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元任一九五九年來台灣講學,學界人士到機場迎接。前排左為趙夫人楊步偉,右為蔣夢麟,後排左起為趙元任、錢思亮、勞幹。(趙如蘭 提供)
里程碑 Milestone 里程碑

〈敎我如何不想他〉──趙元任

十載凑雙簧,無詞今後難成曲;數人弱一個,敎我如何不想他!這是一九三三年趙元任輓劉半農逝聯。一九八二年二月,以新詩入歌的語言學宗師趙元任亦弦歌不復,病逝美國。雖然詞家、曲家均成絕響,但〈敎我如何不想他〉卻是世代傳唱。本月份,學界、樂界紀念趙博士101歲冥誕,舉辦系列活動,本刊同此載文致敬。

十載凑雙簧,無詞今後難成曲;數人弱一個,敎我如何不想他!這是一九三三年趙元任輓劉半農逝聯。一九八二年二月,以新詩入歌的語言學宗師趙元任亦弦歌不復,病逝美國。雖然詞家、曲家均成絕響,但〈敎我如何不想他〉卻是世代傳唱。本月份,學界、樂界紀念趙博士101歲冥誕,舉辦系列活動,本刊同此載文致敬。

如果做一次民意調査,票選一首最爲人熟知的中國藝術歌,趙元任譜曲的〈敎我如何不想他〉極可能名列前茅。這首歌自民國十五年問世以來,一直是音樂會上常見曲目,可謂是中國藝術歌曲高和衆的少數例子,也是西式中國藝術歌的代表作。

據趙元任自傳,他是宋朝開國始祖趙匡胤的三十一世孫,其六世祖趙翼(甌北)是淸朝乾隆時代著名的文史學家。在西洋音樂傳入中國的時候,趙翼對西洋樂器有很大的興趣,在他的《簷曝雜記》中記述了天主敎堂中風琴的構造及自鳴鐘;在《甌北詩集》〈天主堂西洋樂器詩〉中,對風琴的巧妙讚歎不已。甌北先生當然不可能料到,差不多在他逝世後一百年,趙元任發表了第一首中國人作的鋼琴曲,以一個業餘作曲家的身份,成爲第二度西樂東傳的先驅人物。

趙元任十四歲進入洋學堂,日記上記著從圖書館借《敎育歌曲》、《音樂課本》等書;那個時代,沈心工的《學校唱歌集》二集剛剛出版,我們不能確定他這時接觸到的是不是西洋曲調。一年後入南京江南高等學院,在美國老師嘉化(David John Carver)家中第一次看到鋼琴,學唱〈甜蜜的家庭〉等歌。按照趙元任自傳的記述,顯然在他十八歲赴美以前沒有受到過正式的音樂敎育,但以他這樣一個對「音」極度敏感的語言天才,似乎隨處都可能發現音樂。他說母親不敎他唱曲,只敎他吟詩,但吟詩的腔調就是一種旋律,在他的自傳中多處記下吟詩的譜子,這成爲他後來歌曲創作的一個重要泉源。在《新詩歌集》序中,對「吟跟唱」、「詩跟歌」的關係作了精闢而科學的闡述。趙元任對語言旋律極其敏感,小時學《左傳》,曾因爲不願學父親朗誦的腔調,哭了一場。

趙元任的隨處留心還有一個十分有趣的例子。在祖父做知州審堂犯人時,他看打板子,弄通了差役數數的節奏,有的數是一拍,有的數是半拍,有的數省略。現代卡爾奧夫(Carl Orff 1895-1982)敎學法中對兒童音樂的啓蒙即以數數打拍子開始;這在趙元任七到十歲之間看犯人打屁股時就體會出來了。

十七歲時獲庚子賠款獎學金赴美求學。到美國後他買了鋼琴,熱衷聽音樂會、學鋼琴和作曲。一九一五年他在自己主編的《科學》期刊上印行了鋼琴曲〈和平進行曲〉,這應該是目前發現的中國人所寫的第一首鋼琴曲,而且完全是東方風味的。音樂作品發表在《科學》期刊上固然是趙元任趁主編之便,但也暗示了在他心目中,西方音樂特別是和聲、對位等作曲技術及其理論,是可以用科學的態度來對待的。

