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马利
专业音乐人、媒体人、文字工作者,在音乐系担任教书匠,
-
艺号人物 People 古乐大师
皮耶・韩岱 向巴赫回望与致敬
皮耶・韩岱(Pierre Hanta),一位享誉国际的法国大键琴名家、指挥家,他用不同的身分,带领观众听见巴洛克音乐更立体、更精致的样貌,尤其对于巴赫 (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史卡拉帝(Giuseppe Domenico Scarlatti,1685-1757),以及其他巴洛克作曲家的精湛诠释而远近驰名。曾先后师事阿瑟哈斯(Arthur Haas)、莱昂哈特。1986年,在指挥家法兰士.布鲁根(Frans Brggen,1934-2014)的帮助下,创立了「法兰西古乐团」(Le Concert Francais),专注于演奏18世纪的作品,尤以在「Opus 111」旗下灌录的莫札特大键琴协奏曲和柯赖里 (Arcangelo Corelli,1653-1713)最为著名,韩岱更成为巴洛克作曲家的权威。 是重制还是重现? 「古乐复兴运动」(early music revival movement),一个在1960年代之后兴起的「音乐本真行动」,大力推动用古乐器演奏当时的音乐。根据音乐学者谢尔曼 (Bernard D. Sherman)解释:「我们可以给予古乐复兴运动无数个起点,包括从18世纪末崇敬韩德尔,到20世纪初制作古钢琴(clavichord)」。当时,古乐演奏在英国及荷兰相当普及,韩岱在年幼时期即躬逢其盛。 对于「历史风格演奏」(Historically Informed Performance),韩岱认为在音乐历史的长河中,人们通常认为最新的音乐是最好的,对过去的音乐缺乏兴趣,直到19世纪才有所改变。「这时,音乐家与观众们开始关注巴赫的音乐。这导致了对西方伟大音乐文化的复杂情感,现代听众往往认为古典音乐比现代音乐更容易理解。」 随著时间的推移,音乐风格、演奏习惯和乐器的音色也都有所演变,韩岱认为演奏古乐,不只是怀古、重制与复刻,而是必须投入大量精力,让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在21世纪重现,但这些作品终究是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必须保有当时的情感美学。「因此为了更精确地演奏这些古乐作品,现代演奏家需要理解创作的背景,包括哲学、宗教、象征意义、修辞学的重要性,以及这些作品所
-
音乐
丝竹里的「风」声
这是一场有「风」的展演,从曲目的安排就可「闻风而知」,几乎所有的曲目都与「风」相关,从开场的《风城序曲》,让竹堑的风吹向台北的天空,新竹青年国乐团(以下简称「竹青」) ,在指挥刘江滨带领下,演奏时所流露的意气风发,使这股风呈现多面向的璀璨,于音乐之外镶嵌出各种多元脉络,带有世代传承、文化交流、东西交会的意味,听起来格外饱满、快意、舒畅。 拉近国际化与在地化的距离 刘江滨长年投入国乐的演奏与指挥,深耕新竹、放眼国际,很多中国作曲家的新作,皆在他的指挥下进行台湾首演,也经常委托创作。身为音乐教育者,一手创立「竹青」、与「竹堑国乐节」,不只对新竹地区的国乐贡献卓然有成,也将「竹青」推向国际舞台,「竹堑国乐节」也成为每年华人地区指标性的国乐盛事。 首先,就选曲端看,音乐会的两首委托创作,分别是隋利军《风城序曲》与刘畅《凤求凰》,皆为中国作曲家的作品,成功拉近国际化与在地化的距离,既保有作曲家的个人艺术语汇,也与「风城」的特质一拍即合。