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楊世彭

發表文章 13 篇
  • 《帕西法爾》第一幕開幕景象,地點已被改成中東地區的基督教堂,充滿難民。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呼應難民議題 技術依然前衛

    第十次造訪由作曲家華格納創立的拜羅伊特樂劇節,知名劇場導演楊世彭特地為本刊讀者介紹這次他所觀賞的「非《指環》系列」製作世界首演的新製作《帕西法爾》與前兩年首演的《崔斯坦與伊蘇達》。前者呼應難民議題,導演勞芬博格在劇中討論基督教、回教、猶太教是否可以在今日的世界共存。後者由華格納曾孫女、樂劇節總監卡塔琳娜.華格納執導,卻詮釋出不同於曾祖父的風貌。

    文字|楊世彭
    第287期 / 2016年11月號
  • 《眾神之黃昏》第三幕結束前,紐約華爾街的股票交易所赫然在目,它最後的燃起象徵資本主義的毀滅。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神話不再 落入塵凡

    今年八月在「德國拜羅伊特樂劇節」演出的《指環系列》,是去年紀念華格納兩百年誕辰的製作,由德國人民劇院藝術總監、知名導演卡斯多夫執導。這組《指環》製作過程命運多舛,換了好幾個導演;而喜愛顛覆解構的卡斯多夫,本也想在此次如法炮製,但遭藝術節兩位總監反對而作罷;即便如此,他仍把諸神與凡人爭奪權力與財富的神話情節,改為以開採石油(黑色黃金)及黑幫鬥殺為劇情主線,這樣的變動,也讓傳統劇迷難以接受。

    文字|楊世彭
    第263期 / 2014年11月號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第五堂課:劇情導讀 一場精采「胡鬧」 值得涓滴細品 漫談莎翁喜劇《第十二夜》

    我說《第十二夜》是莎翁最好的喜劇,專家內行恐怕很少有人反對。它的詞藻極端華美,也兼具音樂性,因為劇中有幾首十分可愛的插曲。它的角色精采,男女主角及正反派角色都有極好的場景。它的劇情雖像其他喜劇般略欠深度,但對一般觀眾而言卻非常有趣,趣味之一,就是女主角薇奧拉的女扮男裝。

    文字|楊世彭
    第191期 / 2008年11月號
  • 《紐倫堡的名歌手》第一幕,「名歌手審核團」討論年輕男主角(中坐者)是否合格。桌上的彩畫是男主角的作品。這個演出以視覺藝術象徵歌唱藝術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華格納樂劇聖殿的新去向 從2008拜羅伊特樂劇節兩齣新戲談起

    拜羅伊特樂劇節藝術總監換人一事紛擾多年,終於在九月塵埃底定,將由現任總監沃夫岡.華格納的兩位女兒伊娃與凱瑟琳娜一起出任。資深劇場導演楊世彭親臨今年的拜羅伊特樂劇節現場,特撰此文介紹今年全新製作的《帕西法爾》,及去年首演、由新任總監之一凱瑟琳娜執導的《紐倫堡的名歌手》,讓我們一窺華格納一手創辦的這個樂劇節的新樣貌。

    文字|楊世彭
    第191期 / 2008年11月號
  • 《萊茵黃金》開幕時,河底卵石間坐著三位萊茵河神的女兒,侏儒阿柏利希在她們左側,頂端的河水投影中偶有裸女游泳的電影片段。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八旬新手導演 在人間搬演神話 令人嘆息的拜魯特全新「指環系列」

    歷經多次導演更迭、曲折不斷的二○○六年拜魯特音樂節全新「指環」終於在七月下旬登場,這次製作由高齡八十的劇作家多斯特擔綱導演,他讓神話故事發生的平凡人間,舞台上時時出現來來去去的現代人,只是都看不見劇中的神話英雄。 資深舞台導演、也是資深「指環」觀眾的楊世彭教授,再度親臨拜魯特觀賞,對這次的新製作,特為本刊暢談第一手的觀後感。

