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跃演VMTheatre Company带著台湾原创音乐剧《劝世三姊妹》登上纽约外百老汇剧院Theatre Row连演4场,《PAR表演艺术》总编辑黎家齐认为,这不单单只是把演出原封不动地挪到美国演出,而是为了外百老汇的舞台进行一定程度的再制。而这趟试演的起心动念、事前准备、落地执行等细节,究竟是怎么发生的?《PAR表演艺术》编辑部特别邀请《劝世三姊妹》导演曾慧诚与制作人林易衡,一同来聊聊纽约之行尝试将《劝世三姊妹》带入百老汇音乐剧产制流程的过程与经验。

挑战百老汇商业市场,《劝世三姊妹》的确需要这样的机会
故事的开始,是2023年的9月底,百老汇音乐制作人Ken Dingledine带著《最后那五年》(The Last Five Years)来台,曾慧诚因此有机会和对方见上一面,席间曾慧诚询问Ken:「你们都是从国外输入作品到台湾,有想过要把台湾作品输出到国外吗?」那时曾慧诚心里想的,的确是希望《劝世三姊妹》能登上百老汇演出,并在美国商业市场取得成功。虽然那次的对话没有得出明确结论,但前进百老汇的念头悄悄地在曾慧诚心中发芽。
隔年春天,曾慧诚与林易衡飞往纽约看戏,又想起之前与Ken的讨论,所以他约了Ken及纽约台北文化中心主任张惠君一起碰面,想深入讨论《劝世三姊妹》在纽约的可能发展。
「Ken很认真地跟我说,要前进美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走西方国家的华语圈市场,在纽约、洛杉矶,或温哥华演出,另一种则是登上百老汇的商业市场,但是要花很多时间。」曾慧诚当时就告诉Ken,他想挑战的是后者,Ken于是替他估算出在美国落地一周的美方工作人员与场地费用,大约需要16万美金,加上台湾演员与技术人员的演出费和旅运费,要去纽约试演,大概需要900万台币的支出。
900万并不是个小数目,起初跃演团长侯淙仁先踩了煞车,曾慧诚则试著用自己的经验来说服他,「我的表演艺术训练是从国外开始的,那时看的都是百老汇的戏,我脑中记得的,一直是百老汇的售票、宣传、档期换来换去的商业操作;台湾这几年很想推长销剧、定目剧,我觉得『环境』是很大的因素,我很想让伙伴们知道,要征服这么多观众,到底应该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曾慧诚相信,如果能去一趟纽约,对于剧团还有演员来说,势必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当然我也觉得,《劝世三姊妹》在台湾获得这么多观众的支持,的确需要给它一个(走上国际的)机会。」曾慧诚的这几番话,说服了侯淙仁,接下来,就是想办法筹资的阶段了。
「最先想到的还是文化部,后来文化部核了一笔200多万的旅运费用,剩下的制作费,Ren哥(侯淙仁)大概找了10个不同的企业资助,其中最大宗的是G2C+策略联盟,配合他们的ESG政策来支持艺文产业。」林易衡接口说道,许多企业都在发展ESG,他很鼓励台湾剧团在经费筹措上,可以借此接触企业、寻求合作可能。

要让国外观众看得懂,清楚讲好故事才是重点
确定要前往纽约演出后,《劝世三姊妹》迎来的,是一连串的文本地狱,「虽然搬演依旧是台语与华语的呈现,但全长3小时半的演出,观众又要看字幕,美方的制作人觉得他们会吃不消,所以才决定缩短。」为了能在纽约落地,除了制作人Ken负责统筹外,还有另一位负责创作面的制作人Barbara,曾慧诚提及,两位制作人花了许多心思,希望让《劝世三姊妹》在进入百老汇创作链过程的同时,能摆放到对的位置——让纽约观众是看得懂的。
在这样的前提下,原先《劝世三姊妹》中的台语细节或笑话反而不是重点,故事情节、情感传递,才是改编文本的首要考量,「像是台语会说『穷到要被鬼抓走』,制作人不理解为什么是被鬼抓走,所以就直接调整成『非常穷』就好。」曾慧诚接连举了几个例子,像是大姐宋国珍一直都直呼「宋德正」的名字,是到了尾声的牵亡歌,才开口叫「爸爸」,但这般在称呼上的细腻转折,美方制作人也没什么感觉,于是试演的剧本让宋国珍从一开始就用「Father」、「Daddy」来称呼。
「而且原本的称谓使用对美方制作人来说相当痛苦,《劝世三姊妹》里有三婶婆、二叔公、大伯公等一堆亲戚,但在美国就是叫Uncle或Auntie,甚至宋德正是大伯公的乾儿子,国珍跟大伯公只是邻居,但却要叫他Uncle,最后在英文文本里全部都把称谓改掉,直接用名字称呼。」林易衡也补充道,只要让观众能够区分谁是谁,以及他们各自做了什么事,这样就够了。
这也是为什么,曾经看过台湾版《劝世三姊妹》的观众,在看过出发纽约前的游心剧场版本,会反映删减许多细节的原因,林易衡提及,若是比较台、美的影视或剧场作品,不难发现台湾创作者善于交织出复杂的剧情,但美国的故事线相对简单,「最后考量的真的是怎么清楚地讲完这个故事,在进行删减的时候,很快就决定要把国珍与阿狗的感情线拿掉,但觉得讲述他们感情的〈好花得时〉很好听,所以把这首歌保留下来,的确造成观众的困惑。」
不过曾慧诚强调,任何文本的调整、更动,都是经过创作团队与编剧詹杰的同意才会进行,并不是全盘接受美方的要求;这过程反复来会好几次,甚至团队已经抵达美国,都还有些许调整,才有最后定稿的试演版本。
「但我自己比较感动的是,起初Barbara好几次跟我说:『I’m so confused about your story』,她觉得牵亡这个文化对于美国市场来说很难理解,直到看完彩排后,她感动到一直哭,还告诉我所有的戏都可以砍,就只有牵亡歌不能拿掉。」曾慧诚转述Barbara的观察,认为《劝世三姊妹》的情感线条十分清楚、音乐也十分新鲜,这是百老汇过去没有演过的内容,也是美方制作人有心想要继续向下推的理由。
《劝世三姊妹》纽约试演分享会侧记
时间:2025/2/17 19:00~21:00
地点:国家两厅院交谊厅
主持:黎家齐
主讲:曾慧诚、林易衡
对谈:吴岳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