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室内合唱团&法兰西古乐团「璀璨巴赫」
2024/9/22 15:00
高雄 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音乐厅
2024/9/25 19:30
台北 国家音乐厅
皮耶・韩岱(Pierre Hantaï),一位享誉国际的法国大键琴名家、指挥家,他用不同的身分,带领观众听见巴洛克音乐更立体、更精致的样貌,尤其对于巴赫 (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史卡拉帝(Giuseppe Domenico Scarlatti,1685-1757),以及其他巴洛克作曲家的精湛诠释而远近驰名。曾先后师事阿瑟·哈斯(Arthur Haas)、莱昂哈特。1986年,在指挥家法兰士.布鲁根(Frans Brüggen,1934-2014)的帮助下,创立了「法兰西古乐团」(Le Concert Francais),专注于演奏18世纪的作品,尤以在「Opus 111」旗下灌录的莫札特大键琴协奏曲和柯赖里 (Arcangelo Corelli,1653-1713)最为著名,韩岱更成为巴洛克作曲家的权威。
是重制还是重现?
「古乐复兴运动」(early music revival movement),一个在1960年代之后兴起的「音乐本真行动」,大力推动用古乐器演奏当时的音乐。根据音乐学者谢尔曼 (Bernard D. Sherman)解释:「我们可以给予古乐复兴运动无数个起点,包括从18世纪末崇敬韩德尔,到20世纪初制作古钢琴(clavichord)…」。当时,古乐演奏在英国及荷兰相当普及,韩岱在年幼时期即躬逢其盛。
对于「历史风格演奏」(Historically Informed Performance),韩岱认为在音乐历史的长河中,人们通常认为最新的音乐是最好的,对过去的音乐缺乏兴趣,直到19世纪才有所改变。「这时,音乐家与观众们开始关注巴赫的音乐。这导致了对西方伟大音乐文化的复杂情感,现代听众往往认为古典音乐比现代音乐更容易理解。」
随著时间的推移,音乐风格、演奏习惯和乐器的音色也都有所演变,韩岱认为演奏古乐,不只是怀古、重制与复刻,而是必须投入大量精力,让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在21世纪重现,但这些作品终究是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必须保有当时的情感美学。「因此为了更精确地演奏这些古乐作品,现代演奏家需要理解创作的背景,包括哲学、宗教、象征意义、修辞学的重要性,以及这些作品所赋予的舞曲形式与风格。此外,还需要了解当时乐器的特性和声响美学,这些对于音乐的表现至关重要……然而,现代演奏者所面临的问题,像是对古乐的理解,要如何再现两、三百年前的音乐,在在都是挑战。因为许多传统和习惯已经消失,乐器与时俱进。譬如,当萧邦演奏巴赫的音乐时,他仍然深受19世纪文化的影响,并且使用19世纪的乐器。」
此外,记谱法的演变,可能也会导致理解上的误差。「现代的视唱听耳方式(Solfège)也在演化,如果按照现代的习惯来演奏古典乐谱,可能会产生以讹传讹或莫衷一是的误解。因此,诠释古乐必须要先用科学的方法,研读古代乐谱与当时的演奏语汇。」
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早在一个世纪前就有一群古乐先驱者。「在二次大战前,像兰多芙丝卡 (Wanda Landowska,1879-1959)、杜麦奇 (Arnold Dolmetsch,1858-1940) 等,已经开始致力于复兴古乐,并试图以新的视角来理解和演奏这些音乐。如今,这种方法已经被广泛接受,许多音乐家使用接近当时的乐器来演奏古典音乐,并考虑历史研究的成果。」毕竟身处21世纪,面对过去的历史,必然有已知的观点差距、未知的争论与臆测,唯有用科学的方式来深入探讨,凡事加以研究、考证,才能寻找到当时独特的音乐美学。
人物小档案
◎ 享誉国际的法国大键琴名家、指挥家。早在10岁即非常热中于巴赫的音乐,受大键琴ㄧ代宗师雷昂哈( Leonhardt)的影响。
◎ 18岁即获得欧洲古乐最重要的布鲁日古乐大赛大键琴第二奖 (1982)。成为欧美日各大音乐节及演奏厅争相邀请的大键琴家。
◎ 录制众多巴洛克音乐演奏的唱片录音,获奖无数,如《留声机》、法国金叉大奖等唱片杂志的最高荣誉。
◎ 近年来第1位两度灌录郭德堡变奏曲的大键琴家,成为继顾尔德和杜瑞克,以及蓝道芙丝卡之后,第4位被公认在这套曲目上颇有见解的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