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鄭安齊

發表文章 17 篇
  • 夜間打燈的柏林名勝「布蘭登堡門」,在7月底實施的節能措施下就看不到了。
    柏林

    文化領域的能源危機應變

    因烏俄戰事及對俄制裁,德國目前遭逢到史上數一數二巨大的能源危機。雖然目前尚未進入能源消耗量最大的冬季,還難以預測實際的狀況,但為了做好準備,各邦皆著手制定各領域的節能措施。與文化稍有相關的是,自7月底起,柏林市的節能措施也開始實施,共約200座公共建築、觀光地標已關閉其夜間照明以節省能源。 同樣於7月底,文化國務部長克勞蒂亞.羅斯(Claudia Roth)也邀集各邦文化部長,協調討論文化領域的節能事宜,並試圖為此領域的最低能源需求制定各邦一致的標準。在媒體訪問中羅斯表示,這些討論和準備都是為了確保文化機構以及文化基礎設施的安全運作。最遲在9月,各邦及聯邦將有望提出一致的策略,但羅斯也表示,關閉絕對不在政府的選項之中。 究竟柏林的藝文領域是否也將要導入相關措施、執行到何種程度,目前還懸而未決,這卻大大攸關疫後的藝文領域是否能持續在經濟上復甦。柏林市文化參議員萊德勒(Klaus Lederer)表示,對於節能工作,文化部門也不能置身事外,但實際的執行則需要經過評估。舉例來說,博物館或檔案館藏的空調便是不可省的,但或許將劇院、音樂廳等場館的供暖調低1度或減少照明,相對來說就較為可行。在《柏林日報》(Berliner Zeitung)的訪問中,雷德勒也提到,疫後雖然靜態場館的參訪數已恢復過往,舞台類的機構卻仍可見到下滑,推論是民眾因當前物價及未來持續上漲的能源開支,所做出的應對。雷德勒認為,如何在危機中予以經濟支援,好讓民眾能持續投入在文化方面的開支,也是必須思考的面向。

    文字|鄭安齊
    第348期 / 2022年09月號
  • 馬蒂亞斯.皮斯將接任柏林藝術節總監。
    柏林

    馬蒂亞斯.皮斯將接任柏林藝術節總監

    馬蒂亞斯.皮斯將接任柏林藝術節總監。相較於世界文化之家傾向探索、實驗及政治性的角色,柏林藝術節在外界看來更像是大型藝術節的承辦單位,自身場館或機構的定位相對薄弱。

    文字|鄭安齊
    第342期 / 2021年11月號
  • 「都會黨」臉書頁面。
    柏林

    超級選舉年 舞蹈家也參戰

    數年來積極地兼顧舞蹈工作和政治參與的希勒布蘭德及「都會黨」夥伴們,雖然不見得這次就能一躍獲得席次,但仍值得讓人期待極度「認真」參政的他們,能夠把這些訴求傳遞到多遠。

    文字|鄭安齊
    第341期 / 2021年09月號
  • 德國「潛入—數位互動計畫」網頁。
    焦點專題(三) Focus

    疫後新常態,探索劇場新形式?(一)

    在歷經封城、解封的反覆歷程下,向來以現場性為主要特色的劇場演出,也必須在限制下殺出血路,於是無接觸的線上展演,也成為劇場創作者不能不思考的選項。文化部在日前推出「藝FUN線上舞臺計畫」,透過示範演出及公開徵件,推動售票型的線上演出,期盼在疫情時期與藝文團隊共同發展多元展演模式,也鼓勵創作者思考線上展演的創作可能。而在其他國家,又是如何透過資源挹注協助劇場工作者發展線上展演呢?讓我們透過海外作者,來分享第一線的觀察

    文字|鄭安齊、梁海彬
    官網限定報導  2021/08/10
  • 米蘭史卡拉劇院在5月10日重啟舞台,原來的觀眾席全被作為樂池。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疫情起伏之間 各國劇場如何「開門」?(二)

    本專題在策劃之初,台灣本土疫情突然爆發,劇場再度關門,彼時歐美正逐步解封,劇場也陸續開門營運,未料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現在各國疫情又因Delta病毒再度升溫,劇場的重啟再添變數就讓我們邀請旅居各國的藝文╱劇場工作者,為讀者提供第一線的觀察,看看各地劇場如何面對這樣起伏變動、滾動調整

    文字|楊馥如、鄭安齊、吳睿然
    官網限定報導  2021/08/06
  • 厄斯娜.拉迪與投影螢幕中的赫爾嘉.貝道對戲。
    柏林

    雷寧廣場劇院新劇季《每個女人》 告別生命但不告別劇場

    由導演米洛.勞與演員厄斯娜.拉迪合作的《每個女人》原是薩爾斯堡藝術節委託創作,但疫情打亂計畫,卻也因此給予《每個女人》和米洛.勞這次創作特別的轉機。在雷寧廣場劇院新劇季開幕演出的《每個女人》,透過劇中角色「想在離世前參與演出」的動機,揉合製作過程一度中斷、當前劇場演出時的時間、演員距離和觀眾數量等限制,使得「再參演一次戲」的請求,讓《每個女人》在各種限制下復生,成為一個「為劇場續命」的請求。

