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男高音多明哥在《女武神》中演唱齊格蒙,雖已年過六十,仍然精采。(Marty Sohl 攝 紐約大都會歌劇院 提供)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惡龍肆虐 神殿火起

大都會歌劇院看華格納指環系列

要拿到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指環系列」的門票,代價有多大?旅美導演楊世彭花了將近台幣十萬多元買了兩套票,華格納「指環系列」共計四齣,一輪演六天計十七個小時,加上美國內地來回機票及住宿,楊世彭不錯過世紀大製作,豪舉花下六千多美金,看得直呼過癮!

要拿到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指環系列」的門票,代價有多大?旅美導演楊世彭花了將近台幣十萬多元買了兩套票,華格納「指環系列」共計四齣,一輪演六天計十七個小時,加上美國內地來回機票及住宿,楊世彭不錯過世紀大製作,豪舉花下六千多美金,看得直呼過癮!

今年歌劇界最令人矚目的盛事,應是紐約大都會歌劇院製作的「指環系列」。這一套四齣華格納「樂劇」的演出,由於規模極其龐大,對樂隊、指揮、歌手、導演、設計、舞台設備、後台技術人員的要求都特別高,向為舉世一流歌劇院心儀的目標,而他們偶而推出的公演,也是戲迷雲集觀賞的對象。

令人心醉神往的經典劇作

紐約的大都會歌劇院 (the Metropolitan Opera) 舉世一流,自無話說,但他們上一次的「指環系列」整套演出,卻在一九八九年冬,當時我去香港執導莎劇《無事生非》,撞期而錯過,至今引為憾事。二十五年後,這套「系列」重演,我當然不再錯過,但由於雜務纏身,等我年初向歌劇院接洽時,各類戲票早已售罄,經他們幫忙,總算買到兩套票,美金三千零三十五元,加上夫婦兩人的機票吃住,將近六千美金。我們這種「豪舉」還算不了什麼,台灣的樂迷在「樂捐」萬餘美金之後才買到十幾套票,迢迢萬里趕去紐約看戲,這才叫真正的迷哥迷姊呢!

華格納在十九世紀中葉花了二十六年構思創作四齣劇情人物相連的樂劇,計為《萊茵河的黃金》Das Rheingold、《女武神》Die Walküre、《齊格飛》Siegfried、及《眾神之黃昏》Götterdämmerung,合稱「指環系列」(the “Ring Cycle”)。這四齣樂劇的規模與藝術價值向為行內專家尊崇。一般歌劇院搬演這四齣戲,往往在第三、四齣之間空上一天,讓極其吃重的男主角略為休息;大都會這次的演出,則在第二、三齣與第三、四齣之間各空一天,讓觀眾在六天期間全部看齊。演出共有三輪,第一輪前後將近一月,第二、三輪則六天演完,我們看的是第二輪,四月二十五日到五月一日。

只要肯旅行肯花錢,目前觀賞「指環系列」的機會其實蠻多。以我個人來講,過去九年來曾經看過兩套四次拜羅伊特藝術節(編按:也譯為拜魯特藝術節)的「指環」,今夏還要去;而去年夏天也看了愛丁堡國際藝術節的製作,其他演出的影碟也看過四套,為什麼還要趕去紐約看大都會的呢?其實有個道理:大都會歌劇院的「指環」,是目前難見的「新浪漫主義製作」,遠比其他千奇百怪的現代製作更接近華格納當初的原意。

「新浪漫主義」的視覺效果

這套「指環」其實僅是一九八九年製作的重演,仍由奧地利導演奧圖‧湘克(Otto Schenk)與德籍設計師Günther Schneider-Siemssen合作,服裝、燈光設計也是舊班底,但加了不少改進。譬如說,那條張牙舞爪、口噴毒霧火焰的惡龍,當年僅現部分身軀,現在卻在臨死前展現全身,而這條頗像獨眼八爪魚的惡龍,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乃高科技與人力的配合,龍身底下還有五個技工臨場操縱呢!

這套「指環」最大也是最好的印象,就是美侖美奐的佈景、燈光、與投影效果。湘克導演與他的設計伙伴在大都會碩大無比的舞台上(號稱是一般百老匯舞台的六倍)展示十四堂不同的佈景,大部分是高達四、五十尺的岩壁、巨樹、宮室、殿柱等等,在「新浪漫主義」的設計原則下,景物具像而美觀,而那些森林、岩洞、河底、山巔、田野的大自然景色,尤其栩栩如生,在極好的燈光與投影配合之下,呈現十幾種極其精美的視覺效果,隨著音樂順利而快速地變換。這些十九世紀末葉的浪漫主義佈景,在現今的簡約、寫意、象徵、或是純粹胡鬧的戲劇、歌劇舞台上早已絕跡,這次能在紐約看到,在我個人來說,應是最大的收獲。

女主角表現令人失望

「指環系列」計有三十四個主要、次要的角色,歌手都需極大的音量,在毫無擴音設備的幫助下「穿透」百餘人樂隊的演奏,送到數千觀眾的耳中,這已是很大的要求了。華格納樂劇遠比義大利歌劇難唱,精熟此道者不多,而大多角色又需演唱篇幅很長但又並不動聽的「敘事片斷」,吃力而不討好,一般歌手視為畏途,因此在國際歌劇界裡,華格納歌手其實不多,而要同時召集二、三十位,那就很不容易了。「系列」的男女主角齊格非與布倫希爾德,由於唱功特重,更是舉世難找,找到的也往往胖碩年老。今日的觀眾,已經無法苛求真正理想的「指環陣容」了。

