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被问到「你如何看待僧侣和音乐家这两个身分?」药师寺宽邦看著家中寺庙的佛像道:「无论身在何方我都是名僧侣,而音乐是我传道的方式之一」。他不认为这两个身分截然不同,反而因为从事音乐活动,体验到许多独特的事情。「如果单纯只是位僧侣,大概是接触不到的!」因此,他持续活用这些经验传扬佛法。
透过与观众「传接球」 找到持续音乐活动的动力
对药师寺宽邦而言,无论在什么场合都是一样的,一首接著一首演唱。但唱经文歌曲毕竟和一般歌曲是完全不一样的类型,其实一开始,他很担心演唱会能不能顺利举行。再加上疫情期间,音乐会多改为线上直播方式。所幸YouTube上的粉丝回馈如:「想要更能放松心情的音乐」、「也能演唱某部经文吗?」激发了自己创作的灵感,对于这种和观众之间如同棒球传接(Catch ball)般的你来我往,他感到雀跃,也认为:「如果只有自己一个人,容易陷入死胡同,可是当与他人有所连结时,将大相迳庭。」
去年开始又得以举行演唱会,与观众在同一个空间一同享受音乐,像这样透过实际与观众面对面,获得许多的声援、支持,让他知道「我可以这么做」,便不再感到不安,也深刻体会到这是个多么珍贵的时光,「感谢大家,我得救了。」他笑著说。今年也要举行亚洲巡演,他非常高兴能再和观众近距离接触,可以亲眼看见观众的反应,从中获得刺激,他认为:「那是我今后能否继续活跃于乐坛的动力」。
何谓「静」?何谓「动」? 端看你怎么「悟」
相隔4年,药师寺宽邦将在10月发行新专辑《悟》,届时也会带著专辑跑遍亚洲巡回演唱。这4年间他创作了许多首歌曲,此次将严选10首可以表现「静」与「动」的经文歌曲,如:《药师如来真言》、《开甘露门》等,其中有一首相当特别,结合《般若心经》与中文歌〈送别〉。他强调:「在这张专辑中,可以看到药师寺宽邦的多样面向。」他从2018年开始在中港台演唱,从而萌生想要好好学习中文的念头,朋友便推荐一些中文歌,而他尤其喜欢〈送别〉这首歌。「但中文有很多日语没有的发音,实在很难学!」不过他觉得中文的发音很有意思,听起来与其说是语言,不如说是声响,因此光是念歌词,就觉得几乎已经是音乐了,相当惊艳。
过去数年,他在创作佛经音乐时,多以疗愈、放松为主,但「是否不仅限于此?」例如,明明要寻求慰藉的风格,却在意外听到完全相反的音乐后,反而被疗愈了。如同静与动,当你想要感受何谓「静」,势必要先理解何谓「动」,也正因为有了对比,更能清楚了解其深意。尤其佛教音乐中的「静」非常多,因此,如何创作「动」的音乐,像是Hip Pop、摇滚等,就成了《悟》这张专辑的课题。
一般的「二元论」如善恶、喜悲等,看似不能交杂混合,但药师寺认为其实是一起的。人生当中,理所当然会发生许多事,但究竟是喜怒哀乐哪一个,取决于自己的看法与感受。脑海中浮现出的「啊!原来如此」,不就是自己的「悟」吗?有些人会将「悟」视为人生的终点,似乎要在遥远的将来才能「感悟」,但他认为并非如此。「悟」就在你我身旁,我们每天都会「体悟」新的事物、多少会「顿悟」原先有的迷惘等等,这些都是来自于「悟」的教诲。「悟」到这点的他,便想借由音乐传达给大家。
透过音乐贴近人心 将佛法传承下去
日本的佛教有各种不同派别,僧侣或和尚也有不同类型,而现今和药师寺宽邦同世代的年轻僧侣们都在积极改革,尝试用各种独特的方式来吸引更多人接触佛教,然而,众人也同样担心「佛教还能继续在日本传承给下一个世代吗?」
他想到自己当初会开始玩音乐,也是受到父亲很大的影响。身为寺庙住持的父亲,其实也很喜欢音乐,歌声非常好,还会弹吉他,只是不像自己这般反骨。沉默寡言又传统的父亲,虽然对他以音乐重新诠释佛经不做表态,却会在身后默默地守护,仿佛在表达「你喜欢就好好做」。这样的模式,恰如一种另类的世代传承。问他有没有想过和父亲合唱?他笑著说:「我爸可能会说『别了吧!』」不过平常会和父亲一起在寺庙里诵经,合唱好像也是个不错的表演方式,他开心地笑说:「我会认真考虑」。
2022年药师寺宽邦曾出版一本著作《般若心经,我所演唱的》。书中提到「音乐不是我逃离佛教的手段,而是为了面对自己的心、表现自己的心声。无关乎畅不畅销,我要持续演唱、持续创作自己想要传达的讯息。」这是他在30出头从俗世绕一圈又回到佛家后的体认,也是他创作经文歌曲的契机。多数人对于佛教音乐的印象与一般音乐有很大的差异,他却希望能跨越所谓佛教音乐的框架,以音乐作为媒介,在这令人窒息的社会环境中,使大家的内心能重新整理(reset),成为贴近人心的心灵音乐。也希望能到更多尚未去过的国家演唱,借由音乐将佛法传给未来的世世代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