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脑不说谎,而且天生爱美:《戴珍珠耳环的女孩》有神奇魅力!
脑海里的旋律

大脑不说谎,而且天生爱美:《戴珍珠耳环的女孩》有神奇魅力!

去年在台南奇美博物馆的「英国国家艺廊珍藏展」引起广大共鸣,从文艺复兴巨擘拉斐尔、荷兰大师林布兰到后印象派名家梵谷,50位大师、横跨西洋艺术史400年的经典原作来台展览,让喜欢看画的艺术爱好者大呼过瘾。

「看到原作就是不一样!」我身边好多朋友数次重刷展览,乐此不疲。运用现代高科技,透过高解析度数位档和顶级微喷技术输出,复制画的品质愈来愈高,有时肉眼几乎分辨不出是真迹还是复制,但,为什么当绘画原作近在眼前,观看时就是有说不出的感动?

位在荷兰海牙的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The Mauritshuis)因为收藏了画家梅维尔(Johannes Vermeer)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成为许多艺术爱好者的朝圣之处;我也是其中一个,曾经不远千里特地拜访,为的就是一睹女孩的风采。《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画作之一,永远忘不了那个夏天午后,我站在这幅尺寸袖珍的名画面前,心里泛起一股悸动:绑著湛蓝与艳黄头巾的女孩朱唇微微张开,欲言又止,伴著那迷茫的回眸凝望,小巧的耳垂挂著珍珠耳环,闪著明亮的光……这幅画的复制品我已看过很多次,手边也收藏了书签、雨伞、马克杯、托特包,但站在真迹面前,当我和女孩眼神交集的刹那,一瞬仿佛永恒。

大脑科学家想了解《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为何如此有魅力,他们也想比较当人们在美术馆里观看真迹以及看复制品时,我们的脑袋里到底发生什么事,看真迹和看复制品时,大脑真的会有区别反应吗?一系列的实验结果十分有趣。

科学团队首度用脑电图(EGG)和磁振造影(MRI)来侦测脑神经活动与观赏艺术品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表示,《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有股魔力,让人情不自禁地盯著她看,观者会被一种特殊的神经系统现象所俘虏,研究人员称之为「持续注意力回圈」:站在画作前,观者的眼睛首先被女孩的目光吸引,然后注意力向下移动,抵达女孩的嘴,最后抵达珍珠,再回到她的眼睛,而且这个连成三角形的回路会不断循环。

研究人员指出,17世纪荷兰黄金时期最杰出的画家梅维尔是操控人类注意力的个中好手,在《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这幅作品中,梅维尔巧妙地创造让注意力无限持续,并且一再重复这个注意力回圈:《戴珍珠耳环的女孩》不仅吸引观赏者的目光,还将人的注意力镶入循环之中;如此的机制让人不知不觉中花更多时间欣赏这幅画作。研究人员甚至提到,梅维尔的作品中,似乎只有戴珍珠耳环的女孩有特殊魔力,因为她的眼神和观赏者有接触,让观看的人深深被吸引。可不是!我每次看这幅画,都会产生甜甜的恋爱感,几乎无法将视线从画面移开。

科学家为了理解人们观看艺术时大脑的内部反应,对受试者进行脑电图测量,在受试者头上放置电极以监测他们看画时的脑电波变化,也同时观察大脑活动,眼球追踪则能透露受试者的注意力到底放在画面何处;研究人员还进一步比较在博物馆里看真迹与面对复制品时的神经反应。为了进行测试,科学家们让受试者戴上脑波帽,帽子和眼球追踪器连线,分别观察看真迹和复制品的受试者的脑电波。

研究结果显示,观赏真迹时,受试者的情感反应比看复制画强10倍;透过测量脑电波,科学家发现,大脑中处理高功能(例如视觉空间处理、情节记忆和自我反省及人格认同)的楔前叶(precuneus)显现的波动反应最大。为何女孩有引人目光的独特魅力?研究人员解释,原因很可能是大脑在众多物体中对人的面孔特别感兴趣,自然而然地投注目光,并且不自觉地注意人的眼睛和嘴巴,因为这两个器官最能提供和情绪相关的资讯,在人类漫长的演化过程中,这是判断对方是否具有威胁性的重要参考。

「大脑不说谎,而且天生爱美」,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馆长强调,「不管艺术的类别是摄影,还是绘画,也不管作品来自古代艺术大师还是现代创作,欣赏艺术品真迹是很重要的,因为能帮助人发展大脑潜能。」春日晴朗,找时间走进博物馆吧!

参考资料:

https://www.mauritshuis.nl/en/what-s-on/can-t-take-my-eyes-off-you

https://www.neurensics.com/en/girl-with-a-pearl-earring

PAR广告买二送一广告图片
本篇文章开放阅览时间为 2025/04/28 ~ 2025/07/28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