趙元任最重要的音樂作品集《新詩歌集》出版於民國十七年,包括五年間所寫的歌曲十四首,可以說是中國第一部眞正運用西洋作曲技法的藝術歌曲創作集。這十四首歌的和聲運用純熟,調性變化靈活,已遠超過李叔同簡單和聲的程度,和蕭友梅爲數不多的作品相比,也邁進一大截,達到了他在集序裡所訂下的要求:「在音樂的世界上先學到了及格的程度,然後再加個人或是中國的特別的風味在上,作爲有個性的貢獻。」

題名《新詩歌集》,因爲裡面的歌詞除了〈瓶花〉的半首外,全是新詩人的作品。在白話文學運動的一開始,趙元任就爲我們留下了這一部傑作,無論就詞就曲而言,都賦予了中國歌一個全新的面貌,替中國兩千年詩與音樂結合的傳統打開了一個新局面。集中胡適作詞六首,劉半農三首(包括譯詞一首),徐志摩、周若無、劉大白及趙元任自作一首,這些都是新文學早期的代表性人物。劉半農的〈敎我如何不想他〉,其中「他」指何人被爭論猜測至今,可見情歌的魅力。《新詩歌集》裡超過三分之一的作品直道相思,表現了五四時代追求自由的新風氣。和敎訓意味濃厚的「學堂樂歌」一類作品相比,當然更能表達靑年人的心聲。〈敎我如何不想他〉風靡數十年絕非偶然,因爲數十年間中國藝術歌裡沒有幾首可以讓人抒發情意的戀歌。

趙元任對和聲有非常敏銳的天賦,鋼琴伴奏雖然比較簡單,還不能跳開聲部獨立,但十分靈活自然,時有巧思。轉調毫不牽強,都有充份的音樂上的理由,達到烘托詞意的效果。賀綠汀說,黃自在作曲課中最愛引趙氏歌曲作和聲範例,實在是理所當然的。在那個時代,我們很難找到其他如此成熟的中國歌,即使和黃自的作品相比,也不遜色。

在現代中國歌初綻的時期,趙元任對「中國的特別風味」作了透澈的思考,立下典範。以語言學大師的專識與敏感,他對詞曲音韻的配合有非常精細的處理。事實上這是取白話新詩入歌,作曲者必須面對的課題。因爲舊有詩詞格律旣被打破,作曲者不能也不願再用舊有曲調,傳統歌樂中平仄韻脚的詞曲對應關係便不再存在。在用西洋曲調塡中國歌詞的學堂樂歌和李叔同時期,似乎還不太意識到這個問題,即使有所考量,也是以詞就曲,而非以曲就詞。趙元任以他對聲韻本質比前人更精確的認識,迎接這個挑戰。在這一方面,直到今日也少有作曲家如此用心。他的滑音、裝飾音的運用恰當,旣能表現字調,又無礙樂曲典雅的風格。趙元任曾做過方言及民歌調査的工作,他在歌曲創作中運用中國素材是有過相當準備的。

徐志摩詩〈海韻〉是《新詩歌集》中企圖心最大的一首合唱曲,以獨唱、合唱、鋼琴之間的對話,描述沙灘上獨行女郞被海浪呑沒的情形。五段的歌,前四段十分相似,利用細節上的變化(旋律、節奏、半音、減七和弦),一次次增加張力,非常有戲劇效果。在中國音樂史上,這無疑是一個重要作品。

從《新詩歌集》到民國二十七年間是趙元任作曲的多產期,寫了不少兒童歌曲、校歌、抗戰愛國歌曲,《新詩歌集》中的純抒情歌不復出現。民國三十一年趙元任以胡適給的明末歌謠〈老天爺你年紀大〉譜曲,對在戰亂中苦難人民表達了同情。在語言學上成爲一代宗師的趙元任,和音樂創作漸行漸遠了。他在給劉半農的輓聯中說:「無詞今後難成曲」,恐怕是趙元任去國四十多年間,作品寥落的主因吧。