这些作品显然是为「竹青」量身订做,而刘江滨深谙如何表现团员的实力,难易适中,音乐的每个部分都能让团员游刃有余地挥洒,因此每首曲子的演奏都有极高完整度,也能引起高度共鸣。 再者,就乐曲本身思考,所谓现代化国乐团,绝非中西元素的直球对决,更不是直接削弱含英咀华的丝竹韵味,以让渡出「他者」的空间。而我们在音乐里所听见的「他者」,就像是源远流长的丝绸之路,东方与西方在其间融会贯通,传统与创新彼此激荡,国乐的写意与西乐的形式交互辉映,进而勾勒出我们对国乐的新思维。 譬如隋利军的《风城序曲》,光就曲名「序曲」,就可看出是以西方的体裁所写成的民族器乐合奏曲,搓揉了中国北方的吹打乐器与西方的创作手法,用有组织的方式营造出浓烈的东北风格,序奏后由胡琴拉奏出绵长的第一主题,之后再将音程逐渐拓宽,织度层层叠加,无疑是西方动机发展,之后笙进场,犹如第二主题,在属调上引领著吹管乐,同时使用切分节奏,增添律动感。
-
聚光灯下 In the Spotlight 作曲家
郑伊里 开启艺术的触觉与视野 打破场域界线
她用声响、用肢体、用科技,将音乐的时间性转化为立体的剧场艺术,用自己的语汇诠释时间的概念,营造了具有触感的空间感知。郑伊里在台湾接受完整的音乐教育,获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音乐系作曲硕士之后,再以扎实的作曲技巧为基础,探询、思辨、实验、延伸,用音乐建构艺术的复领域。
-
音乐
一个民族在这个世代的独特声响
将古老的民族声响注入新的活水,用交响化的方式扩大音乐的格局,让这些流传已久的神话跃然在舞台上,「祭祀.火把.烈酒张宇安 TCO」整场音乐会将国乐合奏的美感、少数民族的神秘风情、情感张力发挥到淋漓尽致,精采绝伦,这无疑是一场令人惊艳的演出。
-
特别企画 Feature
向宇宙下订单>>音乐类
台北室内合唱团「中南美弥撒」 2020/12/10 高雄 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音乐厅 2020/12/11 屏东演艺厅音乐厅 2020/12/12 嘉义市政府文化局音乐厅 2020/12/30 台北 国家音乐厅 成立于1992年的台北室内合唱团今年恰巧迈入第30周年。历年来合唱团从早期音乐到现代作品,从人声重唱、室内合唱团到交响合唱团,台北室内合唱团均展现出高度艺术性。「中南美弥撒」是合唱团2020年度的旗舰制作。音乐会精选芬兰作曲家J. Mntyjrvi、P. Kostiainen、J. Linkola当代美感的无伴奏合唱,以及法国作曲家F. Poulenc《荣耀颂》及阿根廷作曲家A. Ramrez《中南美弥撒》两组饶富民族特色的大型宗教作品。作品地域从极北到极南,风格文化也呈现强烈对比。 推荐人 林伯杰 回想已非常遥远的上个世纪,当我还是大学生,著迷于男高音卡列拉斯所录制的发烧名盘《中南美弥撒》,便许愿能现场聆赏这种充满民族风情的现代宗教音乐杰作,没想到隔了几十年,台北室内合唱团居然把此曲搬上国家音乐厅。 虽然我目标是锁定《中南美弥撒》,但整阕演出长度不到25分钟,所幸台北室内合唱团的曲目安排总能让人大开耳界。上半场全是我个人没听过的当代合唱曲目,像是芬兰的J. Mntyjrvi、P. Kostiainen、J. Linkola等作曲家,他们的作品好陌生但又好好听,颇是意外的收获。 下半场排了法国的浦朗克《荣耀颂》与阿根廷的拉米瑞兹《中南美弥撒》,我著实佩服台北室内合唱团如此精准地掌握不同语汇与风格的坚强实力。虽然在《中南美弥撒》的器乐伴奏上,精简了作曲家原先设定的南美洲民俗乐器,然而请来男高音林健吉是非常棒的选择,或因他的原住民血统,让演唱些许脱离学院派气息,多了些狂放的自然风情。 指挥家陈云红已离开台北室内合唱团艺术总监职务,但先前连续3年「红红夫人的异想世界」系列,无论是伯恩斯坦的《奇彻斯特诗篇》、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在音乐与技巧之外 指挥还需要……
