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傑.伯納特《投票進行中》(BLENDA 攝 Schaubühne am Lehniner Platz 提供)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在劇場,當我們討論政治

柏林新戲劇國際藝術節「民主與悲劇」

柏林列寧廣場劇院的「新戲劇國際藝術節」(F.I.N.D.)今年自三月卅日至四月九日舉行,主題正是與近期時事非常貼近的「民主與悲劇」,邀請來自多國的十六組團隊,在劇場中針對政治提出思辨,重頭戲首推義大利導演卡士鐵路奇新作《美國民主》,還有與美國大選呼應的《大選年的加布列一家》三部曲,讓劇場變議場的《投票進行中》與以各面向魔幻呈現哥倫比亞內戰的《不計其數——哥倫比亞的暴力解剖學》等。

柏林列寧廣場劇院的「新戲劇國際藝術節」(F.I.N.D.)今年自三月卅日至四月九日舉行,主題正是與近期時事非常貼近的「民主與悲劇」,邀請來自多國的十六組團隊,在劇場中針對政治提出思辨,重頭戲首推義大利導演卡士鐵路奇新作《美國民主》,還有與美國大選呼應的《大選年的加布列一家》三部曲,讓劇場變議場的《投票進行中》與以各面向魔幻呈現哥倫比亞內戰的《不計其數——哥倫比亞的暴力解剖學》等。

英國脫歐、川普就任、難民議題、恐怖攻擊、歐債危機,世界的政治局勢正面臨巨大的轉變,特別是民族主義與右翼民粹主義者崛起,其所主張的孤立主義與反全球化立場,被視為是危險的政治信號。西方社會似乎正逐步失去對治理階級以及民主制度的信任。今年,柏林列寧廣場劇院(Schaubühne am Lehniner Platz)的「新戲劇國際藝術節」(Festival of International New Drama,簡稱F.I.N.D.),就以「民主與悲劇」(Democracy and Tragedy)為題,共同探討現代民主結構面臨的困境。

新戲劇國際藝術節創立於二○○○年,目的在引介世界各地的新劇作,同時,也邀來國際上正崛起的新秀導演,包括西班牙導演羅德里戈.賈西亞(Rodrigo García)及以色列導演雅葉.洛能(Yael Ronen)等,都曾受邀與柏林列寧廣場劇院合作。今年,共有來自英國、美國、比利時、西班牙、義大利、哥倫比亞、墨西哥、伊朗等國家,共計十六個團隊的演出。

卡士鐵路奇《美國民主》思辨美式民主

今年藝術節的重頭戲,首推義大利導演羅密歐.卡士鐵路奇(Romeo Castellucci)新作《美國民主》Democracy in America。該作發想自十九世紀法國作家亞歷西斯.德.托克維爾(Alexis de Tocquevill)的同名著作。托克維爾見證了美國民主的誕生,其如何不同於歐洲大陸源自雅典民主的經驗,同時也預見了這個年輕的民主社會可能導致的風險,包括多數暴力、民粹主義言論,以及公眾利益與個人自由之間的矛盾與衝突。

在古希臘時期,悲劇扮演了揭示與批判政治現實的角色,如同鏡像,忠實反映社會各階層、各形式的樣貌。卡士鐵路奇意圖重拾失落的悲劇傳統,尤其是川普當政所帶來動盪不安的國際情勢與歐美關係,悲劇應發揮預言的力量。《美國民主》回溯清教徒創立美國民主之初。不同於歐洲,民主國家從上帝、教會中解放出來,相反地,在美國,清教徒以摩西律法來建造新的國家——一個新的以色列,並依上帝指示合法化一切行徑,例如屠殺原住民。

開場,十八名表演者,揮舞印著英文字母的旗幟,排列出「美國民主」的字樣,接著變化隊形,重新組合出「古柯鹼、軍隊、 醫療保險」(cocain、army、medicare)、「汽車、喜劇、在美國」(car、comedy、in America)、「學術、奶油、諷刺」(academic、cream、irony)、「延遲、犯罪、通心粉」(delay、crime、macaroni)等單字,暗示美國民主的本質。之後更拆解出馬其頓(Macedonia)、羅馬尼亞(Romania)、亞美利亞(Armenia)、緬甸(Myanmar)、印度(India)等曾歷經殖民壓迫的國家。

一對清教徒夫妻的對話,占了全劇最長篇幅。為了家庭生計與支付醫藥費,妻子瞞著丈夫賣掉小孩。丈夫結束了一天的耕種回到家中,兩人因為農作物沒有收成而起了爭執。丈夫敬畏上帝,妻子則質疑上帝的存在,甚至不惜褻瀆上帝,因而犯下罪行。兩人的形象取材自畫家格蘭特.伍德(Grant Wood)的畫作《美國哥德式》American Gothic。卡士鐵路奇透過這幅象徵美國精神與文化的圖像,以古鑑今,批判了清教徒的盲目信仰,自由市場機制及社會福利的匱乏。

