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表演艺术文化论坛」现场。(林韶安 摄)
焦点专题 Focus 2024表演艺术文化论坛与前导共读会(一) 概述

把脉表演艺术生态 探寻政策调整方向

生态现况与行政法人制度20周年回顾

表演艺术联盟(下称表盟)于2024年11月4日,假国家戏剧院大厅举办全日的「2024表演艺术文化论坛」,邀请表演艺术各界资深从业人士,汇集产业多方视角观点,期待能在文化部每4年举办一次、即将于2025年再度办理的「全国文化论坛会议」开议前,提供业界实际的需求与建议。

为了能在一日的论坛中对焦讨论包含政策、场馆、团队经营者、中介组织与人才培育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表盟提早于今年8月举办一系列前导共读会,深入探讨8个子题:〈表演艺术政策的补助与资源分配〉、〈行政法人制度总论与制度现况摘要〉、〈中央行政法人运作实务与现况〉、〈地方行政法人运作实务与现况〉、〈表演艺术场馆发展回顾——从活化、媒合、营运升级到中介想像〉、〈表演艺术相关调查资料与趋势分享〉、〈表演艺术需要什么样的实证资料〉与〈表演艺术的国际化问题与推动策略〉,浓缩后成为11月论坛讨论重点。分享人包含场馆主事者、相关学界人士、表演艺术团体经营者与创作者等,采线上与实体共同进行。8场共读会中的提问与回应踊跃丰富,足见表演艺术界对于现行产业情况有不少希望调整的实质建议。

文化部表演艺术相关计划预算变动统计图。(表演艺术联盟 提供)

产业结构现况

台湾绝大多数活跃的表演团体与创作者,或多或少受政府资源直接或间接的支持。表盟将现行政府奖补助资源分为3类:第1类为直接支持地方场馆、表演艺术团队的营运或创作的「固本保底」类;第2类为多为带有特定公共政策目标的计划的「生态调整」类,如国家语言发展方案、文化黑潮计划等;第3类「策略投资」类则主要鼓励市场开发、科技应用,或文创投资等计划。

从2011年至今,除却疫情期间特例的高额挹注,政府主管机关投入表演艺术产业的预算整体提升幅度不小,但业界却大多反应无感。在全球通膨与表演艺术产业分工愈趋精致化,使得制作成本节节上升之外,表演团队的增加、预算分配的状况,都让第一线从业者即使有补助帮忙,仍感生存艰辛。统计资料显示,在演出遍地开花的今日,2023年平均每团年亏损仍达50万元;团体内兼职与特约合作的人员占比愈来愈高,但专职人员却没有显著增加,而在固本保底预算涨幅不大的状况下,政府资源明显大笔投入「生态调整」类补助,导致亟需银弹的表团,必须挤出时间与人员争取相关专案,或多或少影响了创作上的量能。

独立制作人孙平也在11月文化论坛时补充,国艺会在2023年发表的《Taiwan Top演艺团队营运概况报告》里,Taiwan Top(简称TT)团队平均固定营运成本增幅达19.65%,由2019年423万元增加到2023年的506万元;但营运补助较疫情前却只增加0.22%(约新台币3,726元);制作成本上,每团的比疫情前多约33万元,新制作的占比又比旧制作来得多,因此近期国艺会也开始给予TT团队弹性,不要求每年一定要生出新的制作。

公部门的核销模式也对产业带来实质影响,像是奖补助计划多在年底结案,造成每年年终各场馆的演出蜂拥而出,市场饱和而既有观众也消化不了那么多的票券,团队必须加倍花费在行销成本上,成为难以打破的恶性循环。

3个剧团的碰撞 打开剧场未来式广告图片
2019年至2023年平均每团聘雇人数统计图。(表演艺术联盟 提供)

表演艺术的「成本病」

在前导共读会首场〈表演艺术政策的补助与资源分配〉中,《三十而立:政府资助表演艺术团队关键报告》作者、真理大学音乐应用学系行政管理组助理教授郑佳姗强调了表演艺术产业难以避免的「成本病」问题。

「成本病」(baumol's cost disease)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William J. Baumol,1922-2017)和鲍文(William G. Bowen,1933-2016)于1967年提出的现象,有些产业因为时代进步而让成本降低,但有些产业却因生产力有限,让成本节节升高。而鲍莫尔用来作为例证的正是表演艺术产业。表演艺术产业的人力与生产力并不因著技术而提升,而票价也无法因市场竞争而调整,造成团队制作成本、营业成本和收入之间出现严重落差,形成单位成本增长速度远超过市场的通货膨胀速度。

在此状况下,郑佳姗观察台湾的演艺团队对政府有著显著的单向依赖情形,她建议为了生态的健康,团队可多元开发资源,向民间企业提案或找寻新的开源方式;若有有力的中介团体从中牵线,更能有效丰厚产业资源。她与多位讨论人也在11月举办的文化论坛中,对现行对于表团补助的阶级是否合理提问。从各县市杰出团队到国艺会TT演艺团队,再到由文化部直接投入资源的台湾品牌团队,每一种头衔所担负的任务与资源并不一致,需要重新检视。

中介团体的定位问题

2014年当国家表演艺术中心行政法人正式成立,后续陆续加入苗北艺文中心、台北表演艺术中心等地方行政法人,加上1996年财团法人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公设财团法人持续扶持,台湾的表演艺术产业在政府与民间作为桥梁中介组织开始实质对产业运作带来影响。但就这10年表演艺术界行政法人的运行检视,其定位与任务仍处于模糊阶段,对于监察单位所需汇报的程度、存在的功能性,都需要再有更明确的方向与目标,以确保艺术创作自由宗旨,也减少行政上的消耗。

在11月4日的论坛上,重点式讨论关于资源分配、人才培育、市场开发与中介组织等现况盘点与执行面问题,现场云集重量级场馆总监、制作人与艺术家共同参与。在下半场分组讨论环节,不难观察到无论是场馆与中介组织组别、国际化推动组别或是补助资源分配的组别,各组人员建议丰富且具体,但实则有些问题已有相应的解决办法,却无法第一时间让需要的群体获得相关讯息,因此在产业横向串连上,是否存在更有效、更不排他的讯息交流方式,或许也是在众多提问之外,另一个可以讨论的议题。

「2024表演艺术文化论坛」现场。(林韶安 摄)
本篇文章开放阅览时间为 2024/12/24 ~ 2025/03/24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