知悉三百磅的英國女高音Jane Eaglen將會飾演「世上最美的少女」布倫希爾德,我不免搖頭嘆息,但放心她的唱功。可惜她僅唱第一輪,第二、第三輪的女主角由德國女高音希瑙特(Gabriele Schnaut)擔綱,我心中就暗叫不妙,但還存萬一的希望──因為這位女士在七○年代很享盛名,雖則她二○○○年在拜羅伊特「千禧年指環系列」裡飾演的Brünnhilde並不精采,她早一年在同地飾演的《羅亨格林》裡頭的壞女人Ortrud,卻唱得不錯,我深深期望她在紐約可以給我們超水準的演唱。

結果令我大失所望,希瑙特女士除了在《眾神之黃昏》最後兩幕唱得相當精采外,其他戲裡大都平淡之極,高音上不去,中低音常不清楚,有時簡直在嘶叫。《齊格飛》裡她要等到第三幕才出現,那時男主角已經唱了三小時半,她應可輕而易舉地超越他,這也是所有華格納「英雄男高音」最最視為畏途的一幕。可是在四月二十九晚的演出裡,男主角遊刃有餘,女主角卻聲嘶力竭。聽說第三輪的演唱更糟,看來,希瑙特女士演唱Brünnhilde的前景,恐怕到此為止了。

男主角齊格飛由美國男高音Jon Fredric West一人擔綱,他的音量、音色及演唱技巧都相當好,也有足夠的支撐力,可惜身材太矮,也過於肥胖,失去青年英雄的可信度。天帝佛當由美國男低音James Morris飾演,當年這個「系列」首演時,也由此君擔綱,後來觀賞影碟,覺得他太年輕了;十五年後的今日,他比較老成,國際聲望更高,演唱的水準也高,但我仍覺近年在拜羅伊特演唱此角的John Tomlinson及Alan Titus,比他略勝一籌。

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多明哥在《女武神》中演唱第二男主角齊格蒙,當然大眾注目。這個角色我在拜羅伊特的「千禧年指環系列」中已看他演過,現在再看仍覺精采。與他搭配的第二女主角澳洲女高音Lisa Gasteen,身材面貌遠較第一輪的「肥星」Deborah Voight 適合,唱功也屬一流,算是此行的驚喜。飾演天后Fricka 並兼演Waltraute的瑞士次女高音Yvonne Naef演唱也很精采,得到觀眾熱烈的歡呼,把女主角的光采全搶去了。另外幾位主要配角演唱都很稱職,飾演三個反派角色的芬蘭男低音Matti Salminen,更受觀眾的激賞。

樂隊精采,指揮略嫌拖拉

「指環系列」的四齣樂劇長達十七多小時,樂隊編制一百多人,大都會歌劇院到底用了多少樂師,我問了三位樂師都不得要領,想來編制中的一百零六位樂師及四十五位副樂師,大部分都上場演奏了。樂隊表演很精采,獲得如雷的掌聲;畢竟,演奏如此長度的煩難樂章,辛勞自不待言。指揮是大都會的藝術總監李汶 (James Levine) ,他是美國人中第一個指揮「指環」的人士,今年秋天起,也將兼任波斯頓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更是事業上的提升。可是,他的健康卻日漸變壞,左手左腿常常抖顫,指揮時坐著,手勢及指揮棒常常看不見,讓一些樂師大感不便。這些消息及李汶首次對這情況的回應大幅刊載在五月一日的《紐約時報》上,當晚《眾神之黃昏》每幕開始前,觀眾都給他如雷的掌聲以示支持,第三幕開始前更給他一個全場起立,情緒高漲極了。

憑良心講,李汶指揮「指環」有時不免過拖,他一九九五年在拜羅伊特指揮「指環」,在《齊格飛》一劇謝幕時還被很多觀眾噓叫。第二天在一個燒烤宴會上我問他是否由於節奏過緩,他絕口否認,但也說不出觀眾不滿的道理。紐約的觀眾對他卻是厚愛的,第二輪的四劇指揮也大致良好,但聽說第三輪的節奏有時又出問題。我衷心希望他健康好轉,仍能將劇院帶到另一更高的層次,同時也祝他領導波斯頓交響樂團順利成功。

技術運作流暢,造就視覺饗宴

「指環系列」的技術困難,在歌劇領域裡無出其右。華格納要求導演及設計師引領觀眾上天入地,赴河底隨水仙浮沉,臨山巔與烈焰共舞,入林中見英雄屠龍,在岸側看宮室倒塌;尚有河水泛濫、神殿火起、惡龍肆虐、英雌投火等等。這些舞台效果,在今日的演出中大多簡化,但在大都會歌劇院的製作中卻盡量保留。劇院的六個升降台及三個巨型滑台都已充分利用,換景迅速而安靜。《萊茵河的黃金》開始時的水仙游泳,結束時的天神經由彩虹進入天宮,《女武神》結束前的全台火焰,《眾神之黃昏》結束前的一系列極其煩難的換景效果,都在舞台上逐一展現;隨著絕美音樂的陪襯,這些換景片段頓成視覺與聽覺的最佳融合。

而這些耀目驚心的視覺效果,乃是歌劇團二百五十位後台製作人員的辛苦結晶,也是一百位技術人員現場操作的成果,再加上一百一十位合唱隊員、百餘位樂師、數十位歌手、大批前台人員的通力合作,我們這些幸運的觀眾才能安享這席絕佳的視覺聽覺饗宴。

 

文字|楊世彭 旅美戲劇學者、資深舞台導演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