    文字|楊世彭
    第167期 / 2006年11月號
  • 葛蘭邦歌劇節新劇場外景,左側的莊宅乃克利斯迪夫婦舊居,中間的一截就是著名的「風琴廳」。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田莊裡的歌劇聖地 初訪英國葛蘭邦歌劇節

    沒有明星歌手、也沒有特級樂團,但一樣能製作出高水準歌劇,成為拜魯特音樂節外的另一個「歌劇聖地」葛蘭邦歌劇節,是如何營造出樂迷心中的崇高地位呢?資深歌劇迷楊世彭教授,在六度拜訪拜魯特音樂節之後首度造訪葛蘭邦,也為其優雅氣氛所陶醉,且聽他娓娓道來這個歌劇節的有趣故事與魅力所在。

    文字|楊世彭
    第146期 / 2005年02月號
  • 作者正待享用葛蘭邦著名的香檳野餐。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我的第一次葛蘭邦經驗

    我們是在去年七月底開完莎翁故鄉的「三十一屆國際莎學會議」後駕車前往葛蘭邦。那時所有的票早就售磬,我們幾個月前經過特別安排才得到兩齣戲的四張票,其中一張是贈券三張是自購,這也是葛蘭邦的規矩:即使樂評人也只送一張票。票價從廿五至一百五十英鎊,在國際歌劇界算是便宜的。 冷門劇碼也是一票難求 我們看的歌劇是韓德爾的《羅德琳達》及比才的《卡門》。《卡門》全滿當然不在話下,但像《羅德琳達》這樣的冷門戲也全賣光,這就看得出葛蘭邦的叫座功力了。需知這齣戲自一七二五年在倫敦首演後,極少在歐美歌劇院出現,連紐約大都會歌劇院也要等到本季才推出,葛蘭邦卻在一九九八年就首演了。如今葛蘭邦每年劇季的六個劇目,必有一齣冷門戲或世界首演,照樣上座奇佳,可見其票房實力有多強了。 《羅德琳達》劇情大致是講中古時代義大利某一貴族在死前將領地分給兩個兒子,兩兄弟爭鬥不息,其中之一戰敗後遠走他鄉,留下嬌妻羅德琳達和他們的愛子。後來另外一個兄弟被奸臣害死,奸臣篡位後更想霸佔羅德琳達,她為了兒子的安全虛與委蛇。後來她丈夫喬裝回來,在忠臣襄助之下奪回王座,與嬌妻愛子團圓 此劇故事並不動人,音樂卻相當動聽,在專門演奏莫札特及其同時代作品的「十八世紀文明啟發時代管弦樂團」(Orchestra of the Age of Enlightenment) 的伴奏下,也在一位法國女指揮充滿激情的領導下,全劇流暢而酣美,其中技巧極難的花腔華采片段由幾位主角分別唱出,可謂精采紛呈美不勝收。 香檳野餐氣氛獨特優雅 《卡門》的演出酣美有餘驚奇不足,以充沛的熱情及完美的整體表演見長。以色列次女高音Rinat Shaham面貌身材歌喉均佳,她剛一出場就打開台前的水喉沖洗長髮,然後猛一甩頭,大量水花洒向圍觀的軍官士兵,引起群眾嘩笑,就是這個製作的效果之一。男主角及其他要角均非知名歌手,但個個稱職人人賣力,台上奔放的熱力,是其他歌劇院很少見到的。伴奏的是葛蘭邦駐團的「倫敦愛樂」(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指揮Paolo Cariganani雖籍籍無名,也是首度在此露臉,但卻指揮得頭頭是道,若

