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SO音樂總監呂紹嘉與「風和綠之樂都音樂祭」的吉祥物「加爾甘」合影。(王永年 攝 國家交響樂團 提供)
焦點專題 Focus 金色的音樂交響.NSO日本巡演紀/金澤音樂祭

當春風喚醒小京都 奏起綠色豆芽

日本金澤「風和綠之樂都音樂祭」

跟著國家交響樂團日本巡演的腳步,我們來到日本金澤的「風和綠之樂都音樂祭」。每年在春風之尾的五月舉辦的音樂祭以豐富的音樂企畫、親切的節目安排,擁抱各地到訪的人們,如同音樂祭名稱所示,希望讓音樂在這個春芽萌生的季節能「風一吹,綠葉就開始生長」。

跟著國家交響樂團日本巡演的腳步,我們來到日本金澤的「風和綠之樂都音樂祭」。每年在春風之尾的五月舉辦的音樂祭以豐富的音樂企畫、親切的節目安排,擁抱各地到訪的人們,如同音樂祭名稱所示,希望讓音樂在這個春芽萌生的季節能「風一吹,綠葉就開始生長」。

要吸引年輕族群進入古典音樂領域,總得先跨越幾道無形的門檻。第一,要進音樂廳就算不盛裝打扮也得穿著整齊。第二,如果曲目不熟,兩個小時在迷霧中探詢令人疲累。第三,劃位時總在高額票價與荷包中掙扎,愈好的座位金額又愈高,心痛地看著數字往上跳……掏出的大鈔不如就換成小鈔,買張電影票算了。但是,如果有個音樂祭可以一次解決以上的問題,那麼這個門檻不就沒有了?

在日本金澤舉辦的「風和綠之樂都音樂祭」(風と緑の楽都音楽祭),就是以票價低、輕鬆有趣及半場音樂會為號召。在每年黃金週這個假期,以大小不一的舞台為基礎彈性調整,邀請各地樂團、演奏家與指揮輪番上陣,在短短的時間內讓這有「小京都」之稱的金澤,湧進大量音樂愛好者,讓音符在大街小巷飄揚。

古典音樂  注入日本風

模式聽來有點耳熟?是的,音樂祭的前身源自於法國在一九九五年創立的「熱狂之日」(La Folle Journée)音樂節,目的也是拉近古典音樂與廣大群眾的距離。二○○五年引進日本後,從東京擴展到其他城市,金澤是其中之一,而金澤石川縣立音樂堂(Ishikawa Ongakudo)就是當時舉辦的基地。如今在注入日本風後,成為具有當地特色的古典音樂祭。

音樂堂的位置就在金澤車站的東側,營運始於二○○一年,建築物當中包含了大的演奏廳(Concert Hall)、國樂廳(Hogaku Hall)與交流廳(Koryu Hall)三個主要場地。雖然金澤不算是古典音樂的重鎮,但是車站交通便利人流眾多,無論是對於前來參與盛會,或是旅經此地駐足了解的人們,都能感染一份歡愉氣息,並且藉機傳遞音樂祭的名號。

「風和綠之樂都音樂祭」製作人後藤敏秀(Toshihide Goto)表示:「在日本,音樂廳有駐團的情況並不多見。此地是金澤室內管絃樂團(Orchestra Ensemble Kanazawa )」的駐地,樂團超過卅年,音樂廳的經營已經累積了很多經驗,並且也與世界音樂家建立了直接聯繫的管道,因此要辦一個音樂祭並不困難。」但是,兩者有什麼樣的區隔,又要如何建立自己的特色?首先改變的就是音樂祭的名稱。他表示:「之所以命名為『風和綠之樂都音樂祭』,是因為金澤是位於北邊的城市,到了五月,氣候像春天的尾巴一樣舒適。這個季節是一切的開始,風一吹,綠芽就開始生長。」因此期待像大自然一樣抽枝發芽,生生不息,便是音樂祭最大的意義。

二○一七年首度舉辦時以貝多芬為主題,第二年是莫札特,今年則恰巧邀請到北歐樂團,於是定調以「北歐與俄羅斯的音樂」為主,聚焦在葛利格(Edvard Grieg)、西貝流士(Jean Sibelius)、柴科夫斯基、蕭邦這些音樂家的作品上。後藤敏秀認為以往舉辦「熱狂之日」時,每年會訂出主題與內容,但出席的演奏家卻類似,如此一來也無法推廣日本當地的音樂家。因此在「風」的音樂祭裡,不同主題有不同曲目、活動、音樂家……展現更多元的節目。由於金澤並非東京那樣的大都市,卻也不希望將音樂祭規模辦得簡陋,因此他們邀請高水準的樂團、世界頂級的獨奏家前來,並且與當地音樂家同台。

林宜瑾與壞鞋子的田野工法廣告圖片
高俊耀的港片小宇宙廣告圖片
版面資料庫-試閱活動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