過程不乏卡氏作品常見的神秘主義式的意象,一名全身沾滿紅色顏料的裸體女子,將長髮甩向低垂的鐵桿。懸吊空中的機械裝置,奔馳的馬蹄和運作的手臂,象徵工業革命,機器取代人工的時代來臨。不時穿插源自民間傳統舞蹈的舞步與古老儀式。結局以兩個印度安人被迫學習外來語,代表殖民統治造成的原住民文化滅絕。演出幾乎都包覆在層層紗幕之後,營造出遙遠、模糊與消逝的視覺感。卡士鐵路奇強調,與其說該劇表現政治,不如說它提供思辨的可能。

《大選年的加布列一家》呼應大選現實

同樣聚焦美國民主,紐約公共劇院(Public Theater)的《大選年的加布列一家》The Gabriels: Election Year in the Life of one Family則將時間背景設定在美國總統大選的前一年,故事發生在紐約附近的小城鎮,一個中產家庭的廚房裡。編導理查.尼爾森(Richard Nelson)將加布列一家在二○一六年的三次聚會,寫成一個三部曲的演出,各自獨立成篇,又前後貫穿。尤其第三部曲的首演就在美國總統大選當日,戲裡戲外完全呼應。

《大選年的加布列一家》由《餓》Hungry、《你期待什麼?》What did you expect?及《某個時代的女人》Women of a Certain Age三部曲構成。雖是討論政治,卻不真正關心民主黨或共和黨、希拉蕊或川普誰是贏家,而是圍繞著家族成員逝世的思念,通過廚房裡、餐桌上的閒言碎語、蜚短流長,交織家庭悲喜與時代變遷,透視美國生活、社會、政治種種情狀。劇中人看似沒有在談政治,但政治卻無所不在,或者說,他們的存在無可避免地帶有政治隱喻。

尼爾森以細膩的自然主義手法,從角色的階級設定、待人處事的方式,乃至餐桌上的菜色,皆意在鋪陳一個典型的美國中產階級家庭,傳達「家庭就是政治真實寫照」的核心概念。前作《美國家族》The Apple Family亦是通過三姐妹的故事,隱喻時代進程,被譽為「極致的契訶夫式」劇作。

《投票進行中》讓劇場變議場

西班牙導演羅傑.伯納特(Roger Bernat)的《投票進行中》Pendiente de voto是一個探討「民主與代議制度」的參與式演出(participation performance)。觀眾進場時,會發放一個遙控的投票器,跟著投影幕上顯示的提問,觀眾用手上的遙控器,表達自己的意見與立場,並在螢幕上呈現投票結果。舞台上沒有演員,過程完全依賴觀眾的互動回饋。

演出共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每個人都有投票的權利。第二階段二個人共用一個遙控器,投下意見前,必須和鄰座觀眾討論,同時,觀眾被鼓勵為自己的立場辯護。第三階段將觀眾分為四個小團體,決議時必須進行團體表決,並推派代表表達意見。第四階段全場觀眾只有一人可以投票,他的意見代表群體,當觀眾覺得他的意見和自己不同時,可以離場。

通過投票機制的互動設計,伯納特將劇場變身議場,演出就像一場公共論壇,討論的問題涵蓋個人到社會議題。《投票進行中》重新喚起群眾對政治參與的意識,並反思民主機制背後的矛盾與陷阱。

《不計其數——哥倫比亞的暴力解剖學》回顧悲慘內戰

二○一六年,哥倫比亞政府與該國境內最大的反政府武裝「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FARC)達成停火協議,結束了超過半世紀,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游擊戰,哥倫比亞也成為拉丁美洲最後一個實現國內和平的國家。過去,FARC透過綁架、敲詐勒索、毒品交易和非法採礦來籌募戰爭經費,長達五十年的內戰,也造成廿二萬人死亡、數百萬人流離失所。

哥倫比亞馬普劇團(Mapo Teatro)的《不計其數——哥倫比亞的暴力解剖學》Los Incontados—Anatomía de la violencia en Colombia: un tríptico即以切片的方式,記錄這段血腥歷史的各個面向。舞台上三個空間逐漸揭露:一個客廳,一群小孩正聚集在收音機前,等待一段從未發生的革命新聞。一場嘉年華狂歡會,轉化自古老儀式,戴面具的男人喬裝成女人,橫行街頭鞭打沒有蒙面的人和異裝癖者。一片叢林,遭暗殺的黑幫老大成為幽靈,被迫觀看過去自己的惡行。

馬普劇團作品富有拉丁美洲的異端與超現實色彩,敘事遊走於真實與狂想之間,戲劇、舞蹈、音樂、歌唱、魔術等不同劇場元素、不拘一格,自由拼貼,舞台的高度視覺化與演員強大的表演能量,辨識度極高。

當劇場遇上魔術,打開故事的可能廣告圖片
秋天藝術節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