    文字|鄭安齊
    第335期 / 2020年11月號
  • 現在場館皆須在表演或排練前遵照防疫規定,採用大型風扇通風並消毒場地。圖為柏林劇團的消毒狀況。
    柏林

    Corona後的表演藝術重開機 謹慎防疫緩步前行

    在靜態場館於五月四日開放後,柏林市府基於中央防疫法案第二條第三項的授權,制定了針對各類型室內場館,以對觀眾的開放為目標的防疫衛生架構「儘管Corona,文化依舊!」,於八月中公布,對各種防疫措施都列出鉅細靡遺的實際執行方式,並且隨著實際執行及場館的反應,不斷地進行調整。為了讓文化繼續前行,雖然防疫規範對創作的確有影響,從業者與觀眾也不得不妥協。

    文字|鄭安齊
    第334期 / 2020年10月號
  • 各地藝術家職業工會或各藝術類型協會已串聯起希望修正「文化重啟」方案的請願,並發動抗議活動。圖為藝術家團體Stumme Künstler於德勒斯登聖母教堂
    特別企畫 Feature 德國

    聯邦政府的「文化重啟」 不補貼藝術家的振興方案?

    為協助因疫情停擺的藝文界盡快恢復營運,德國聯邦政府推出了「文化重啟」方案,預計投入約十億歐元對藝文領域進行經濟振興。但其政策邏輯是「先確保各類機構,藝術家的工作機會便也就保障了」,而獨立藝術家還是只能適用「第二失業金」制度,而此制度實際上涵蓋的人數僅有總數的20%,所能提供的金額甚至難以滿足最底限的生活所需。為此藝術家相關組織也串連連署、發起抗議,要求聯邦政府修改當前的「文化重啟」方案,重要的是將對獨立個體的藝文工作者的援助納入。

    文字|鄭安齊
    第331期 / 2020年07月號
  • 柏林的國家歌劇院因取消所有節目而關閉,但自3月17日起於官方網站提供線上免費劇目供民眾觀看。
    柏林

    疫情升溫藝術工作者首當其衝 德國援「藝」方案紛紛出爐

    劇場、音樂廳及博物館的全面閉關措施,影響所及甚廣,而無常態性收入的非契約型工作者更是備受打擊。除了聯邦將投入十億歐元位數的金額來進行各種援助工作,柏林市也預計推出一筆達三千萬歐元額度的急難基金援助獨立的創意工作者。另外還有降低藝術家保險費、提供問題應對指南等。而各大型音樂廳或劇院也紛紛推出線上內容、搖滾音樂家自行開設頻道轉播表演疫情影響所及,也勢必改變原有的表演藝術生態。

    文字|鄭安齊
    第328期 / 2020年04月號
  • 今年戲劇盛會期間也舉辦「火急議題」(Burning Issue)論壇,主題便是劇場裡的性別平權,圖為該論壇logo。
    柏林

    戲劇盛會將設女性保障名額 實踐劇場平權的第一步?

    二○一六年德國文化參議會發表的調查報告《文化與媒體中的女性》即已點出劇場領域極度失衡的狀態,如劇院總監與導演的職位尚有近八成的男性時,助導工作一半由女性擔任。為了調整這樣的結構性失衡,「柏林戲劇盛會」總監伊馮娜.布登霍澤宣布,接下來二○二○及二○二一兩季的戲劇盛會,將施行女性保障名額,期待以其劇場界受到關注的程度及公共機構的角色,來帶動在性別平權議題上的實踐。

    文字|鄭安齊
    第318期 / 2019年06月號
  • 主角「紅彼得」以整面書牆為背景,講述他至今如何「成為人」的經過。
    柏林

    弗里耶奇《致科學院的報告》 寓意當下歐陸難民議題

    二月初在高爾基劇院演出、由弗里耶奇執導的《致科學院的報告》,改編自卡夫卡的短篇同名小說,劇中主角「紅彼得」講述自己如何遭狩獵隊捕抓,從黃金海岸被帶到歐洲;過程中為了求生,開始模仿船上水手的行為舉止,最終「融入」了人類社會之中。戲中暗指了德國在非洲大陸上的殖民暴行,以及在本土極度歧視的「人種展」;他也控訴當前失敗的融合政策,並隱約點出,敗因正在於僅將移民與難民視作有用的勞動力。