    文字|楊世彭
    第146期 / 2005年02月號
  • 亞瑟‧米勒
    話題追蹤 Follow-ups

    亞瑟‧米勒與「靈感之鳥」的唯一相遇 追憶劇作家米勒及《推銷員之死》的中文演出

    美國劇作家亞瑟‧米勒上個月十一日以九十高齡辭世,他最為世人所知的除了他與知名女星瑪麗蓮‧夢露的婚姻外,就是奠定他劇史不朽地位的作品《推銷員之死》了。但你可知,《推銷員之死》居然是一夜之間就完成三分之二的奇蹟?該劇的中文版演出也有曲折內幕?曾執導《推銷員之死》中文版兩次大型演出的資深導演楊世彭,為我們說出他與米勒先生的過從往事。

    文字|楊世彭
    第148期 / 2005年04月號
  • 著名男高音多明哥在《女武神》中演唱齊格蒙,雖已年過六十,仍然精采。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惡龍肆虐 神殿火起 大都會歌劇院看華格納指環系列

    要拿到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指環系列」的門票,代價有多大?旅美導演楊世彭花了將近台幣十萬多元買了兩套票,華格納「指環系列」共計四齣,一輪演六天計十七個小時,加上美國內地來回機票及住宿,楊世彭不錯過世紀大製作,豪舉花下六千多美金,看得直呼過癮!

    文字|楊世彭
    第139期 / 2004年07月號
  • 《帕西法爾》第二幕,魔法師Kingsor的殿堂。場景大多被影片投影罩住,很難看清。上端兩個紅圈中的投影,代表非洲的蟲獸。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叫人跌破眼鏡的《帕西法爾》 2004 拜魯特音樂節的「驚人」首演

    劇場、電影導演近幾年紛紛受邀跨界執導歌劇,往往讓保守的古典派支持者看得目瞪口呆,劍拔弩張,創新乎?災難乎?都有褒貶不一的兩群觀眾。 重量級歌劇迷,也是話劇導演的楊世彭今年夏天在拜魯特音樂節看了一場驚人的華格納歌劇《帕西法爾》,這場黑市票叫價高達二千二百美金的歌劇,請來平素作品充滿暴力與色情的德國話劇導演希林根西夫執導,從未導過任何歌劇的他,不知令多少人跌破眼鏡。

    文字|楊世彭
    第143期 / 2004年11月號
  • 薩爾茲堡

    搬演八十三年不輟的長壽話劇 薩爾茲堡音樂節的《陽世人》Jedermann

    過去八十三年來,《陽世人》這齣戲在薩爾茲堡音樂節每年都演,至今總共演了五○七場。原始導演萊因哈特是二十世紀初歐洲最有名的舞台導演,課本上還有萊因哈特作品的劇照,在大教堂廣場演出。還記得當年戲劇史老師眉飛色舞地形容這位大導演如何藉著夕陽餘光開始這齣戲,而當死神在陽世人身後突然冒出時,又怎樣驚嚇觀眾。

    文字|楊世彭
    第132期 / 2003年12月號
  • 二○○○年貝魯特樂劇節「千禧年指環系列」的開始場景,萊茵河底已被改為河岸,三個略似妓女的水仙在沉船邊與惡人Alberich打情罵俏。
    愛丁堡

    不再奇幻的英雄詩篇 愛丁堡國際藝術節的「指環系列」

    這個製作與目前絕大多數的「指環系列」一樣,把時代設在今日,演員穿著現代服裝。這個「現代化」的導演構思須付重大代價,那就是華格納樂劇的原本故事放在科學發達的今天,不免有格格不入的感覺。這四齣樂劇的人物,大多是天神、精靈、巨人、惡龍;它的場景也往往是河底、天宮、雲端、地底之類的想像空間,若是將他們現代化了,有時未免不倫不類。

    文字|楊世彭
    第131期 / 2003年11月號
  • 基本的空舞台僅有幾條長凳及一塊黑板,使角色能自由出入。
    唇槍舌戰

    談《次神的兒女》 回應黃美序敎授一月號評論

    佈景寫不寫實,究竟是否會影響觀衆對戲劇節奏的感受?

    文字|楊世彭
    第56期 / 1997年08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