当一个指挥,除了带领乐团排练、音乐会演出,还需要什么能力与功夫?曾任波士顿交响乐团助理指挥的年轻指挥家张宇安,在本文分享他从职业生涯中得到的体悟:从基本功到心理面的精进与建设,透过认识自己建立正确的人脉,细心聆听才能与团员建立好的沟通面对计划赶不上变化的现实,他说:「我们能做的还是只能准备好自己。」
-
音乐
极简舞台承载情感 以歌剧提炼艺术箴言
曾于二○一五年在指挥家吕绍嘉邀请下,为台湾乐迷带来歌剧《费黛里奥》的德国导演荷穆齐,将与吕绍嘉再度合作,于十二月在台中搬演浦契尼的歌剧经典《波希米亚人》,擅长用现代眼光诠释传统艺术的他,将以极简的舞台设计承载情感的能量,并舍弃中场休息,让歌剧的来龙去脉一气呵成,让这一百多年前的经典作品,写下更多元、更新颖、更深刻的注脚。
-
音乐 2020台北国际现代音乐节
「三新」启航 展现时代声响
由「中华民国现代音乐协会」所主办的「台北国际现代音乐节」已迈入第八年了,今年主题以「三新」为主轴,也就是「新作曲家会员、新演奏家会员、新观众」为规划核心,举办四场分别以击乐、室内乐、大键琴与琵琶为主题的音乐会,以实验性的精神,重新审视当代的音乐语汇和形式风格。
-
特别企画 Feature 现象10:音乐艺术节蓬勃发展,走向专业与多元
大师名家齐聚分享 年轻学子获益良多
在国内举办国际性音乐活动不是新鲜事,但近年的活动内容却愈趋多元,朝向更专业、更独特、因材施教的方向迈进,尤其幕后推手是一群耕耘多年的音乐家,如低音提琴家傅永和的「兰阳国际低音提琴夏令营」、钢琴家严俊杰的国际性钢琴艺术节,还有小提琴大师林昭亮的「台北大师星秀音乐节」,他们本著自己的学习历程与专业经验,将内容规划得更为专业,也让参与的学子获益匪浅。
-
音乐
乘风舞动黑白键 站在音乐之父肩上共鸣
从八月到十月,一股管风琴热潮将从北烧到南,有传统有跨界,展现这乐器巨无霸的多元魅力。由史密斯与葛莱利二重奏打头阵,演出管风琴与打击乐同台激荡的「战栗夜曲」,接著两档则在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音乐厅,由荷兰演奏家利昂.贝尔本与法国巴黎圣母院首席管风琴大师拉特利接力登场。三场的曲目及风格各异,但音乐之父巴赫的作品则成为所有演奏家的最大公约数。
-
艺号人物 People 瑞典合唱指挥家
克利葛斯特姆 从理发厅到音乐厅的动人美声
什么是「理发厅合唱」?原来这是一种源自美国的合唱形式,融合了非洲音乐与白人传统歌谣元素,以无伴奏、紧密和声的四部重唱开展,始于早年理发师为不使客人在理发漫长的等待过程中感到无趣,所自娱娱人发展出的表演。将与台湾的拉纤人男声合唱团合作演出的瑞典指挥家克利葛斯特姆,是欧洲「理发厅合唱」的重要推手,出身古典传统的他,如何投入这种活泼的演出形式?且听他娓娓道来
-
音乐 2019台北国际合唱音乐节
在台湾以乐会友 合唱史上的美好年代
「台北国际合唱音乐节」今年已迈入第十九届,将在七月底至八月初举行,今年邀来的国际团队包括义大利乌特合唱团、瑞典阿尔曼纳合唱团、菲律宾曼达维儿童合唱团、德国萨尔布吕肯室内合唱团等,另也如以往举办合唱音乐营、指挥研习营、大师班、合唱讲座、巡回音乐会、合唱比赛等,丰富多元的活动,推广合唱艺术也让爱好者以乐会友。
-
音乐 「红红夫人的异想世界—奇彻斯特诗篇」
四分之一世纪的累积 蜕变、进化、无设限
「红红夫人异想世界奇彻斯特诗篇」音乐会,为台北室内合唱团在经历一连串蜕变及升华后的初试啼声,累积了长达四分之一世纪的能量,试图在音乐中再次破茧而出。从本场的曲目来看,充满了对于大自然的崇敬,宇宙的探索,未来的想像,过往的缅怀,也正是艺术总监陈云红的生命哲学。
