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得欽
-
常客推薦 本月我想看
《頂尖對決—來互相傷害吧》
前幾年我開始迷上美式現場脫口秀(stand-up comedy),很矛盾的,這種表演形式,內容往往有夠「糟糕」(讚許意味),對我來說卻充滿智慧(?)。 政治正確語言初始要提倡的價值,本來是天經地義,但一轉身就無限上綱成文字獄。說穿了,承認事實才是消弭偏見的第一步(君不見,偏見最深的人,起手勢永遠是「我絕對沒有歧視XXX」)。政治不正確的「地獄梗」笑話,把人不敢說出口的事實掀出來 (很奇怪我們被揭穿內心深處的卑劣竟會放鬆得哈哈大笑),當然隨時都有種遊走剃刀邊緣的危險,但也正是脫口秀的樂趣之一。 就在我已經把YouTube上所有的路易C.K重複看到快要會背,找不到新段子而頓感人生空虛之際,才發現台灣已經有人在這一塊經營得有聲有色。我看過一些博恩的影片,相當期待他的發展,有沒有智慧我不知道,但這場表演肯定會相當「糟糕」,正義魔人可得小心了。 文字|孫得欽 詩人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貼近當下 他們與藝術一起前進
本文介紹的五位表演藝術工作者Pradit Prasartthong、Nikorn Saetang、Phongsathorn Sutham、Santi Udomsri與Daraka Wongsiri,他們或以現代劇場創作為生涯職志,或原本出身傳統領域但也跨入當代音樂演出,藝術之路皆貼近當下,不管是推展傳統音樂的當代可能,或是編創演出針砭政治社會的作品,當代泰國表演藝術因而綻放出多元豐沛的能量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遠遊與回望
詩人楊澤已經多年未出詩集,近期不但推出新作《新詩十九首》,也將當年一鳴驚人的少作《薔薇學派的誕生》與《彷彿在君父的城邦》重刷出版,今昔對讀,更讓人看到詩人的思考演變。當年高蹈於「空中花園」的吟遊詩人,果真是比較接近地球表面了,《新詩十九首》副標題「時間筆記本」,提綱挈領,是浪子遠行日久後的回頭一望。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搭上佩蒂.史密斯的《時光列車》
《時光列車》幾幾乎乎是一本流水帳,可是由佩蒂寫來卻那麼迷人。這樣一個在人們眼裡已是一則傳奇的人,有時候我們很容易忘記此刻她正和我們呼吸著同一個時代的空氣。但讀這本書你根本不會意識到眼前這個人是什麼搖滾巨星,而只是一名在都市中低調獨居的灰髮女子
-
即將上場 Preview 舞蹈鬼才的科幻童話
《賣火柴的小女孩》 寒夜中的黑色喜劇
英國編舞家亞瑟.皮塔作品風格獨特,他曾表示自己受美國電影導演大衛.林區影響,前作《變形記》以奇詭的肢體意象,將觀眾拉進極具震撼力的心理空間。將來台灣上演的《賣火柴的小女孩》,改編自安徒生童話,童話本身陰暗悲傷,但在他手下,卻融入黑色喜劇調性,加入了別出心裁的科幻元素,讓救贖有了全新的風貌。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了解台灣,從電影開始
在觀察評述之外,《銀幕上的新台灣:新世紀台灣電影裡的台灣新形象》作者野島剛還訪問了多位電影人,囊括台灣各個世代最具影響力的導演,讓讀者能夠了解作品背後的思考脈絡,也為這段國片從顛簸中站穩的歷史留下珍貴資料。本書既是認識台灣的入口,又像一面鏡子,回顧之餘,我們也藉此看見他人如何「看見台灣」。
-
即將上場 Preview 福爾摩沙芭蕾舞團《天旋》
當芭蕾遇上國樂 余能盛試爆創新火花