    文字|鄭安齊
    第316期 / 2019年04月號
  • 納粹黨代會著名的光之穹頂,就是以舞台燈光效果塑造神性。
    紐倫堡

    「希特勒.權力.歌劇」特展 看納粹如何展現政治

    二○一三年起,紐倫堡市立劇院便與拜魯特大學音樂劇場研究中心攜手執行名為「權力與娛樂的搬演一九二○至五○年間紐倫堡的政治宣傳與音樂劇場」研究計畫,並在計畫完成後以研討會和展覽的形式發表呈現。展覽以「希特勒.權力.歌劇」為名,在當年納粹黨代表大會會場旁的空間展出,透過歷史證物的比對、分析和排序,一個法西斯政權細緻地透過文化遂行領導統御的策略,得以在我們的眼前拆解。

    文字|鄭安齊
    第314期 / 2019年02月號
  • 《阿勒曼尼亞大舞廳》以歌舞形式呈現近六十年的移工史。
    柏林

    《阿勒曼尼亞大舞廳》 德、土之間的移民愛恨

    高爾基劇院近期演出的《阿勒曼尼亞大舞廳》,是一齣關於當代土耳其與德國之間愛恨糾纏的舞劇,透過歌舞劇形式,在極少的台詞中,描寫從過去至今近六十年的移工史。不熟悉的觀眾,可直接接收到衝突狀況和舞劇形式堆砌的嘲諷與荒謬;熟悉歷史脈絡的觀眾,則能從精心設計的各種橋段中,看到微縮版的德國移民史演譯。

    文字|鄭安齊
    第312期 / 2018年12月號
  • 《道—自由》劇照。
    柏林

    俄國導演的藝術實驗 《道》在城中之城展演

    十月三日至十一月九日之間,柏林市中心將搭建起一座原寸複製柏林圍牆的「城中城」,而將在此展演的是俄國導演赫爾札諾夫斯基的作品《道》之第一部分《道自由》。導演在片中重現蘇聯時期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藍道的生平及蘇聯時期的氛圍,透過真實建構的場景與真正生活其中的「居民」,他完成十三部劇情片及兩季份量的電視劇,都將在柏林的城中城面世;除影像外,也有其他藝術家共同製作的部分如表演藝術與音樂的呈現。

    文字|鄭安齊
    第310期 / 2018年10月號
  • 知名導演卡斯多夫的沙文言論,引爆許多藝術家對劇場界工作機會性別失衡的抗議聲浪。
    柏林

    名導卡斯多夫沙文言論 引燃劇場界反對性別失衡風暴

    前人民劇院總監、德國知名導演卡斯多夫六月底在受訪時表示,如果女性夠優秀,他不反對讓她執導作品,但「但我並沒有見過太多」。此一言論引爆劇場工作者的抗議聲浪,事實上,男女機會不均等的問題早就是德國劇場界的沉痾,因為長期的性別失衡,讓女性創作者出線的機會有限,自然不容易「被看見」。劇作家史蒂萊克在《世界報》上發表公開信答辯卡斯多夫的言論,接下來也有超過七百位藝術家與劇場工作者聯署史蒂萊克的聲明。

    文字|鄭安齊
    第308期 / 2018年08月號
  • 僅在位七個月的總監德康。
    柏林

    在位僅七個月 柏林人民劇院總監在爭議中下台

    去年九月才風光推出接任後的首個演出,柏林人民劇院總監德康卻在爭議聲中,在今年四月主動請辭,除了其經營計畫在接任前就已經引發員工與觀眾的反對,接任後則因其策劃的節目花費高昂費用邀請各領域藝術家參與創作,但卻無法為劇院建構定目演出,導致節目品質與票房的下滑,以致財務出現危機,也導致他的下台求去。

    文字|鄭安齊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 圖中坐者為厄斯娜.拉迪飾演的列寧。此時接近劇末,拉迪仿列寧外觀的妝髮已趨完成。
    柏林

    米羅.勞《列寧》 透過扮裝解構政治偶像神話

    去年因應俄國革命百周年,米羅.勞在列寧廣場劇院推出的《列寧》,今年三月再度上演。此劇延續導演之前借取自俄國十月革命中重要事件「攻占冬宮」的「攻占國會」行動,對歷史事件之所以成為政治神話的解構,在劇場中讓演員逐步成為歷史角色,透過台上的場景及技術布署,解構劇場與影像的生產過程,以拆解劇場與影像的幻象,甚至,試圖更進一步,拆解政治透過劇場或影像這類文化產物所建立的幻象。

    文字|鄭安齊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戲劇(曲)

    臺灣豫劇團70周年團慶大戲 《鏢客》召喚武俠的多重宇宙

  • 其他

    聚焦長銷劇 PLAYground空總劇場4月開幕首推《小王子》音樂劇

  • 音樂

    殷巴爾重磅回歸 以經典樂曲回應國際局勢

  • 戲劇

    想笑就笑吧,走進假的園區來場真實的交流

    《泰雅文創精神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