-
艺号人物 People 日本合唱指挥暨作曲家
松下耕 让歌声响起 飞越世间藩篱
他曾因被老师否定音乐才华,离开专业音乐学习之路,但终在合唱团中重新找回学习音乐的快乐;他透过重新编写日本名谣,将日本民族的共同记忆,藉著歌声让世界上更多人知道他是松下耕,是国际知名的合唱指挥,也是优秀的合唱音乐作曲家,曾与台湾多个合唱团合作过的他,近期更接下拉纤人男声合唱团的艺术总监一职,与台湾的情谊更形紧密,令人期待能让他们合作唱出的悠扬歌声,穿越世界上的所有藩篱。
-
音乐 台北爱乐室内合唱团「四季.台湾」
从各方看岛屿 四季的变幻多情
在「四季.台湾」音乐会中,台北爱乐室内合唱团特邀七位台湾作曲家与五位国外作曲家,各自用独特的音乐语汇,阐述对台湾这片土地的情感,对大自然的感激。全场无伴奏且多声部的曲目安排,挑战合唱团的演唱实力,并结合了影像、剧场、旁白,将以合唱剧场的形式,勾勒出这片土地兼容并蓄的特质。
-
艺号人物 People 加拿大DJ
无尾熊小子 刷碟、涂鸦、配乐 说故事创意无限
唱盘艺术家、音乐制作人、图像小说家这些身分都属于「无尾熊小子」,虽然大学念的是教育,但早早就投入创作,透过不同的形式现场刷碟、写作电影配乐、创作图像小说,为大家「说故事」。他说:「不论是在制作唱片或图像小说等等,其实我只是喜欢用自己的创意跟大家讲故事、抒发自己的感想。」改编自其小说作品的表演《机器人情歌》,结合现场音乐与偶戏电影制作,将让我们看到无尾熊小子的鲜活创意。
-
演出评论 Review
横越太平洋的前奏曲
作曲家赵菁文为此次美国巡演所写的《来自远方的岛屿记忆》,以音乐表现台湾精神,一段完整的音乐是由好几种不同的乐器衔接奏出,代表台湾人的团队精神,音乐的核心是由《阮若打开心内的门窗》的主题所蔓延,不断扩充、弥漫在乐曲中,仿佛一股思乡情怀或是坚苦卓绝的精神随之飘散出去,最后到达了太平洋的另一侧。
-
艺号人物 People 芬兰指挥家暨作曲家
沙隆年 用心良苦 引人踏入音乐国度
来自芬兰的指挥家暨作曲家沙隆年,以令人赞叹的音乐才华征服世界乐坛,除了创作、指挥,更积极与科技合作,让古典音乐的触角延伸至多媒体艺术,并协助发展iPad应用程式The Orchestra,透过新科技邀请年轻世代踏入古典音乐的美丽国度。这次再度访台,将带领英国的爱乐管弦乐团,踏上台中国家歌剧院舞台,带来两首理查.史特劳斯的交响诗:《唐璜》与《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
话题追踪 Follow-ups
以乐载道 以歌逐梦
他所采编的民谣如〈丢丢铜仔〉、〈一只鸟仔哮啾啾〉,对台湾人来说,如同母亲的声音那般熟悉;他所写的歌曲如〈杯底不可饲金鱼〉、〈摇婴仔歌〉与〈阮若打开心内的门窗〉,可说是台湾人共同的音乐回忆。吕泉生,这位为台湾歌乐耕耘沃土、埋下无数种子的前辈作曲家,今年正逢他的百岁冥诞,回顾其一甲子为台湾音乐的努力,唱著、听著他所写的优美旋律,让人更缅怀其「以乐载道,以歌逐梦」,展现爱、光明与和平的文化深度。
-
演出评论 Review
余音绕梁尚飘空
最令人惊艳的,绝对是压轴的史托克豪森的歌剧《光系列星期三》中〈人类,听!Menschen, hrt〉,这六位歌手出场时各自托著一颗球,代表一颗小行星,并以公转的轨道方式移动演唱,将整个音乐厅视为全宇宙,歌手们分站在观众席的六个角落,更能近距离听到他们精采的音乐性及技术性。他们要用歌声包围整个宇宙,让音乐的空间被无限放大,顿时充满「念天地之悠悠」之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