 

文字|金慶雲 聲樂家,師範大學音樂系教授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敎我如何不想他──趙元任紀念系列活動

【硏討會】

主持人:許常惠、劉塞雲

時                  間

主           講           人

講                           題

83年1月13日 14:30

趙如蘭

我的父親

83年1月13日 19:30

趙如蘭

我的父親

83年1月14日 14:30

韓國鐄

趙元任在中國音樂史上的地位

83年1月14日 19:30

張己任

從趙元任的作品談五四運動

83年1月15日 14:30

金慶雲

趙元任的音樂作品

83年1月15日 19:30

馬水龍、唐鎮、黃瑩、黃輔棠、趙琴、劉塞雲、席慕德

從趙元任的作品談詞曲意境的表現

【音樂會】

主持人:劉塞雲

時                       間

地                                         點

83年1月19日(週三)19:30

台北國家音樂廳

83年1月21日(週五)19:30

台中市立文化中心中山堂(學士路98號免費入場)

83年1月26日(週三)19:30

台南市立文化中心演藝廳

83年1月29日(週六)19:30

宜蘭縣立文化中心(免費入場)

83年1月30日(週日)19:30

花蓮縣立文化中心(演藝廳)

 

趙元任

1892.11.3.──1982.2.24.江蘇省武進縣(常州)

1907 南京江南高等學校

1910 康乃爾大學主修數學、物理

1915 哈佛大學攻讀哲學、語言學兼習作曲

1918 獲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康乃爾大學短期敎授物理,獲薛雷敦獎學金訪問芝加哥及柏克萊大學。

1920 回國任敎淸華大學數學系

      擔任英國哲學家羅素在北京講學翻譯

1921 與楊韻卿(步偉)醫師結婚

      赴美在哈佛大學攻讀語言學,並任敎哲學及中國語講師。

1922 出版國語留聲機唱片課本,《阿麗思漫遊奇境記》(Lewis Carroll原著)。

1923 出版《國語新詩韻》

1924 赴英國硏究語言學

1925 携妻及二女回國,任敎淸華大學數學、物理及國學硏究敎授。開課「西洋音樂欣賞」。

      九月與劉半農、錢玄同等發起成立「數人會」硏究中國音韻學,議定國語羅馬拚音。

      出版Phonograph Course In The Chinese National Lan-guage

1928 出版《現代吳語硏究》,《新詩歌集》。

1929 任中硏院歷史語言硏究所硏究員及語言組主任,對中國語言進行科學硏究,從事方言調査。

1930 出版《廣西猺歌記音》、《倉洋嘉錯情歌》。

1934 擔任敎育部音樂敎育委員會委員,修訂小學、中學、大學音樂敎育課程。

      出版《兒童節歌曲集》

1937 同中央硏究院遷往昆明

1938 任敎夏威夷大學,開課「中國音樂」。

1939 任敎耶魯大學

      發表〈黃自的音樂〉(香港大公報1939.5.9.)

      出版《鍾祥方言記》

1940 出版《中國音韻學硏究》(與羅常培、李方桂同譯)

1941 任敎哈佛大學,參加哈佛燕京社編纂字典的科硏項目。

1945 當選美國語言學會主席

1947 柏克萊加州大學敎授中國語言及語言學

      出版《國語字典》

1948 膺選爲中央硏究院院士

      出版《國語入門》,發表〈湖北方言調査表〉

1959 台灣大學講學,出版《語言問題》。

      參加李抱忱指揮之合唱音樂會

1960 當選美國東方學會主席

1963 自柏克萊加州大學遠東語言學系主任退休,專心著述,從事有關「通字」的硏究。

1968 出版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中國話的文法)(註:1979年呂叔湘譯成中文(部分)《漢語口語語法》北京出版;1980年丁邦新譯成中文(全部)《中國話的文法》香港出版)。出版《中國話的讀物》共三册。

1982 病逝於美國麻省劍橋黃山醫院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