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改編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從莎士比亞到村上春樹 讓文學在劇場活現
精力過人的蜷川幸雄,劇場題材涉獵之廣,令人驚嘆,不只擅長翻轉西方劇場經典,也讓文學作品化成舞台上的精采演出,如改編村上春樹的《海邊的卡夫卡》、前川知大的《太陽》,甚至把莎翁喜劇《第十二夜》改編成歌舞伎版,明星演員加上精采詮釋,讓觀眾為之迷醉!!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同名小說改編 《推拿》挑戰盲人題材
國家大劇院與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聯合製作的話劇《推拿》,於九月初在北京首演,十月來到上海。該劇改編自畢飛宇的同名小說,由喻榮軍編劇,郭小男執導,是劇場中少見以盲人族群為主角的題材,演員閉眼全盲演出,將挑戰的舞台上燈光區位的準確性。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china》 最任性的一次愛情旅程
改編陳玉慧小說《CHINA》,黎煥雄的劇場新作《china》,原著的大寫變成劇名的小寫,也代表了黎煥雄在劇場中重新書寫的距離。而一向甚少在劇場中談論愛情的他,這次也想自我挑戰:「背景是我的劇場裡很難出現的歷史時空,透過這個又陌生又熟悉的微妙距離,我能如何描述愛情?如何呈現兩人在一起是什麼狀態,是化學作用、溫差的奇妙機制?或是沒有設限、甚至跨越性別、跨越外在的形體?」
-
特別企畫 Feature
他的小說 是寫給我們每一個人的
為什麼卡夫卡的小說,常常被搬上舞台,戲劇、舞蹈等等各類形式的改編都有?推究箇中因由,可以說卡夫卡的小說,從內在意識、創作形式與關懷議題,讓每個世代的表演藝術創作者都可以找到切入的共鳴點,於是卡夫卡作品在舞台上的多樣「蛻變」,就是這麼順理成章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除了變成蟲,可還有其他選擇?
吳興國抽絲剝繭,逐漸理清《蛻變》的脈絡,以東方寫意的六個夢:〈夢〉、〈醒〉、〈門〉、〈愛〉、〈禁〉、〈飛〉,解構再重組隱身在怪蟲身體裡的卡夫卡。戲裡,吳興國變身為葛里戈、蟲、母親、父親、妹妹、情人、卡夫卡,再回到「吳興國」的原型,這齣戲不只是卡夫卡的夢,也是吳興國的狂想與吶喊。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姿態」出發 劇場變變變!
對於將卡夫卡搬上舞台的嘗試,向來是毀譽參半。然而作者筆下詭譎的生存場景,卻一再吸引導演與編舞家,卡夫卡對人物姿態立體又怪異的描繪成為舞台藝術家關注的重點,也似乎暗示著卡夫卡的文學與劇場的連結。
-
特別企畫 Feature
魅力無邊卡夫卡 劇場粉絲說狂想
卡夫卡的小說轉化劇場的魅力,已從國際舞台上大大小小的製作得到驗證,而在台灣表演藝術界也有不少卡夫卡粉絲,甚至可說,卡夫卡是他們對劇場想像的起點!本刊特地訪問了黎煥雄、羅文瑾與高俊耀三位「代表」,一談他們與卡夫卡如何解下不解緣,他們又想(或已經)如何把卡夫卡搬上舞台。
-
藝@電影
動人小說 躍上銀幕更吸睛
一直以來,動人的文學作品都是電影取材的靈感泉源,而暢銷小說的改編,更被視為電影票房的保證。這個月有多部暢銷文學搬上銀幕的電影,無疑會吸引書迷的目光,但是否合乎書迷的閱讀想像,卻也是如人冷暖飲水自知
-
特別企畫 Feature 電影篇
奇行異狀一世紀 詭麗中蘊含批判
電影發展不過百年光景,西班牙自然無法超脫現代史,以及當代政治、宗教、經濟上,電檢制度或是歷史包袱,這些氣息也許內斂隱藏在電影的陰暗皺折角落,而轉以流行、次文化、社會事件、性別差異、價值觀為主菜,佐以詼諧、幽默、某種超現實的反差為香料,再用熱情的、民俗風的西班牙音樂烘焙,拼貼出反映當代社會現象與極具特色的西班牙電影風貌。
-
回想與回響 Echo
繆斯女神漫步在劇場
隨著戲劇觀念的改變,由文學改編而成的戲劇作品,部分改編者嘗試跳脫寫實主義舞台語言形式的束縛,企圖在劇場中藉由大量的肢體及各種語言形式,呈現出「在劇場中表演文學」、將氣質濃厚的「敘述語言」融入劇場的可能性。這種將文學語言在劇場中的變奏嘗試,在「台灣文學劇場」系列演出中,似乎成為一種共同努力的趨勢。
-
台前幕後
肢體寫下的閱讀筆記
小說充滿視覺意象的想像世界,一再引發編舞家以肢體敘述與文本對話。「不完整的寓言」亦將與古今文學作品,進行一場遊走在語言、影像、文字與肢體之間的辯證。
-
焦點
在劇場裡,一個共同閱讀的過程
在與原著工作的過程中,「台灣文學劇場」的五位導演都一致感受到面對一部文學作品、嘗試解讀它、進而轉化為劇場呈現的過程中所承受的壓力,這壓力可能來自於喜愛的作品、尊敬的作者,也可能來自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