光谱」看到更多具体的城市文化理念,而那正是我们可以努力的方向。
关于西九文化区的经营,本书作者著力甚深,竟选择在落成完工之后离开,显然是更珍视自己看待人事物的客观距离与眼光。他针对戏棚相关的交际社群,有一定的敏感度,所以在建设初期便刻意为戏棚区打造更多可以容纳市场交易的空间。这种由上而下的机构空间规划,值得我们思考;究竟地区性或说地方(Place)、在地社群,能否透过外力的介入导引?或者必须透过时间凿打出地方人文的形成?例如作者提及西班牙里斯本所具有活跃的艺术经济活动,或是土耳其伊斯坦堡给予他异质化的他我区隔,从而形成大小细节均有意义的宇宙;又或是奥地利维也纳的环城大道,和德国法兰克福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作为欧洲商业与交通重镇,事实上都在强调这一切的历史进程与发展,并非一个中央贯彻的脑袋所主导规划。
作者利用疫情走出香港的这趟旅程,和我们当时(或之后)看待香港历经复杂的反送中氛围,形成某种反差。这么一来我不禁疑惑,是否历史进程中政治与暴力的冲突和斗争,很有可能可以促使知识分子找出看待历史的一种创新的眼光?本书作者提供了他的方法。但我们应该也很难证实,是否美中政治局势的变化或者是疫情,刺激他出走去找新的观点和去思考如何看待自己存在的城市。我们普遍愿意相信,政府的力量在于为市民提供最好的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但在世界上多数城市都能达成「文化光谱」的理想目标之前,多数政府政策在提倡地方创新或社群文化之际,很可能认为在地社群的现代化,或说步入更进一步的都会文化产业化、创意产业化等诸多精采的文化政策口号下,其实可以忽略地方的社会人际关系和互动。作者独自出走的这趟观摩旅程,反而让我更警觉与好奇文化光谱下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最简单的人与人之间,会如何再重构全球化地方下的社会关系——尤其在我们都迫不及待地想推翻老旧而传统的在地农业社会时。
本书陈述了细腻且近乎全面的都会文化建设风貌,所谓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对照,可能相似的经验是文化城市的理念,而台湾应该还面临著村郊和都会文化建设的落差,很多「地方」(在地社群与空间)也还在模糊的过渡阶段。《城市如何文化》揭示了检验文化指标的观点,我们可能还需要自觉于人际心灵跟认知,如何有著不同的理解脉络,才能携手朝向茹国烈所提示的「文化光谱」前进。
注:B为信念和价值观(belief and value),亦即强调种族╱宗教╱教育等精神追求;E则是日常生活风格(everyday lifestyle),例如衣食住行╱工作╱娱乐或沟通等基本需要;A为艺术和创造(art and creation),意指创意活动和产物,最后则是回忆(memories),意指保存过去如物质和非物质遗产等。页22-29。
编按:作者茹国烈为香港资深艺术行政工作者,现任香港艺术学院院长。他拥有逾30年艺术行政管理经验,曾任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表演艺术行政总监、香港艺术发展局行政总裁和香港艺术中心总干事。2019年,在他的带领下,西九文化区首两个表演艺术设施——戏曲中心和自由空间相继开幕。茹国烈于同年赴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进修Executive MSc in Cities,2020年回港。(参考《城市如何文化》一书作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