從「台北室內芭蕾舞團」更名為「福爾摩沙芭蕾舞團」,藝術總監余能盛繼往年邀請國外舞者與台灣舞者共舞的「東西激盪」,新作《天旋》則讓芭蕾與國樂相遇,邀請臺南市立民族管弦樂團合作演出,將以馬水龍《梆笛協奏曲》、劉長遠《抒情變奏曲》與盧亮輝《四季》入舞,柔和婉約的國樂,如何銜接俐落分明的芭蕾動作?令人期待!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當我們討論文創
前文建會主委陳郁秀梳理其文創脈絡的第二本書《文創大觀2:台灣品牌來時路》,著重帶領讀者追溯概念形成與實際執行的過程。從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一手鍛造「時尚法國」品牌形象的經驗,回返台灣學習實踐的可能;除了論述,她也分別從空間、服務、產品方面,一一細數實際的文創產業經驗,讓人看到新概念進入實作上的眉角與挑戰,同時,也看見無限的可能性。
-
即將上場 Preview 阿拉伯經典與前衛舞蹈的碰撞
《一千零一 深夜》 揭開中東情慾面紗
繼二○一○年的《白雪公主》後,普雷祖卡舞團將再度訪台,將演出以阿拉伯經典文學為本的《一千零一 深夜》,編舞家普雷祖卡聚焦於「夜」的背景,並套用原作連環故事的形式,展開一連串極具神秘氛圍的短篇舞作,並在其中融入他對當代性別、情慾、文化衝擊、消費社會等議題的種種思考。
-
焦點專題 Focus 舞團開課之二
無垢舞蹈劇場 放慢放靜 安住當下
沉靜幽緩的舞步,是無垢舞蹈劇場作品給觀眾的深刻印象,而這樣「向內看」的舞蹈精神,不止體現在舞作中,也延伸到對外招生的肢體開發班。學員一進入教室,就開始學著將腳步放輕放靜,從靜坐開始,體察空氣的溫度、地板的質感、他人的狀態、微細的聲音,由內而外,由外而內,一心專注於身體的過程,外物恍然卸淨,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是安住當下的練習。
-
焦點專題 Focus
陳芯宜 尋找生命與藝術的答案
以《流浪神狗人》廣為人知的導演陳芯宜,把拍攝無垢舞蹈劇場十年的成果,剪輯成紀錄片《行者》,將在近期上映。鏡頭下關懷人物類型廣泛的她,曾經陷入創作的瓶頸與困惑,因為早期的劇場與身體訓練經驗,她讓自己的關注回到人的身體上,拍攝編舞家林麗珍或舞踏家秦Kanoko,對她而言,都是在試圖回答對生命的疑問。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看見劇場生死的瞬間
無垢的作品被稱為儀式劇場,雖說是呈現幕後準備工作,開場的擺設卻同樣如一場祭儀,走入的舞者也如同進行儀式般莊重。如今有多少儀式或儀式的準備工作還這般莊重呢?在一切輕便化、形式化甚至娛樂化的現代社會,或許反而是無垢這樣的團體真正承接了儀式的精神。
-
即將上場 Preview 視覺二重奏 聽覺雙人舞
馬克.莫里斯 讓你「看見」音樂「聽見」舞蹈
馬克.莫里斯被譽為舞蹈界的指揮家,他的舞蹈創作奠基在他對曲目的詮釋上,透過既內在又完整的方式,以整個身體與性格特質來呈現音樂。今年六月,他將率領馬克.莫里斯舞團及合奏團首度訪台,為觀眾獻上兩組經典舞作:「莫札特之舞」和「浪漫之舞」。
-
焦點專題 Focus
赤子心海納百川 「騷」動中出入自得
書法藝術家董陽孜,近年來以她的字與各個領域跨界交流,除了獨立的靜態展示、衍生的文創商品,更與其他藝術家合作發展創作是當代美術館中的展覽,也是演唱會、音樂會的展現,更在劇場舞台上與表演者共舞跨界不斷的董陽孜,是不自我局限的藝術家,更以「讓現代人認識書法藝術」為志,在不逾矩之齡,持續揮毫「騷」動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